APP下载

基于结构优化的前大梁总成合格率提升方法

2022-01-22王国鹏林建辉唐高中蒋伟光

机械工程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层板大梁端头

王国鹏,林建辉,唐高中,蒋伟光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0)

0 引言

前大梁总成是车身前机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车身下弯梁总成、前轮罩总成、上弯梁支撑板总成等零件的载体,同时也是副车架、变速箱总成、发动机总成等底盘关键安装硬点的集中区域,搭接型面多、安装孔集中,对车身焊接质量及底盘性能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1-2]。其构成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块:前大梁A分总成、前大梁A封板、前大梁B分总成,如图1所示。前大梁总成焊接时一般先焊接成上述3个分总成再进行总拼,补焊工位再焊接尺寸要求高的支架,形成最终的前大梁总成。影响前大梁总成精度的因素众多,涉及产品设计、冲压成型、焊接夹具、焊接变形和操作过程等诸多方面,而产品结构决定了零件的冲压工艺性、焊接工艺性及焊接夹具的基本结构,这些都是影响前大梁总成焊接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优化产品结构是前大梁总成精度控制的根源,本文根据大量现场造车经验基于“DFM”方法进行SE审查,向设计部门反馈ECR进行结构优化,提前从工程制造环节识别潜在风险,在满足功能前提下降低制造难度及成本,保证在试制环节快速提升前大梁总成合格率[3]。

图1 前大梁总成基本结构

1 前大梁总成合格率提升方法

1.1 零件整合优化

零部件开发一般以平台化或模块化进行,过多的零件数量不仅增加产品开发成本,而且不利于品质提升。图2、图3、图4是某几款车型做的部分零件整合案例,图2将防撞杆内加强板2个零件整合为1个零件成型,有效解决了防撞内加强板总成在X方向不共面的问题;图3将大梁B与大梁B延伸件通过热成型工艺一次冲压成型,解决了匹配搭接困难及焊接变形问题;图4将前地板横梁延伸件A、B整合为前地板横梁延伸单件,有效遏制了焊后搭接边变形问题。零件是否可以整合要根据具体车型结构而定,通过SE审查时细致分析一般都可以识别,推动设计部门整合零件对总成制造难度降低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图2 防撞杆内加强板零件整合

图3 大梁B 及延伸件零件整合

图4 地板横梁延伸件零件整合

1.2 延伸件减短优化

在前大梁总成上会焊接部分大梁延伸件。前舱区域总拼时,前大梁总成上的延伸件再通过与前围板横梁、地板横梁等焊接成前机舱总成,前大梁总成上的延伸件焊接后在Z向无法避免出现偏差波动,当延伸件长度越长,Z向波动程度受杠杆原理越严重,前机舱区域合拼时搭接区域经常出现横梁搭接处干涉、离空影响生产。通过加长匹配横梁长度、减短大梁上延伸件长度可以有效解决Z向波动大问题。图5是某老车型A,延伸件优化前平均长度为245 mm,图6是新开发某车型B,延伸件优化后平均长度为173.5 mm。车型B 相对车型A在Z向波动值可削弱29.2%,通过结构上对延伸件减短处理可以有效控制偏差波动范围。

图5 优化前延伸件长度

图6 优化后延伸件长度

1.3 零件法兰边优化

白车身通过400~600个零件的法兰边相互搭接、焊接组成白车身,不同的法兰边结构在制造环节控制难度也不同。图7是典型的2种法兰边结构,左侧是“封闭式法兰边”结构,右侧是“分离式法兰边”结构,封闭式法兰边在冲压成型时经常出现裂纹、褶皱,焊接面匹配搭接时由于法兰边是一个整体轮廓,对另一匹配零件尺寸要求非常高,否则会出现搭接离空或干涉问题,导致焊接后变形严重,不利于精度控制;而分离式法兰边互不影响,冲压成型时单件控制容易、缺陷少,在焊接环节各法兰边单独与对手件匹配搭接,即使某一搭接面配合不良,也可以通过夹具或反变形进行补偿贴合,不会造成关联变形。因此在冲压及焊接制造环节“分离式法兰边”比“封闭式法兰边”容易控制,因此更推荐“分离式法兰边”的零件结构设计。

图7 冲压件典型法兰边结构

1.4 零件R根部搭接优化

钣金件搭接时,无法避免会出现R根相互配合,初期SE审查时按外R1≤6时,内R2>R1+4;外R1>6时,内R2>R1+2审查产品数据,如图8所示。但在试制及品质提升阶段,R根搭接位置干涉问题频发,经分析是产品自身R角冗余间隙小、同时冲压单件放大R角保证品质造成的,为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重新制定R根搭接处的SE审查规则。

图8 R 根搭接位置SE 审查规则

1.4.1 2层板R根搭接优化

2层板搭接最常见,结合大量造车经验,从工艺及生产角度推荐如下3种R根搭接设计:优先推荐内R角做斜面处理,如图9(a)所示;其次推荐外R角做凸起处理,如图9(b)所示;最后推荐按两R根最大间隙≥1.5 mm设计,如图9(c)所示。不同产品区域的搭接结构需选择与之适应的R根配合,在设计时尽量从推荐的3种结构中选取。

图9 2 层板R 根搭接设计结构推荐

1.4.2 3层板R角搭接优化

3层板搭接也较为常见,为保证3层板搭接时R根部不发生干涉问题,从工艺及生产角度推荐如下3种R根搭接设计:优先推荐外R角做凸起处理、中间R角正常、内R角做斜面处理,如图10(a)所示;其次推荐内R角做斜面处理,中间R角与外R角根部最大间隙≥1.5 mm,如图10(b)所示;最后推荐3个R角根部最大间隙(D1、D2)≥1.5 mm,如图10(c)所示。在产品设计时推荐图10(a)、(b)两种方案,图10(c)方案减少或避免使用。

图10 3 层板R 根搭接设计结构推荐

1.5 U型件搭接端头优化

大梁类零件U型搭接十分常见,其中“齐平式U型端头”结构又占据90%以上,如图11所示,该结构设计简单、工艺成熟,因此比较常见。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搭接面小、搭接区域集中、零件匹配不良、焊接变形等因素影响,焊接后扭曲变形问题几乎在每个新车型上都会出现,需要花很大精力进行匹配调试解决扭曲问题。“齐平式U型端头”并不适用大梁这类长U型零件搭接。在SE审查时向设计部门提出ECR将“齐平式U型端头”更改为“倾斜式U型端头”搭接结构,如图12所示,新结构通过斜面搭接间接增加零件搭接面积及长度,同时消除焊接区域集中的问题,自身结构抗扭性能有很大改善。因此在较长U型零件搭接时,推荐使用“倾斜式U型端头”结构,降低制造难度、缩短调试时间。

图11 齐平式U 型端头搭接

图12 倾斜式U 型端头搭接

1.6 焊接面的搭接优化

设计车身为点焊焊接结构时,应尽量使焊点在剪切力下工作,而不是在拉力下工作,在剪切力工作的搭接面可以通过夹具快速纠正钣金超差问题,如图13所示;焊接搭接边设计时,仅对焊接区域进行搭接设计,其他区域离空设计,离空的局部凸筋不仅能提高零件自身强度,而且降低了匹配制造难度,如图14所示。

图13 焊点不同受力结构

图14 非焊接区域离空设计结构

1.6.1 推荐的搭接面设计

钣金零件的焊接搭接区域,推荐如下搭接结构:1)平行于车身坐标轴方向做搭接设计,若是成角度的斜面搭接,则零件在X、Y、Z某一方向调整时会出现干涉或离空问题;2)零件搭接面设计为平面。如图15是某车型副车架安装螺母加强板的搭接结构,在Z向面搭接时属于斜面搭接,若副车架螺母需要沿+X方向调整一段距离,则螺母安装面会发生下沉问题;若沿-X方向调整一段距离,则螺母安装面会跟着发生上移,该搭接对副车架安装面在Z向尺寸控制均不利。图16是某车型前大梁B螺母板与前大梁的搭接结构,搭接为Z向平面搭接,大梁B螺母板上的安装孔在X方向任意调整,螺母安装面Z向尺寸均不受影响,故该搭接结构更有利于车身尺寸调试。

图15 副车架安装螺母加强板斜面搭接

图16 前大梁B 螺母板平面搭接

1.6.2 避免的搭接面设计

在产品设计时应避免或减少“弧面”或“折弯面”搭接设计,如图17所示。主要有以下3点原因:1)冲压零件制造时精度控制困难;2)搭接配合时对2个零件一致性状态要求极高,难以做到充分贴合进而影响总成精度;3)在坐标轴方向调整零件匹配其他区域搭接面困难。因此在总成设计时要避免上述搭接方式。

图17 零件弧面搭接与折弯面搭接结构

避免带“斜面焊点法兰边”搭接设计。通常推荐水平或竖直的焊接搭接面,人工焊接时不仅焊钳操作方便、焊点马蹄坑少,而且钣金间不会相互搓动将零件撑开变形导致精度变差。图18是某车型设计的“斜面焊点法兰边”搭接结构,现场为人工焊接,经测量焊接后钣金搓动量约2~3 mm,严重影响总成精度。

图18 斜面焊点法兰边搭接结构

1.7 螺母、螺栓过孔设计优化

凸焊螺母、凸焊螺栓上的钣金搭接需开过孔预留调整余量。根据大量造车经验及设计部门功能需求进行总结,过孔按照图19标准执行时生产未出现过挡孔问题,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在车身SE审查时,建议按此要求执行。

图19 钣金过孔SE 审查规则

1.8 零件定位孔的优化

减少或避免使用公共定位孔。产品设计时为减少钣金开孔,会使用公共定位孔定位零件,如图20所示,定位孔并非最终的功能安装孔,导致零件在夹具上相对位置固定无法独立调整,在钣金定位孔设计时,建议对每个零件设计单独的定位孔,同时预留过孔供匹配调整,如图21所示。

图20 产品公用定位孔结构

图21 产品独立定位孔结构

2 结语

前大梁总成合格率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仅基于“产品结构优化”环节做了相关说明,通过在源头上控制、优化产品可有效地降低制造难度,为后期工艺开发、制造环节打好基础,保证“品质提升”、“成本降低”综合目标达成,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猜你喜欢

层板大梁端头
钢芯铝绞线拉断力测试试样端头的制备工艺
采煤工作面端头三角区坚硬顶板治理技术研究
一种低姿态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大梁平移精确控制方法
纤维金属层板成形极限测试的新试样设计
人是会变的
高地压、强冲击条件下整体中置式新型端头支架应用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多孔层板焊接质量的高频超声检测
车辆碰撞护栏端头导致车身刺穿事故频繁出现的原因及防护经验借鉴
Glare层板基本成形性能研究与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