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肛窦炎用药规律

2022-01-20于大远刘仍海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4期
关键词:黄柏黄连甘草

于大远 刘 薇 李 雪 刘仍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北京 100078

肛窦炎,又称之为肛隐窝炎,指的是肛窦、肛门瓣和肛门腺内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肛乳头水肿、增生和肥大等。此外,肛窦炎是一种潜在的感染病灶。据统计,临床上超过86.5%的其他肛肠疾病(如肛乳头肥大、肛瘘、肛周湿疹、直肠息肉等)皆与该疾病具一定的相关性,该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3]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肛窦炎具有重要意义。而今肛窦炎的种种现代医学疗法仍存在痛苦大、费用高、疗效欠佳及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缺点。中医药治疗该疾病有独特优势。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在各文献中治疗肛窦炎确有疗效的方剂,分析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使用频次、组方规律和潜在的新方组合,得到中医治疗肛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及检索

纳入的处方全部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选取建库至2021 年2 月中医药治疗肛窦炎的文献,将检索词设定为“肛窦炎”或“肛隐窝炎”,分别与“中医”“中药”及“中医药”组合进行主题词检索及全文检索。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临床诊断为肛窦炎;②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③使用中医药治疗肛窦炎的名家医案中的处方;④名家经验总结。

1.2.2 排除标准 ①方剂药物记录不完整或仅出现方名而无明确方药的文献;②综述、动物实验等类型文献;③联合西药、中成药,或手术、微波、针灸等非药物疗法,且不能证实中药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文献(不包含单独使用上述疗法设为对照组与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的RCT);④口服中药与中药局部外用(灌肠或熏洗)相结合,且二者非同一处方;⑤文献中治疗所用的中成药;⑥重复方剂仅录入1 次。

根据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经过2 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筛选后,摘录有效处方。

1.3 分析软件

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4 数据规范化处理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第十版)[4]为标准,将涉及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并统一命名。如将“生地”统一为“生地黄”、将“玄明粉”“元明粉”统一为“芒硝”、将“川连”统一为“黄连”、将“元胡”统一为“延胡索”输入等。若文献里中药名称中带有炮制方法,且炮制后对其性味归经和功效未产生本质区别,为了便于观察、统计和总结配伍和处方用药规律,处理时将其名称统一,如将“酒当归”转换为“当归”、将“盐黄柏”转换为“黄柏”输入。若炮制后对其性味归经和功效产生影响,如熟大黄、酒大黄和生大黄等药物则按带有炮制方法的全称录入。

1.5 建立数据库

釆用双人双次将收集整理好的49 首处方药物依次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独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录入完成后,由专人进行数据审核与校对,为数据挖掘的结果提供可靠保障。

1.6 数据分析

将整理好的方剂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管理模板中,建立肛窦炎治疗的方剂数据库,分别对以下内容进行统计分析:①药物频次;②药物性味归经;③组方规律;④新处方。最后将结果导出。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记录47 篇。对符合纳入标准而被筛选出的49 首处方中包含的118 味中药进行频次统计,使用频率最高达26 次。其中频次≥6 的中药共21 味,排名前7 位的分别是黄柏、甘草、黄连、当归、苦参、赤芍、地榆,见表1。按功效分析,其中清热药的比重最多,共出现164 次(见图1)。

表1 治疗肛窦炎处方中出现频次≥6 的药物

图1 治疗肛窦炎处方中不同功效药物频次

2.2 药物气味归经

点击“方剂统计”,在“西医疾病”栏中统一输入“肛窦炎”,对本病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寒性药(202 次)占比最多,超过温性(77 次)、凉性(20 次)、热性(4 次)之和。治疗肛窦炎药物的四气以寒性药为主。其中甘味药为150 次、苦味药为263 次、辛味药为109 次、酸味药为53 次、咸味药为11 次。药物的五味以苦、甘为主,咸味药和酸味药所占比例很小。四气、五味情况分别见于图2 和图3。所用药物中归肝经占145 次、脾经占132 次、胃经占107 次、肺经占99 次、心经占92 次、大肠经占84 次,以肝经、脾经、胃经、肺经、心径、大肠经为主。归经情况见于图4。

图2 治疗肛窦炎处方中药物四气各自所占比例

图3 治疗肛窦炎处方中药物五味所占比例

图4 治疗肛窦炎所用药物归经占比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在“组方规律”单元中,设置“支持度个数”为5(即在文献中药物组合出现的次数>10%),设置“置信度”为0.8,分析得出35 对药物组合,将所得结果的药物组合出现频次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降序排序(见表2),其中包含黄柏、黄连、生地黄、甘草、苦参、当归等19 味药物。继而分析药物关联规则,共得到16 项关联规则,所涉及17 味中药,见表3。在“网络拓扑”单元中,分析得出所涉及核心药物有19 味,网络化展示结果见图5。

图5 核心药物网络图

表2 治疗肛窦炎处方中出现频次≥5 的药物组合

表3 治疗肛窦炎处方中出现频次≥0.8 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

2.4 基于复杂系统化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方组合

运用熵聚类迸行聚类分析,设相关度为6,演化出6 味药的核心药物组合为6 个。见表4。

表4 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

3 结论

肛窦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肛周疼痛、瘙痒、肛门部坠胀不适感、异物感及排便不尽感等。部分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等兼症。现今治疗肛窦炎的方法众多,治疗主要采用以抗生素局部或者全身使用、手术治疗、微波理疗、激光,存在痛苦大、费用高、疗效欠佳及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缺点。

肛窦炎归属中医“脏毒”和“酒痔”范畴[5]。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煎炸食物、辛辣、醇醪、膏粱厚味之物,致使内生湿热,湿性重浊,易趋于下,肛门在人体的下部,故湿浊下注肛门,湿性重浊,所致肛门部坠胀不适[6]。如高庭锦《疡科心得集》中论述,“疡科之证,……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此病或因湿毒热结,大便干燥,用力努责,肛管损伤染毒而成,或因脾、肺、肾亏虚,湿热乘虚下注,郁久蕴酿而成。局部湿热蕴结,气血凝滞,不通则痛[7]。因此从中医角度,肛窦炎的致病因素包括湿、热、毒、瘀。因此治疗时主要运用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活血止痛之法。肛窦炎患者因为疾病反复缠绵难愈,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的情绪会导致肝木不疏,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脾胃运化不利,则湿邪内生,加重病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针对此类患者,治疗时通常配合调肝健脾之法[8]。

具体分析挖掘结果,“热者寒之”,故治疗肛窦炎以寒性药为多,然湿热之邪为寒凉所迫,易深伏于内,因此同时需佐以一定比例的温性药防止因凉遏太过而冰伏湿热之邪。所用药的五味以苦、甘、辛为主,“苦者,能泻,能燥,能坚”(《金匮要略心典》),甘味药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素问·至真要大论》 提到“以甘缓之,以辛散之”,辛味药能行能散,具有行气活血之功。药物归经以肝、脾、胃经为主,其次是肺、心、大肠经。肛窦炎患者容易焦虑、抑郁,故治疗时疏肝尤为重要。“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篇》),肺、脾、胃为水湿代谢的主要脏腑,因此祛湿常从这3 个脏腑论治。“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肛窦炎患者疼痛、瘙痒可以从心论治。从药物的使用频次来看,频次统计在前5 位的药物是黄柏、甘草、黄连、地榆、当归。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为出现频次最高的用药,因其作用于下焦,故常用于肛门疾病,《神农本草经》言其主“肠痔”。当归《本经》言其主“诸恶疮疡金疮”,因当归其气轻而辛,故能行血,而当归同时具有补血之功,活血而不伤血。研究发现黄柏水煎液对多种致病细菌和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且具有抗溃疡、疮疡的作用[9-10];黄连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抑菌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11];陈红宇等[12]通过大量文献总结出地榆具有抗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药理作用;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通过对现代研究进行总结,甘草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等作用[13-14];当归除了活血补血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抑郁作用[15-17]。

基于关联规则对被纳入的处方进行分析,治疗肛窦炎常用的药对有当归-生地黄、甘草-枳壳、当归-甘草、黄柏-地榆、甘草-黄连、黄柏-桃仁、甘草-泽泻、当归-泽泻、黄柏-甘草等,从功效上分析,为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清热凉血、行气活血、滋阴养血药物的排列组合。此外还出现散风升阳-燥湿散寒(防风-苍术)等药物组合。风药具有胜湿、止血、疏肝、升提等作用,防风被为“风家圣药”,可祛肠道之风;苍术辛香发散,苦温而燥,朱震亨言其“散风益气、总解诸郁”,二者合用祛湿之功增强,且可开郁滞、止疼痛,并防止处方过于寒凉而凝滞气机。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防风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止痛、抗惊厥和抗炎的作用,因其具有的止色酮类等物质,止痛机制包括抗炎、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和对肝脏代谢酶的抑制作用[18-19]。肛窦炎患者因为病情缠绵难愈,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的情绪会导致肝木不疏,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内生湿邪,加重病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治疗时应注重调节情志,常配以疏肝理气的药物,如防风、柴胡等。

对于低频次高相关的组合,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按相关度6,得到了6 个核心组合。核心组合1 可以看作取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三味药,配以甘草调和诸药,黄柏清热燥湿,因此此方适用于肛窦炎属热毒偏盛者。佐以五倍子之酸收,有利于止血止泻,敛疮生肌,《本草新编》言其主“大人五痔下血”。核心组合2 由泽泻、黄柏、黄连、生地黄、当归、黄芩组成,可以拆分成去掉栀子的黄连解毒汤和去掉龙胆、栀子、柴胡、甘草的龙胆泻肝汤,与其中的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合用,苦寒直折,可以用于三焦火毒热盛之证,泽泻、当归、生地黄、黄芩为龙胆泻肝汤。核心组合3 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功,此外生地黄、玄参可以滋阴润肠通便,可以防止肛管因大便干结而继续损伤染毒。湿热蕴结,阻滞经络,病程日久,必生瘀血。黄连、黄柏、苦参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逐瘀之功,《神农本草经》言大黄“主下瘀血,血闭”,言芍药“除血痹……止痛,佐以乳香辛温行散性,加强该组合活血祛瘀止痛之力。核心组合5 与核心组合4 比较,都含有黄连、黄柏,因此都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核心组合5 中无行血之药,而有黄芪、柴胡、甘草,具有疏肝、托里、升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虚湿热下注、气机不畅导致的肛门下坠感。凉血之品选用味苦、酸,性微寒的地榆。《本草纲目》谓其能“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本草汇言》所载“地榆,苦寒,凉血止血之药也。达下焦,止肠风下血、痔痢之红,消热肿,治诸瘘恶疮、乳痈之疾”。药理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等药理作用[20]。按中医外科观点,肛窦炎属疾病初起未成脓或毒邪尚未扩散阶段,因此临床上治疗肛窦炎通常采用“消法”和“托法”。黄芪被称为“创家圣药”,是补托之法的常用药之一。核心组合6 中薏苡仁、茯苓、泽泻皆具有利水渗湿之功,且薏苡仁、泽泻能清热。黄连、苦参,起到清热燥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当归、苦参这一药物组合不仅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且对皮下毛细血管也有修复效用[21-22]。与此方适用于湿邪偏重者。

本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的文献中治疗肛窦炎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初步归纳总结出中药治疗肛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即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活血袪瘀为主。并通过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的6 个用于新方的核心组合,对于中药治疗肛窦炎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黄柏黄连甘草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美丽的黄柏山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