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2022-01-18孙梦阳

新长征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涵政治内容

孙梦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只有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高度”“力度”和“温度”,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力、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一、扎根国家发展实践

扎根国家发展实践映射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涵,即合乎真理性。合乎真理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科学性维度上,对“理”的充分正确把握。这样的“理”必须建立在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接受的基础上,即思想政治教育所传导的价值理念之所以能够使人信服且认同,其输出的理念须与民众能够感知到的、或者正在理解中的价值观念相一致。这是民众选择接受一种价值观念、排斥或者拒绝另一种价值观念的核心因素。而在这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传递出的和民众感悟理解中的“真”的概念。“真”应当作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立论基础和根本方向加以深化。例如,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是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其行动之前接收的价值引导能够在当前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品德的社会化,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通过扎根国家发展实践传递出来的“真”,引发民众在行动观感上接收到的“真”,是促使国家和民众价值观相契合的核心要义。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理性认知能力大大提升,仅凭感性的价值熏陶,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使教育对象从内心深处彻底信服,只有教育对象经过国家发展实践的检验后,通过理性分析从而形成的自觉认同,才能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认识,进而指导行为实践。但是,当代大学生在体会国家发展实践历程的同时,也持续接收着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信息,或将导致学生群体在判断价值取向时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摇摆,这对当前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加重要的课题。因此,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想要达到合乎真理性的要求,须关注价值性和认知性的统一,以及理念或思想的引导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出现偏差,或引导思路缺乏规划,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服人、以德育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以下促上与以上率下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下促上,是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奠基教育,在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形成连贯的、连续的、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以各教育阶段的特色为契机和媒介,施之以符合当下学生学习规律和有效吸收范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前,包括大中小学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体系设置和知识点连接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连贯问题,例如,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教育进度的不统一,以及教材缺乏进一步的统筹等,这将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存在于课堂之上、教材之中,而缺失了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与连贯体会的应有之义,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学科属性,但同时更应具有内涵引领的深入作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打牢基础的重要意义。

与以下促上相对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适时调整与现阶段的分层次行动,即思想政治教育由上而下的引导行动。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价值观相对成形的大学生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国内外信息的感知与接收更加直观,尤其是信息品类丰富且缺乏必要的甄别渠道时,使大学生的想法或习惯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状态,需要研究并不断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纠偏纠错,回归教育的本真意义,即不断追求个体解放、实现个人完善、丰富个人精神世界。二是重点关注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打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政课教师是教育思想内容的重要输出端口,教师的施教路径、传导方式等都影响着受教群体对于相关思想和知识的接受甚至是认同。同时,教师对于教育目标的理解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独有的“信仰教育”的认知,对学生理解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有着重要影响。

三、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较之理论更具有思想交流和价值引导的作用,是形成共鸣和同质化概念的根本性载体,更具传导力量。但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的现状来看,存在过多强调政治化的、知识性的内容,即更强调现阶段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内容,从而忽视了对思想教育内涵中所蕴含的文化力量的挖掘和彰显。若将“文化”分开理解,“文”是内容,“化”是方式,那么文化的力量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实现个体对所传导的知识深入感知,并认同接受的过程。因此就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发展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弄清楚在当代中国社会究竟应该用什么“文”来教育人、引导人,这是以文化人的基础。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内容或方式尚未形成具有共识性的结论,多以历史为基础进行多元多角度的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传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文化性不仅代表一种理论,更代表一种积奠,甚至是追求,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引领和自信。这需要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推动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正向联结,将文化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挖掘過程中,关键在于对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特质的把握、对既有历史条件和行动的反思、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重构,以及对新时代事物发展规律的梳理把握。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文化性的彰显和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命脉,以外来优秀文化的借鉴为涵养,共同熔铸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中。作为传承性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核心要义须具有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特色化,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函的选择和确定应始终植根于中国文化现实中。只有在真实、完整的思想架构下形成的文化教育,才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用。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内涵政治内容
办公室政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
政治法律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