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公务员招录中体育学人才的需求分析
——基于2012—202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的量化数据

2022-01-18朱丽琼朱少文刘江伟

莆田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职位公务员考试

朱丽琼, 朱少文, 刘江伟

( 1. 莆田学院 体育学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2. 莆田学院 管理学院, 福建 莆田 351100;3. 平和县国税局, 福建 漳州 363700 )

国家公务员, 本文特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工作人员,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是体育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下简称 “体育生”)择业的重要选项之一。 体育生的就业面相对偏窄。囿于传统体育就业理念, 不管是体育生个人, 抑或是体育教师, 还是学校管理者, 除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这个就业方向有一定研究之外, 对国家公务员招考特点、 情况了解较少, 遑论研究。 比如, 国家公务员招考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现状如何? 对体育学人才的要求有哪些? 教学上如何面向公务员这一 “社会需求” 进行衔接? 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相应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此, 文章通过对2012—202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的近10 年招考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准确把握当前国家公务员招考中体育学人才的需求情况, 以期促进体育生就业, 增强面向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专业教育效果。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为了方便理解和研究, 本文参考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专业目录和2021 年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专业指导目录的专业划分来界定体育学人才的外延。 所谓体育学人才, 主要涵盖体育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体育产业管理、 体育产业学、 体育翻译、 体育工程学、 体育管理、 体育管理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赛事运作、体育舞蹈学、 运动康复与健康、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舞蹈、 运动与健康管理学、 休闲体育学、 中外体育人文交流、 中外体育史等体育学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选拔录用工作人员的一种特定的人才甄别方式[1]。对于体育生, 报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职位有两种: 一种是招考职位的专业要求中包含体育学相关专业; 另一种是包含教育学大类的岗位或者是不限专业的岗位。 由于包含教育学大类的岗位或是不限专业的岗位所涉及的内容过多、 过杂, 所以, 本文主要以第一种情况作为量化分析对象。 即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 “2012—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2]作为数据来源, 经过Excel 表格筛选处理, 析出职位专业要求中含有体育学专业的岗位232 个, 招录人数为674 人。

2. 研究方法

基于2012—202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对职位表中的各项职位资格相关条件数据进行筛选、 数据清洗、 分类、 汇总, 并进行统计、 分析、 比较, 梳理出近10 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 特点及其规律等。

研究步骤: 一是确定统计指标。 从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的22 个职位资格相关条件中, 确定以招考职位、 招考人数、 用人司局、 机构层级、 专业、 学历、 学位、 政治面貌、 基层工作最低年限、 考试类别等报考条件作为本文量化分析的基本指标。 二是筛选目标信息。 运用Excel 表格对每一个年度的职位表进行筛选, 选定专业要求中含有体育学相关专业的职位, 保留上述10个基本指标的信息作为年度数据。 三是建立数据库。 把年度数据进行汇总、 数据清洗, 构建近10 年职位表中体育学人才的需求数据库, 并进行分类分析。

二、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相关需求分析

1.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数量与人数

对近10 年国家公务员招考职位总数、 招录人数、 报名合格人数、 招录比等进行统计, 具体情况见表1。 在此基础上, 以 “体育” “运动”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筛选出专业要求含有体育学相关专业的职位信息, 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2012—2021 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职位信息

表2 2012—2021 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中专业要求包含体育学相关专业的职位情况

根据表 1 可见, 在 2012—2015 年, 招录职位总数和招录总人数总体波动较小, 招录职位总数在12 000 左右, 招录总人数在20 000 左右。2016—2018 年, 由于招录总人数增加, 招录比有所下降, 约为 48 ∶1。 2019 年, 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 党和国家进行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 国家公务员招录的职位总数和招录人数下降了近半, 但报考热度不减, 所以2019 年的招录比高达 87.4 ∶1。 2020—2021 年招录职位总数和招录总人数比2019 年有所增加,但招录比较2016—2018 年高。 这反映了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竞争激烈。

从表2 可以看出, 在2012—2017 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中, 包含体育学相关专业的职位数、 招录人数与总职位数、 招录总人数相比,占比都很小, 但2018 年以后, 包含体育学相关专业的职位数和招录人数出现大幅上升趋势。 对比2021 年与2017 年数据可以发现, 2021 年包含体育学相关专业的职位数与招录人数分别是2017 年的 21 倍、 5 倍多。 可见,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 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呈现大幅上升趋势, 其中, 以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为主。

2.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招考机构

(1)招考机构的性质

数量上看, 在4 类招考机构中,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数量最多, 招录职位共229 个, 占比 98.71%;招录人数共671 人, 占比99.55%。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本级)、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中央党群机关招录职位共3个, 招录人数共3 人。

趋势上看,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对体育学人才需求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中, 职位占比由 2020 年的0.41%上升到2021 年0.82%, 招录人数占比由2020 年的0.89%上升到2021 年1.07%。 原因在于消防救援队、 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量猛增。

值得一提的是, 尽管经历了政府机构改革,但是2019 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2)招录机构的层级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把招录机构划分为中央、 省(副省)级、 市(地)级、 县(区)级及以下等4 个层级。 数据分析发现, 县(区)级及以下机构招录职位为121 个, 占比52.16%; 市(地)级次之, 招录职位 107 个, 占比 46.12%; 省(副省) 级和中央较少, 分别占比 0.43%、1.29%。

(3)招录机构的地域

数据分析显示, 在近10 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中, 新疆、 四川、 北京、 黑龙江这 4 个省级行政区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最多, 招录职位的数量依次为 89、 30、 17、 12 个, 占比分别为 38.36%、12.93%、 7.33%、 5.17%。

3.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用人司局

从用人司局看,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招考机构集中在铁路公安局、 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消防救援队这3 类机构。 铁路公安局招录职位120 个, 占比 51.72%; 招录人数共 273 人, 占比40.50%, 是所有机构中招录体育学人才最多的。 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招录职位共67 个, 占比28.88%; 招录人数267 人, 占比39.61%。 消防救援队招录职位共32 个, 占比13.79%; 招录人数102 人, 占比15.13%。

4.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专业要求

根据表2、 表3,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中, 专业要求中包含体育学相关专业的职位共计232 个。 这些职位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限定体育学相关专业的专业要求, 招录职位6 个, 占比2.59%; 第二种是含有体育学相关学科门类和专业的专业要求, 招录职位 226 个, 占比97.41%。 由此可以看出,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 绝大多数职位的专业要求是以学科大类作为报考依据, 这也为体育生报考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表3 2012—2021 年国家公务考试职位表中对体育学人才的专业要求

5.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学历要求

作为全国性的考试, 国家公务员招录对学历的要求比较多样化, 如表4 所示。 从表4 的职位数及其占比可以看出, 仅限本科学历的要求最多, 占比 43.53%; 大专及以上次之, 职位 67个, 占比 28.88%; 本科及以上再次, 占比16.81%。

表4 2012—202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中对体育学人才的学历要求

6.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政治面貌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中, 考生的政治面貌要求分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 中共党员、 共青团员以及没有要求4 种类别。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政治面貌要求只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政治面貌没有提出要求, 职位数有189 个, 占比81.47%; 另一种对政治面貌要求是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 职位数有 43 个, 占比 18.53%。 因此, 对于考生而言, 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的考生, 报考的职位较多, 比较有优势。

7.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面试人员比例

各级各类公务员考试笔试结束后, 一般按3 ∶1、 4 ∶1 和 5 ∶1 这 3 种比例确定进入面试的人数。 其中,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面试人员比例最普遍的是 3 ∶1, 招录职位数 227 个, 占比97.85%; 其次是 5 ∶1, 招录职位数 4 个, 占比1.72%; 最少见的是 4 ∶1, 招录职位数 1 个, 占比0.43%。

8.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基层工作最低年限

在232 个体育学职位中, 有81 个职位对基层工作最低年限作出限定, 占比 34.91%。 其中, 对体育学人才的基层工作最低年限要求都为5 年。 没有对基层工作最低年限作出限定的职位151, 占比65.09%。

9.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考试类别

考试类别分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 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两种。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考试科目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和 “申论” 是公共科目, 公共科目在命题上区分为两种类别, 如“申论” 按照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分别拟制题目。除了公共科目笔试外, 部分招录机关会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 如国资委、 银保监局、 公安局等机构所招职位通常会要求专业能力测试。

10. 体育学相关专业职位的其他要求

铁路公安局要求招录人员符合 《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 《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 的要求, 并符合人民警察政审条件。 消防救援队要求招录人员符合 《关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军队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政治条件的规定》和 《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陆勤人员标准)有关要求和标准, 在校学业成绩符合招录单位要求, 心理素质经消防员招录心理测查系统自动评判为 “合格”。

三、 结论

1. 对体育学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 在近10 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 招录体育学人才的职位数较少, 只占总职位数的0.17%, 招录体育学人才的人数相对于职位数而言较多, 占招录总人数的0.30%。 总体而言, 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比较有限, 但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特别是2021年, 中央机关直属机构(包含省级以下)对体育学人才需求量猛增。

2. 对体育学人才的专业区分度弱

专业区分度, 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专业之间的区分程度, 程度或高或低, 一般针对相似性较高的不同专业使用, 一个专业只有不断凸显自身的专业特性才能出现较高的专业区分度[3]。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 体育学人才的专业区分度相对较低。 国家公务员招录多以体育学类为统一专业要求, 但是体育学类作为学科包含很多专业。 而且, 国家公务员招录专业和专业要求中大多是体育学类与其他相关、 相近的学科和专业一同出现, 这就进一步表明体育学领域的专业区分度不够。 按照专业名称进行数据筛选, 以体育学专业为例, 仅有6 个职位明确提出专业指向, 占比2.59%, 比例很低。

3. 对体育学人才需求层级以市(地)级、 县(区)级为主

从招录机构的性质上看, 县(区)级及以下机构招录体育学人才最多, 市(地)级机构次之,中央级、 省(副省)级最少。

4.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最大

从招录机构的性质上看,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对体育学人才需求最大。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本级)、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中央党群机关等3 个层级的招录机构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量则很少, 三者总的职位占比不足2.00%。

5. 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占比最大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 对政治面貌没有提出要求的, 职位数 189 个, 占比 81.47%; 对政治面貌要求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的, 职位数43 个, 占比 18.53%。 因此, 对于考生而言, 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 其报考的岗位较多, 比较有优势。

6. 本科学历或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优势

职位表中的学历要求仅限本科、 本科及以上两种学历要求的职位占比60.34%。 本科学历的报考者较本科以下的报考者更具优势, 在报考上, 可选择的职位较多。

7. 对体育学人才的考核要求更高

与其他专业或职位相比, 体育学人才或面向体育学人才招考的职位考试内容更多, 不仅要进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和 “申论” 等公共科目的测试, 还要进行专业科目(如 “公安基础知识” 等)的测试, 同时一般还要求进行心理素质测试、 体能测试等。

四、 建议

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就业方向

当前,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作为就业面比较窄的专业之一, 体育生更应该提前做好规划, 找准角色定位, 为就业打牢基础。 体育生在学时就可以根据自身性格、 兴趣爱好和职业目标, 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做一个初步生涯规划, 明晰个人发展目标, 并朝着目标去充实学业, 进而提高就业质量。 就体育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学校体育教师、 体育俱乐部健身指导教师等职业是体育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是职业首选。 考取公务员则是体育生就业选择的重要补充。 对于有意于考取公务员的体育生来说, 则要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明晰招录机构的性质、 需求情况、 招录要求等, 明确就业方向。 根据结论可知: 招录体育学人才的机构大多是县(区)级及以下层级, 职位占比52.16%, 这意味着体育学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立足于基层, 在基层的舞台奉献自己的青春才智; 招录职位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的超过六成, 对于大专学历的体育生来说, 可以将提升学历纳入职业规划, 以期有更多的岗位可以选择。

体育类院校和其他高校的体育院系要不断强化体育学科建设与就业指导的有效融合, 在课堂中, 及时向学生传递体育生就业动态, 引导体育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 指导体育生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以体育生的就业需求为落脚点, 结合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让体育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找准定位, 适时调整就业目标, 从而实现理想就业[4]。

2.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扩大就业范围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公考热持续升温, 越来越多的体育学人才倾向于选择国家行政机关、 事业单位, 也有一些人选择国有政策性银行、 国有企业。 但是, 根据结论可知, 近10 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中, 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比较有限。 在报考职位中, 相关或相近类专业亦可报考, 竞争压力大。 同时, 部分岗位对基层工作经历有相关要求, 限制性条件较多, 这也限制了体育生参加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 相反, 学校、 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对体育学人才的需求却很大。 因此, 体育生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要树立正确择业观, 扩大就业范围和领域, 不能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 事业单位。

3.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提高综合素质

体育学本科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与实践型人才, 不同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岗位相适应[5], 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 主动学习公共部门所需要的课程、 技能, 比如 “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共关系学” 等课程,办公软件使用和计算机操作等技能。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 笔试公共科目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和 “申论”。 针对公务员笔试与面试,体育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公文写作课程提升公文写作能力, 利于 “申论” 科目作答; 同时, 多参加社团、 演讲比赛和主持人大赛等, 以培养沟通能力、 团队意识、 公务礼仪等基本素质, 利于公务员面试作答。

4. 结合自身综合考量, 科学报考岗位

参加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 科学报考岗位至关重要。 在2021 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中, 职位竞争比高达 54.5 ∶1, 竞争非常激烈。 同时,面试人员比例一般为3 ∶1。 这意味着招录人数为1 个人的职位, 笔试成绩必须进入前三名才能获得该职位的面试资格。 有的考生笔试成绩虽然很不错, 但由于所报考职位的招录比太高, 最终没能取得相应名次, 无法获得面试资格。

据此, 建议体育学人才在备考前期重点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模拟测试进行估分, 评估自身实力; 二是详细了解近10 年目标职位的招录比、 分数线;三是综合考虑自身实力、 薪酬预期、 晋升空间、上岸几率等进行科学报考; 四是在筛选职位时,尽量选择职位限制条件多的职位进行报考, 增加成功率。 比如, 考生可以选取有地域、 英语分数、 政治面貌等限制条件的职位来降低招录比。通常情况下限制条件越多, 招录比越低, 获得面试资格的分数线也相对较低。

5.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打造成长平台

从教育实践看, 高校的人才培养通常会滞后于用人单位、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理论和实际有些脱节, 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6]。 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实践教学, 加强体育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同时, 应根据自身情况, 建设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7]。 比如针对有意愿进入体制内的学员, 高校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 进行综合性教学内容再设计。 通过到公共部门调查与走访,了解公共部门对于体育类工作人员的要求, 以此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基点, 来明确教学内容调整和优化方向, 对体育学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进行再设计, 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比较注重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增加 “公文写作与处理” “申论” “公务礼仪”“演讲与口才” 等选修课程, 针对性提高学生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素养。

6. 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创新教学模式

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前沿教学技术的学习,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利用混合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前检验、 随机问答等教学环节, 来检验学习成果。 体育教师可以在线下授课前, 提前在线上发布学习任务, 学生线上自学, 并整理出所学成果与疑问难点, 在线下现场授课时集中解决[8]。同时, 体育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选择合理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或有意设定困难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 体育类院校和其他高校的体育院系应持续思考和改进面向社会需求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通过系列考核机制、 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体育学专业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9]。

猜你喜欢

职位公务员考试
领导职位≠领导力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
准备考试
如何确定雇员的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