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趋势下国际大型油气公司应对措施及对国内油气公司启示

2022-01-17李洪成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0期
关键词:油砂壳牌达尔

李洪成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财务部,北京 100010)

1.低碳能源发展背景

2015年通过了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气候协定》,各缔约国根据各国发展实际,纷纷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30多个国家地区以法律规定、政策宣示等形式宣布碳中和,包括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9%、12%的中国和欧盟。

原油作为全球三大主要消费能源之一,亦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各大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特别是像BP、壳牌、道达尔、挪威国油等欧洲公司,均宣布在2050年或之前达到“碳中和”,并细化具体实施路径[1]。

2.国际大型油气公司应对措施

如何做到碳中和?要从“碳中和”的内在逻辑去看,即碳中和=碳排放量-碳吸收量=0,要么降低碳排放量,要么增加碳吸收存储量。各大油气公司基本围绕上述逻辑开展应对措施。

2.1 提高低碳能源比重,如大力发展天然气和新能源

天然气作为传统清洁低碳能源之一,一直是各大石油公司重点投资倾斜业务;从油气产品占比看,天然气占半壁江山[2]。

对于未来布局,当前,各大石油公司仍然将天然气作为重点发展业务,但聚焦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天然气,如埃克森美孚剥离高成本页岩气项目,但保留二叠纪盆地成本较低的页岩气资产;壳牌计划:到2035年,天然气占油气总产量的比重从目前的50%提高至75%。对此,将加大天然气投资,由2018—2020年的40亿~50亿美元提高至2021—2025年的60亿~70亿美元。

发展低碳能源,除了传统的天然气外,还包括投资新能源,包括风电,光伏、生物能源、电池、氢能等,如表1所示。

表1 各大石油公司新能源布局情况

壳牌明确提出自己要成为综合能源供应商,根据其2021年战略展望:每年向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等领域投资50亿~60亿美元。2030年将电力销售量增加一倍,达到每年560TWh,并在2025年前将电动汽车充电桩网络发展到50万个。BP公司相对更加“激进”,计划,对新能源的未来投资,由当前的约5亿美元/年,未来将增加10倍至50亿美元/年,电动汽车充电桩由当前的7500个增至2030年的70000个;氢能业务占核心市场中的份额增长10%。

2.2 降低高碳能源比重,如剥离油砂、原油资产

对于高碳能源之一的原油/油砂的低碳化转型,欧洲公司和北美公司的处理战略不大相同。对于欧洲公司来说,主要是减少投资、减值、剥离资产直至不再持有:壳牌通过出售或置换方式完成油砂资产剥离;道达尔对FortHill油砂资产进行减值55亿美元,认为油砂不符合其低碳战略,明确表示未来不会增加投资;BP 50亿美元处置化工业务,并且未来5年剥离250亿美元原油资产,更多投资于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2030年油气比例较现在减少40%[3];

而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为代表北美公司仍然以传统油气为主,更多的着眼于开采过程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采用CCUS/CCS等技术,降低碳排放量。

此外,为了增加二氧化碳处理量,提高碳汇能力,计划在未来10年在非洲植树造林2000万英亩,以消除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壳牌分别在中国青海、西班牙大力植树造林获得碳信用,以补偿该产品的碳排放。

2.3 优化组织形式/结构,成立专责机构

伴随着低碳转型,各大石油公司纷纷进行组织机构整合和调整,形成专业力量应对能源转型,主要包括[4]:

(1)整合新部门:如壳牌重组成立一体化天然气板块,专门从事天然气及新能源业务,道达尔将天然气、发电及可再生能源业务整合,成立一体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及电力板块,BP 成立天然气低碳能源板块等。

(2)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孵化新能源产业。如壳牌1998年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大量投向充电桩、光伏发电技术等产业,道达尔2008年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先后投资蔚来、储能等业务领域。

(3)成立/收购合资公司:如道达尔收购太阳能发电企业Sunpower;壳牌收购Silicon Ranch;BP收购充电网络和设备供应商Chargemaster。

(4)形成战略联盟:如道达尔、壳牌及戴姆勒结成“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启动“氢气流动”项目;道达尔和挪威国油共同开发欧洲首个商业规模的CCUS项目—北极光项目。

3.对国内油气公司启示

面对国外石油公司如火如荼的能源转型及路径,国内的油气公司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启示一: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应该从战略层面重新定位公司发展。

随着各个国家“减排”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全球化业务布局的国内油气公司,要时刻关注各国“减排”政策动向,评估其对所在区域业务的影响,尤其是推进步伐较快的欧盟地区,其推行的碳税将大大增加项目开发成本,应尽快从战略层面制定公司清晰能源转型目标和路径[5]。

启示二:转型之路要结合国家、公司发展实际,切忌“盲目”跟风。

“转型”对于公司来说相当于重生,一定要踏实、稳妥、结合公司实际推进。国内油气公司不能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欧洲油气公司那样,大量剥离油气资产,转型做综合能源服务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依然超过70%,油气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主要能源之一的形势没有变,国内“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依然国内油气公司的主要责任之一。

同时,国内的其他电力、新能源公司已部分获得先发优势,再投入可能会产生“重复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专业技术优势,在细分领域发力,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实现新能源布局[6]。

启示三:能源转型要注意“抱团取暖”,协同发力。

能源转型意味着向更深技术探索、更多资源投入、更多风险要担。在转型过程中要注重通过不同行业、企业、部门之间合作与共享,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包括与科研机构、传统电力能源公司、金融企业合作,解决转型过程中技术融合等风险问题,实现最大程度实现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油砂壳牌达尔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壳牌煤气化积灰堵渣原因及处理
厚坝地区油砂储层评价研究
湖南与蒙达尔纪的深情“握手”
油砂SAGD水平井钻井液体系
罗尔德·达尔的《吹梦巨人》
壳牌气化炉循环气压缩机(K1301)联锁优化
有机溶剂萃取加拿大油砂应用研究
油砂矿含油率的测定
壳牌EO反应器焊接制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