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海洋制图研究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2022-01-17王家耀

测绘地理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郑和制图航海

王家耀

1 河南省时空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450018 2 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 郑州,450018

1 不忘中国古代的海洋文明

海洋一直被视为地球生命诞生、进化与繁衍的“摇篮”,人类与海洋的关系自诞生起就密不可分,历史上不少早期文明直接以海洋命名,例如,从史前的“东亚三国文明”到欧洲历史的源头——爱琴海文明[1,2],从中国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揭开地理大发现的序幕[3,4]到意大利麦哲伦环球航行[5]等。海洋孕育出生命,滋养文明,促进了交流,推动着发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沉没在海洋中,也成为人类文明前进脚步的无声记录,例如从打捞“南海一号”到打捞“南澳一号”[6],这些中国“遗产和宝藏”在带给世界惊叹的同时,也昭示着中国海洋历史的辉煌[7],行动本身也表明了中国人对海洋的关注。

然而,黑格尔[8]在《历史哲学》一书中却说:“尽管中国靠海,并在古代可能有着发达的航海事业,但中国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未影响于他们的文化。”一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学术界也都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海洋文明。

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中国航海历史久远,据历史记载,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距今7 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能通过使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对海洋进行最初的探索。中国古代航海事业极为繁荣,航海科技远领先当时的世界,发明了指南针,极大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发展,指南针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隋唐至宋元时期,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远及红海、东非[9],到了明代,郑和率领的船队先后7 次航行在南洋和印度洋上,遍访亚非,经历了30 多个国家。郑和航海揭开了15世纪海上探险的序幕,它还具备许多不同于15世纪其他西方探险的特点:①其时间之长(1405—1433年)、次数之多(共7 次)、规模之大(每次航行官兵都在27 000 余人左右),在当时都是史无前例的[10];②与当时西方探险队的对外掠夺动机不同,郑和是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同海外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进行贸易;郑和航海的同行者们留下了四部重要的地理著作,产生了中国第一部航海图集,后人称之为《郑和航海图集》,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地图集[11,12]。郑和七下西洋的有计划探索行动成就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一段鼎盛时期,但之后由于种种历史局限性与变化因素,导致中国的航海事业由盛转衰,未能开启大航海时代。即便如此,黑格尔所言也并非完全属实,中国并非没有分享到海洋所赋予的文明,古代中国不仅拥有海洋文明,还为世界海洋文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 海洋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统一强大、人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13,14],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意义。海洋拥有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海水利用和养殖资源、海洋能源和化工资源,是世界经济的角力场;海洋涉及划界、岛屿归宿,是世界政治的角力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为美洲带去了文明与杀戮,英国的海上霸权使其成为“日不落帝国”[16-18],许多国家沦为它的殖民地,美国[19]以日本和韩国为依托构建第一岛链,以关岛为依托构建第二岛链,以夏威夷为依托构建第三岛链,海洋是世界军事的角力场。历史上,海洋事业的每一次突破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革,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联系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纽带。近代史上外国从海上入侵中国的历史不能重演[20]。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海强则国强,海殇则国弱。秦朝的统一,西汉的强盛,唐朝的繁荣,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年的挨打,这些经验教训我们必须牢记。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海洋强国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21,22]。建设海洋强国,就是要维护中国的海洋核心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海洋主权维护。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大陆海岸线18 000 多公里;有300 万km2的管辖海域,500 m2以上的岛屿有6 500 余个,面积有8 万多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14 200 多公里[23-25]。维护海洋主权,实现国家统一,是我们的神圣职责。②海运权益维护。中国是一个海运大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确保中国海上大动脉的安全、维护海运权益至关重要。③海洋资源保护。中国是一个海洋资源大国,海洋生物物种繁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极其丰富,海洋渔场规模很大,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海洋资源的保护、开采和利用是中国海洋的核心利益。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海洋与国家的兴衰和耻辱密切相关,现如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向海洋、经略海洋。中国要成为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强国,就必须是一个海洋测量制图大国和强国。

3 建设现代化海洋测量制图大国和海洋测量制图强国

近年来,国家对海洋测量制图十分重视,海洋制图事业逐渐发展,近年出版的《北极东北航道1∶100万航海图》[26]《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图集1981~2010》[27]《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28]《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形与地名图》[29]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2021年11月正式出版的《世界航海地图集》更是海洋地图制图的标志性成果。

建设现代化海洋测量制图大国和强国,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辅助海洋综合管理和决策,建立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与救援机制、海洋运输及维护政策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的需要。为此,要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海洋地理信息智能感知(传感器网)、处理(生产)与应用(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一个与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技术体制相适应的海洋大数据中心,包括世界海洋数据库、中国海域多尺度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数字海岸带地形模型数据库(解决高程基准与深度基准的无缝问题)、世界海峡与运河数据库、海洋重磁数据库、海洋水文气象数据库等;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和“海洋大数据中心”的智能海洋地图制图系统,能高效、快速制作各类海洋地图和地图集;构建一个基于“网格集成”与“弹性云”的混合式海洋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海洋信息资源共享与多部门(多节点)协同工作。

可以预见,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海洋,更加离不开海洋,现代化海洋测量制图已经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郑和制图航海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书法家郑和新书艺精品鉴赏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航海博物馆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中国网民大数据
一图看清上海的“拆拆并并”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