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三教改革”,促进基础知识向生产力转换

2022-01-16蓝荣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技能课程

蓝荣杰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门类最全的制造业大国,并且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凸显了人才短缺的矛盾,特别是适合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因此,很多企业出现了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的困境,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也不适合现代企业人才培养方法,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职业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生产力的主阵地,那么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的生产力人才方法上是怎么开展的,每个学校都有不一样的“三改”特色和特点。主要阐述机械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经验,对基础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一些见解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75-0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

一、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教师能力提升

(一)参与企业实践、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教师除了要有爱心、责任心和健康的心理之外,还应有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因为这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必备条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企业的生产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一些教师自身缺乏企业生产经历,从校门到校门,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无法做到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使教学过程容易产生平淡、枯燥无味的现象。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开拓视野,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我们利用到企业参观的机会,对职业教育如何与企业接轨进行探讨,也积极参与企业生产中的技术改革,与技术管理人员一起探讨生产工艺的改进,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企业实践中,既增强了自己的才干,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二)教师亲历竞赛,指导技能比赛,提高综合能力

为了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我们还利用每年国家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机会,教师个人或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在大赛集训过程中,教师通过制订训练计划、制订竞赛训练内容、实施进度计划,掌握各种设备工具使用方法和零件加工技巧,提升了心理素质和人员公关等细节内容,同时可以借鉴技能大赛先进理念、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指导能力。教师学无止境,要不断跟着时代的节拍,保持走在时代的前沿。通过以上最经济、机会最多的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但可以使教师的技术技能不断更新,而且还使今后的教学活动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助推教师成长

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提升教师团队专业水平搭建教科研平台,提供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我们利用大师工作室平台与企业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盟共建,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劳动模范到学校指导等活动。学校省级工作室领衔人带领成员保持与企业进行沟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研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项目,并进行课题研究,定时举办教师技能和教学能力培训,通过系列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二、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探索教材改革

怎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讨论。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得到保证后,我们积极探索教材如何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首先,我们先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素质有什么要求。其次,了解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针对企业的需求,我们对教材做相应的改革,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把基础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进入企业,稍加培训就能上岗,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二,我们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从中找出学校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之间对接存在哪些不足,并加以完善;其三,我们利用学校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教学科研平台,与企业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劳动模范到学校指导,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通过这样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教材与企业生产需求的贴合度。

当然,在开发教材的同时,还应遵从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教学内容为学生“乐学”和“能学”。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特别在理论较为抽象的课程中更为突出,传统教材对他们而言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我們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一套本专业课的校本教材。教材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教材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该书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生产中的案例讲解,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学习。把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践课题,进行学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中我们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知识。我们根据模块教学模式编写了《F1赛车制作》《组合工具制作》《电动机器人制作》《小台钳制作》《商务车零部件测绘》《装载车制作》《电动筛制作》等校本教材。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工艺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经过每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知行合一,立德树人,探索教学改革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分阶段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阶梯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在探索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将实训教学分为七个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第一阶段体验F1赛车制作课程,调动新生学习兴趣

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业学校,对新的学习内容完全陌生。为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安排F1赛车制作课程在新生中进行。F1赛车模型好玩、有趣,制作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好奇心和实训兴趣。本项目学习中,训练学生对零件加工的基本识图能力,让学生逐渐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初步了解了机械制造专业的基本概况。课中引用“大国工匠”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遵纪守法、团队协作的良好作风。

(二)第二阶段学习组合工具制作课程,掌握车钳操作技能

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第二阶段进行常用工具制作。本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车床和钳工操作技能,初步了解车、钳技能对接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利用基础课程材料力学知识对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简单辨别,并且根据组合工具材料的加工特点,学会钳工锯削、划线、钻孔、攻牙等相关技能;学会车外圆、端面、切断、切槽、钻孔和镗孔方法。本阶段课程,始终将“工匠精神”贯穿其中,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三)第三阶段学习电动机器人制作课程,学会机电技术应用

根据企业生产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需求,将电工、电子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合在机械制造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电动机器人的加工特点,熟练车、钳、焊工等操作技能完成零件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将电工、电子技能应用在电动机器人的主题设计上。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制作完成电动机器人。在进行情境创意布置中,加深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了每位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四)第四阶段学习商务车零部件测绘课程,懂得零件测绘成图技术

本阶段的学习,在机械制图理论基础上,联系实际,以商务车零部件作为测绘对象。学生掌握分析零件的设计基准,相关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零件在整体中的作用能力;学会画零件草图与标注,了解零件草图的基本要求,掌握画零件草图的步骤;学会画零件工作图,能根据尺寸和精度要求,标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标出各表面粗糙度、注明对零件的技术要求、填写标题栏。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熟练看图、画图,极大地提高了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速度。

(五)第五阶段学习小台钳制作课程,明白装配工艺要求

经过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零件加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到了本阶段,学生学会操作精密分度头等分零件,学会应用铣床和车床的操作技能加工小台钳零件;并按装配图进行调试装配,达到装配技术要求。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工步顺序进行准确编排,并熟练应用车、钳、铣等操作技能进行零件生产加工,同时也使每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极大地提高,释放最佳的团队协作效果。

(六)第六阶段学习装载车制作课程,模拟设备制造过程

为了与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深化校企融合,我们与某公司共同编写了《装载车制作》课程教材。装载车制作课程综合了车、铣、钳、焊、电工、线切割、装配等工种。在课程中,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学会根据工件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掌握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技能(如铝、尼龙);学会量具、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了解加工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企业基本要求。

(七)第七阶段毕业设计电动筛制作课程,开启机械设计生涯

本阶段作为学生走向企业顶岗实习前的课题设计。电动筛制作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把提高学生工艺编写和加工技能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电动筛基本认知、零件拆画测绘与CAD技术成图、金属材料的选用、工艺流程与工步顺序的编制、零件加工制造、装配调试、总结等几个章节。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机械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综合应用。电动筛制作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职业实践、贴近生产实际,降低教学的起点和难度,拓宽知识面,突出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有助于增强解决实际工程类问题的能力。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实训技能要求,课程均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方式进行授课,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上,我们不断改进,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成生产力的工艺能力。

(一)教学分组

我们采用企业生产班组的形式,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4~6人。小组设置小组长,职责是负责小组工作安排,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工艺,布置任务,检查进度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设置安全文明监督员、设备管理员、质量监督员、工量器具保管员等。

教学分组可以让每个学生担负一项职责,制定了每个岗位的职责,要求每个学生按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最后对班组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

教學过程注重学生对项目实践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小台钳制作课程教学为例,通过该项目让学生完成零件制作工艺设计、加工生产、产品质量检验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机械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以及各种机床的操作,整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个模块。

1.制定计划模块。每个小组分析“小台钳”零件图样,确定必须使用哪些加工设备,生产流程,工艺顺序等,根据加工内容需要准备哪些工量器具。学生展开讨论时,允许查资料,最后确定工艺过程后,必须注明每一步工艺过程选择的理论依据,以便指导老师检查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2.实施计划模块。确定各自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3.检查评估模块。由学生自己先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4.过程要求模块。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制定的项目工作计划制成工艺文件。文件形式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是作为高技能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三)教学手段

传统的实训教学手段是一群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授课,如今其已不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现在,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方式导课,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视频进行讲解,提高讲解的直观性,实现“做中教”;同时进行交互式练习,让学生“做中学”;运用二维动画,提高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运用智能考核评价,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通过多样教学手段的应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和提升其他综合能力。

五、教学与反思

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处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阶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所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更要反思失败的教训,从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吸取教训,重犯这样的错误,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是否与自己指导不当或讲授不清有关。虚心征求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技能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