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实践研究

2022-01-16周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4期
关键词:贾府林黛玉人物形象

周静

[摘           要]  人物是小说组成的重要因素。鉴赏小说应学会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并从其言、行、貌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关    键   词]  小说;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54-03

一、提出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经调查发现,目前职校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低头一族”,他们喜欢刷微信,用QQ聊天工具,熟练使用各种新生的App,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不屑一顾”,更难静下心来读一些经典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职校的学生较普高的学生来说,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自身的文化素养等问题,不一定能够读懂经典。

此项实践研究源于《红楼梦》节选篇目的教学。江苏省職业学校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提升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进而浸润人文素养。笔者尝试在本单元引领学生进入经典小说的精彩世界,教给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的思路与方法。课前经过对学情的分析,发现不少学生对时下网络小说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经典小说却缺乏必要的思考,对于经典文学作品鉴赏还缺乏必要的方法。依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如何以课文为范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讲求教学策略。在该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中,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运用情境、协商、会话以达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其中,以人物形象为关键点,按“三步”分析的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小说鉴赏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例,该篇文章选自经典巨著《红楼梦》,它是我国传统文学的巅峰作品,虽然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其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篇章来看待,涵盖了美学、建筑、饮食、人文等民族智慧。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红楼梦》这一文化作品并没有预期的浓厚兴趣。调查中发现,学生对阅读《红楼梦》心生畏难情绪,未能真正走进文章丰富细腻的情节,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学会欣赏小说中的典型人物。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情境、协商、会话以达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据此本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课前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为新授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引导探究法,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形成清晰的观念,着眼于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针对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知等年龄特点,以人物形象为关键点,按“三步”分析的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小说鉴赏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项实践活动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入手,选取王熙凤这一经典人物,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从人物的言、行、貌入手,走近人物,进而学会分析小说。在掌握了方法之后,学生能够用所学方法阅读经典,在学习后一篇课文《祝福》时,能够较轻松分析出祥林嫂的人物性格特征。

基于此,笔者将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设计落实到微课中,供全班学生学习。目前,该成果已经在全校推广,并纳入学校规划课题的研究,将以点带面,引领更多的学生学会分析小说,尝试走进经典文学,热爱经典文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达成中等职业学校大纲提出的要求。

三、基本内容

(一)“三步”分析实践

依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如何以课文为范例,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讲求教学策略。在该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中,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人物形象为关键点,按“三步”分析的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小说鉴赏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步,营造情境,分析人物语言。

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的介绍。”欣赏小说人物语言的过程,就是把握人物形象的过程。好的人物语言,共同的特点是高度个性化。因学生认知有限,往往不能够领略小说中人物语言的魅力。笔者运用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究人物语言的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即提出了两个问题:你认为课文中锋芒毕露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得出这个印象?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议论纷纷,并很快把关注点集中于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上,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分析课文中所写的王熙凤的语言。分析中,人物形象要依靠人物语言体现这一小说欣赏方法,学生能初步掌握。

第二步,小组会话,欣赏人物外貌。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分别欣赏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物的外貌描写,并要求学生探究这样描写表达了什么效果。每个组再选代表在台上作两分钟介绍。仍以王熙凤为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衣着、配饰、色彩、肖像等,并分析出王熙凤俗气和贪婪及美丽背后的刁钻。

第三步,品读文本,评析人物行为。

行,指的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状态,教师在前两步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从中体会文中要表达的意义。课文中对王熙凤的行动描写极尽细化,如“携”“用帕拭泪”“忙”“亲自捧茶捧果”等,表现了王熙凤的逢场作戏,性格特征包含着不惜用一切手段的特点。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在情境、会话中,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学生经过对王熙凤这一人物的“三步”分析,普遍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写王熙凤登场亮相用了大量笔墨,作者曹雪芹在整部红楼梦的第三回选择了恰当的场合、合适的时机,用其言、行、貌为刻画其性格服务,把握住了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王熙凤夸赞林黛玉标致,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二)“三步法”课堂实录(节选)

1.带着问题阅读

提问:本节通过林黛玉的眼,贾府的人物一个个出场,那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个角色?

明确:王熙凤。

提问:王熙凤的出场可谓是浓墨重彩,她是怎样的性格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文本,阅读7~10小节。

2.欣赏视频整体感知

师:结合刚才的阅读,我们一起去欣赏熙凤出场的这段视频,整体感知人物。

细细品读,走近人物。

师: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她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来一一展现的。

现在我们再走近一些,从熙凤的言、行、貌分析她的性格。

3.具体分析

师:首先听其言,王熙凤说了哪些话?到文中找一找,用笔画下来,我们继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学生阅读并画出语句

师:我们先来看看她出场时说了什么。

①“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这个时候众人是什么反应?(恭肃、严整)那为何她放诞无礼?

还有哪些语言描写能表现出她在贾府中当家人的重要地位?

指名说。

师:那么她见了林黛玉说了什么呢?(指名读)

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仔细品味这段话,文中有两个关键词是?

指名回答。

师归纳:她用了“才”和“竟”这两个词,再读一下这段话中这两个词品味。

那么在场的嫡亲的孙女会不会不高兴呢?

生回答。

师:在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中,外孙女和孙女区别很大,外孙女是外姓,孙女才是嫡亲的,而在这里王熙凤不仅高度评价了林黛玉的美,也不忘记赞叹“三春”,同时也说到贾母的心坎里,充分表现了她的伶俐、周到。

这里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学生说。

师板书:圆滑。

师:我们再来看看她回王夫人的这段话。

③“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

师:品读关键词,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

师板书:能干。

听其言之后我们再来观其行。

瀏览这段文字,找出表现她动作的词语:

“笑”——“携”——“打谅”——“用帕拭泪”——“忙转悲为喜”——“有忙携”——“亲为捧茶捧果”。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

用帕拭泪,她是真哭还是假哭呢?

师找一组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分别饰演贾母、王熙凤、林黛玉。

教师指导,理解典型细节刻画下的人物特点。

师:“忙转悲为喜”哪个字用得妙?

学生回答:忙,体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过渡:这样一个精明能干、性格泼辣的人物,她有着怎样的外貌呢?

赏其貌。

学生阅读相关语段。

师:纵观全文,对于服饰的描写集中在王熙凤的出场,而在一群丫鬟簇拥下的王熙凤,仿佛众星捧月一般。阅读服饰的这段描写,你觉得她的服饰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

再结合这段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生读并讨论。指名回答:贪婪、俗气。

师:哪些地方贪婪?

师:这样一个辉煌打扮的人,从她的外貌我们能看出什么?(美丽)

哪些语句表现出的美丽?

那么内在性格呢?(刁钻 狠毒)

师:《诗经》里描写美女: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曹雪芹却用了如此浓墨重彩的笔墨,先是恍若神妃仙子,然后具体到衣服的颜色、配饰的细节,神情等,为什么呢?

生:既要表现其外在性格,还要表现其内在。

我们刚才分别通过王熙凤的言、行、貌了解了她的性格特征,请你来总结一下她的人物形象。

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精明能干、刁钻狡黠、阿谀奉承、见风使舵。

四、创新与收获

(一)点面结合

《林黛玉进贾府》是经典篇目《红楼梦》中的第三回,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一个点。而笔者在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已然选取了“王熙凤”这个点,教学生从这个点出发,从而走进《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其他主要人物。并寄希望于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从最熟悉的人物分析入手,渐渐进入“红楼”世界,进而能放下手机,拿起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从课堂效果分析来看,学生从一年前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对《红楼梦》的“漠视”,到现在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去读一读经典,尝试分析人物。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能让更多职校的学生在掌握方法之后,愿意和喜欢走进经典文学作品,并逐步浸润其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两点立足

1.立足学生——精心选择学生能把握的角度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第三回,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将学生比较喜欢的人物分析作为学习重点,通过教师示范分析、学生合作分析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新课改的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语文教学大纲也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及微课等教学思路设计时,紧紧围绕这一思想,处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主导思想。

2.立足文本——经典也不沉重

台湾学者蒋勋说,“经典原来是很接近大众的,只是因为不断有学者去注解考证,到最后就成了中文系里很专业的人才敢碰的东西。过多的红学家把经典讲得越来越沉重,终于让它成了庙堂之上的经典。”对于这样的经典巨著,教学中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跨越心理的鸿沟。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从开始的畏难到教学后愿意拿起《红楼梦》,感觉到经典也不难读懂,其实已然是一种进步。

(三)三步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有很多种。但本次教学成果推广,只从三步分析:第一步,营造情境,分析人物语言;第二步,小组会话,欣赏人物外貌;第三步,品读文本,评析人物行为。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易于接受经典巨著。

(四)四層身份

在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上,教师也不能缺席。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适时做了一个鼓励者,一个评价者,一个引导者及一个补漏者。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并给予适当评价。同时,教师不应该是一个旁观者,而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并对学生未能理解的问题补漏。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经典教学,不能仅止于方法的指导,还应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逐步浸润其中,并有所积累、有所感受、有所领悟。笔者将继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获得小说学习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美君.《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9).

[2]杨根增.有“比较”才更鲜明:《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J].品位·经典,2021(3).

[3]张明琪.文化场域下的多元解读:《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人物形象分析[J].语文建设,2013(12).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贾府林黛玉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谨小慎微林黛玉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
贵族小姐的精神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