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研究

2022-01-16冯娅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华德育传统

冯娅楠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其对人们精神的满足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具有可行性。首先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分析其对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提出几点对策,旨在引导学生沿正确的人生轨迹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底,为社会的发展不懈奋斗。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142-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成果,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对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关键作用,需要一代又一代继续传承和弘扬。但是,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下降,甚至有些人在网络中为求知名度而肆意编改和曲解,而导致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所改变。中职学生的成长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要适时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贯彻融入教育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德才兼备是正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1]道德是人之基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因而要切实注重学生德行的培养和品德修养的塑造。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要对其进行正确的科学引导,从日常的德育教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高尚的自我素养。同时,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德育教学的可行性,积极引导学生将所接受的德育自觉转化为“生活话语”,成为日常习惯,成为生活常态。

文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蕴含的宝贵资源是教学素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添加新的内容,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饱满,更彰显时代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剖析,其说明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包含哲学、人文、价值观等,如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便是“和”,“和”文化亦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其哲学基础是“中庸”思想。[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极其丰富的育人作用,体现为:(1)凝聚力。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优势,主要呈现为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团结精神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都有所反映,也是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充分表现,如《战狼》《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的热映,人们被其传递的爱国情感深深感染。(2)兼容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续弘扬和传承,对于国外的优秀成果也要積极采纳和汲取,使其为我所用。(3)运用力。“君子以自强不息”,成功来源于抓住机遇和不懈的奋斗,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德育教学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如在特殊时期,中华民族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团结意识正是很好的德育教学案例,其所体现出的坚毅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也正是青年一代要学习和传承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听长辈们讲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事,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藏精神,是人民的珍贵记忆,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一定要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同借鉴,汲取营养,共同发展。同时,德育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一脉相承,二者联系密切,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要将其进行充分融合,凸显个性化培养,完成新时代的新要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要求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为社会的建设、梦想的实现和正确价值观的践行发挥自我力量,共同努力,一同筑梦。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等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3]时代赋予青少年新的要求,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多种现象的变更和复杂多样性,要对人们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使人们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被其强大魅力感染,并在敬畏中自觉宣传和弘扬,用实际行动感悟身边人,真正达到德育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愈加增强了对新鲜事物的涉猎和接受心理,致使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度逐渐减退,对其的传承也存在逐渐淡化的现象。德育教学是学生进行道德洗礼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引用和传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情,提高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担当意识,使其在熏陶和感染下自觉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生的知识基底相对薄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且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叛逆时期,很容易经不住诱惑而步入歧途。再者,社会环境复杂多样,中职学生抗压能力薄弱,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也容易受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所侵染,久而久之会大大影响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因此,适当地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加以干预,会有效促使其形成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所需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加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之宝藏,蕴含丰富的文化气息和正能量,将其充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开阔视野,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其夯实知识基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三)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应该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学校德育课程中,真正实现‘以文化人和‘立德树人。”德育教学要紧扣时代要求,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努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要以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新青年为指向,在德育教学中恰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添课堂活力、抓住学生所思所想、营造课堂氛围等有很好的作用。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正能量,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相关文化活动可使校园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在文化海洋里自由畅想,并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制订个性化发展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懂得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以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身的多方面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时代新趋势的影响下,为使德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需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净化心灵健康、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打造多元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全过程,立足使德育教学成效达到最理想化的状态。

(一)革新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角色,营造“对话式”学习氛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生机的关键因素。[4]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直接灌输,已转化为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慕课等多种模式,因而学生的角色也已经发生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经典故事,要将其设置成多彩的议题,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阅读经典、感悟经典、体会经典;教师对多功能信息软件、移动终端的使用也关乎德育效果的完成,因而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充实自我,吸引学生眼球,贯以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案例等,使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推进“对话式”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要及时对所接受的教育进行评价和反馈,可通过主题交流会、座谈会、生活会等形式进行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估,为学生发挥主体性打造平台,以确保做出定时、定量、合理、有效的教学反馈。此外,交流分享会也是营造“对话式”学习氛围的重要方式,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和组织,并以交流为主撰写心得体会、学习笔记,实现共同学习、一同进步、相互分享。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适当的课外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实现劳逸结合。一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当下热点议题组织活动。中职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还包括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教师基于时政热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根据当下社会发展的时事潮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并在课外活动的相关设计中引入相关时政事实、案例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二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课外活动的开展是给学生提供轻松的“休息”时间,因此课外活动的设计要多彩,可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做义工、勤工俭学、慢跑、献爱心活动、做支教“小老师”等特色活动,也可校外实地采风,如“胡杨文化之行”等,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身体力行,提高体验感,亲身感受,抓好细节。同时,通过集体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很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学会勤俭、懂得节约,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三)弘扬先进理念,传播优秀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自信心

新时代的新青年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层次领悟,自主性践行,不断树立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先进思想,积极应对社会挑战,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担当意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越,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忧患意识,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容易胆怯,不敢直面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从而出现空虚和迷茫的现象。因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德育课堂,发挥其优势,不断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直面挫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塑造更加完美的自我。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了解传统民俗,尊重文化差异和多样性,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可通过文学表演、知识竞赛等活动,也可多多讲述或宣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例,以此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此外,身边的榜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要善于发现并正确寻找自己的标榜,并以此为方向指标,正确模仿,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反省自我,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成就自我。

(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打造多元平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的渗透力

一是要挖掘网络资源,开发其巨大优势,为德育教学提供便利。要积极利用这一优势,建立网络资源库、课程共享平台、视频教学等,打造数字化校园,并提高学生对数字化资源的合理使用效率,必要时予以干预,使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同时要对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其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好准备,使教师充分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和更新信息资源的熟练技巧和能力。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宣传力度。要定期在学校网站、报刊、公告栏等呈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增强视觉感,并根据传统节日、学生年级、目前社会趋势等适时更新相关信息,保证信息资源的实时性和可用性,以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做到德育教学常态化、实时化、人性化。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投稿,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观点,对自我需求、学校动态、当下热潮等进行评议,让学生敢想敢说,并且要对撰写优异的文章和评议进行积极奖励,以激发学生的投稿热情和参与兴趣。

四、结语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民的精神家园。[5]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将其融入德育教学,使德育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感兴趣,使学生更加充满激情和热情。中职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猎奇心理强、个性鲜明、思维独特、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强,在这个发展时期若不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优势进行德育教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及目标的完成。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要恰当地对其进行引用,结合典故、事例等以多种形式融入德育教学中,不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优势,对学生开展特色的个性化教育,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自然灌输教育理念,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有所长,学好职业技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從而得到综合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魏程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生德育渗透的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10).

[2]陈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14).

[3]贺文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微[J].教学与管理,2021(9).

[4]尹利平,韩宝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Z1).

[5]耿重,沈昀,刘小更.新时代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9).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中华德育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