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断腿理好千家事磨破嘴温暖万人心
——记获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称号第一师十六团司法所所长杜峰

2022-01-15张娅萍冯建江

兵团工运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某普法刘某

□文/张娅萍 图/冯建江

杜峰正在给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他来自基层成长在基层,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十多年以来,始终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以所为家”,沉下去、实下来,主动靠前、真诚服务,被人们誉为团(镇)党委的“参谋”,百姓疑难矛盾纠纷的“克星”,基层矛盾纠纷隐患预防机制创新的“行家”,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凭借汗水赢得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就是第一师十六团司法所所长杜峰。

抗“疫”前沿“千斤顶”

2020年,正值跨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我是一名司法行政干警,也是一名党员,有困难的地方我去,防疫任务保证完成。”在十六团“防疫抗疫动员部署会”上杜峰表态说。

杜峰带着所里的人员,配合团党委在社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排查防控。值班的日子,他不畏天寒地冻坚持在小区门口“站岗”,为居民解答科学防疫和法律知识,测体温、做登记、细排查周而复始,每一次都认真对待,坚决堵塞输入漏洞。为了普及疫情防控法律知识,他加班加点编辑普法信息、《疫情防控热点法律问题解答》等一系列疫情防控法治宣传知识单送到群众手中。

“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喂杜峰吗?刚接到师防疫指挥部通知,华庭小区有从湖北武汉回来的13人……”凌晨三点,杜峰刚回到办公室正想迷糊一会,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他。

“我的一双运动鞋都跑得张开了嘴巴。”杜峰所负责的华庭小区共134栋楼,268个单元。杜峰仅带着两名网格临时党支部成员,两天三夜按抗疫防疫要求全部排查完毕,一切正常。

“那时候闻鄂色变,虽然做好了各种防护措施,但是入户调查对工作人员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杜峰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他说“我先进”,带头走进了集中隔离转居家观察有湖北旅居史赵某的家中,为赵某及家人做思想工作,告知兵、师的防疫形势,为严防交叉感染病例的发生,为他们送上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防护用品。

从清晨7点到中午12点钟,他一口气跑了30多栋楼,对13名湖北返疆人员及家人的体温、湖北旅居史、返疆路线、目前心理状况、家中存在的困难等等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当日又把13人的防疫详细信息报给团防疫指挥部。

“要战胜疫情,社区就得摸清底数!那几个月对我们在一线的人来说,尤其艰难。”杜峰深有感触地回忆说。“许多人所经历、所感受到的东西抵得上一辈子。不过我想,2020年纵然是有百般不易,但它也是值得铭记的。”

2021年1月,杜峰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化“怨”甘当“灭火器”

社会上戏称:调解工作是“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但杜峰认为:“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人民调解工作,虽然在物质方面是清贫的,但在精神方面却是富有的,这富有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其中甘甜。

2021年春节前的一天,杜峰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了办公室,老远就看见一个人蜷缩在司法所门口的大树下,身上裹着破旧的军用大衣,头上包着一条围巾结满了白花花的霜,瑟瑟发抖。

“快喝口水大姐,慢慢讲清楚是怎么回事?”杜峰赶紧扶起她走进办公室递上一杯热水。

2020年11月,刘某夫妻二人种植的80亩棉花喜获丰收,地头来了一位高老板收棉花。

“姐姐你放一百个心,我收你的棉花不扣杂、不扣水分、不测棉花的衣分,还给你结现钱,而且装车费、运费都不承担。你们连队好多的棉花都是卖给我的,不要卖给棉麻公司了。”

这多省事呀!刘某被高某的话说动了,想着多卖些钱,就当场把棉花卖给了高某。高某就打了71918元欠条给刘某承诺三天后付清。

10个三天都过去了,又临近年关,高某还没有如期结清刘某家棉款,多次讨要不是电话无法接通就是说再等等之类的话总之是一拖再拖。

“你胆大包天,棉花卖给来路不明的人,钱要不回来这年怎么过!”“棉款要不回来,就别回家!”刘某的丈夫对刘某破口大骂、拳脚相加,把刘某赶出了家。一年的辛苦钱因自已“主张”分文没有拿回,刘某心中有愧只能求助司法所。

“不就是欠她几万元钱,有必要找司法部门吗?我还是没钱,去法院告吧!嘟…嘟…嘟…”高某得知刘某找到司法所“告状”,气呼呼地挂断了杜峰的电话。

这怎么办?几经周折,杜峰得知高老板收的棉花是要交到团加工厂的,他立即与高厂长取得联系。

“当天我的手机都要打爆了。”杜峰说,周旋到天黑,一笔71918元款打到刘某的账户上,看到银行卡到账的短信时,刘某长跪不起。

10多年来,凭着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对辖区百姓的满腔热情,杜峰作为司法所所长,始终脚踏实地坚守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为群众化怨言、帮邻里添和谐。先后处理各类疑难案件140多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9%。2020-2021年,十六团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兵团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创“新”引领“多面手”

工作上力求创新。“有为争有位,有位创有为”,杜峰始终坚持一个理,那就是干事业就是要有作为,就是要创新,平庸的工作人人都会做,要做好一项工作,就必须要动脑筋、勤思考,要一门心思放在自己的事业上。为了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他在综合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秘诀:即四心调解法(诚心、真心、耐心、专心)和调处五字功(排、调、度、巧、廉)。2021年,成立了“塔河源”人民调解工作室,象征着调解员们携手合作、戮力同心,从问题的源头着手,深度剖析矛盾内部构造,采取高效便民的策略,将纠纷化解为“零”。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杜峰结合实际,坚持面向基层群众,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开展经常性的普法工作。

“执法就是普法,执法人就是普法人,执法现场就是普法现场。”这是杜峰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将其赋予行动中。

普法工作上,多举措创新普法形式根植法治理念。杜峰带头成立一支由团场机关连队、社区领导干部、调解员、网格员等普法骨干组成的48人的普法联络员队伍,带领普法骨干利用重大纪念日、集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七五”普法工作期间,杜峰带头组织开展了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月和扶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法治宣传等系列活动16次,举办法治讲座13场次,发放法治宣传材料8万多份,解答法律咨询2300多人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顶顶桂冠,熠熠闪亮。2019年,在司法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成绩突出个人通报表扬中杜峰榜上有名;今年,双喜临门,司法部表彰全国模范司法所和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的通报中,杜峰获得“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称号;杜峰所在的十六团又获得了国家普法办“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

猜你喜欢

高某普法刘某
男友自杀 女子拔出刀并让救护车离开
乘客被司机“遗弃”后死亡,司机是否担责
被远光灯“致盲”受损能否索赔
配偶与他人同居,多久能追责
迟到罚款撞领导
普法
普法
普法
赠与存折未告知密码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