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路不走,唯是自己

2022-01-14清文

阅读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天幕红尘豆豆

清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曾经的经验见识,不足以应对一切。在时代潮流的涌动下,心灵会忐忑、会迷失。路在何方?何去何从?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彷徨在旧有的思想中还是用新思维去抵达理想的梦园?

小说《天幕红尘》中“见路不走”的观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夜行者前进的方向。也许正是广大读者有这样的心理需求,促使这本书能多次再版。我以为,作者是借着小说的故事提出“见路不走”的观点呼吁更多的人来探索未来,寻找出路。

《天幕红尘》的作者豆豆,可堪称是开在喧嚣世界中的一朵“隐士”之花。她的成名三部曲从《背叛》到《遥远的救世主》,再到《天幕红尘》,无论小说或是同名电视剧都受到了观者的追捧。每一部小说都会有作者的影子,我的关注点不在作品的故事里去发掘个人的隐私,也不会纠结于故事的逻辑性,从小说里走出来解读《天幕红尘》,才是对作者提出的观点解析路径。

豆豆的三部曲,既是独立的单本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脉络是作者自我成长、理性成熟。从宋一坤到丁元英,再到叶子龙;从夏英杰到芮小丹,再到方迪,作者最成功的贡献,并非是借助男女主人公给我们讲述了一方故事,而是在人性层面创造了几位“脱俗”的人物,给读者展开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野:不再以人格无缺、道德高尚的基调去看待人、品评人,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平视人性的真实存在。这样独特的角度审视,也可以说是“见路不走”的独创。

同为女性,我更仰羡作者的理性逻辑思维。她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立体地看待世界构成的内质,不仅有情感,还有政治、宗教、信仰、经济等诸多方面。她没有对历史的抱怨,也没有对政治的不满,更没有对未来盲目的乐观,一切从“人”出发,靠“信仰”“信念”引领,而政治与经济无非是构成角逐的砝码罢了。正是这样的创作理念,激起了许多读者的遗憾之情。比如,有些年轻女性读者为叶子农的结局抱着哀怨和不甘。我认为,作者这样的处理,正是她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还未能在哲学上找出真正的答案。所以借助死亡的形式,表达对信仰的捍卫:不妥协于权势,不让步于金钱,坚守自己的价值底线,向死而生。

《天幕红尘》的故事背后,暗涌着新时代人们对生命的自由和人性高贵的向往与追求。传统的小说多以借助主人公的悲剧生命而痛斥历史,批驳过往,而豆豆的小说却在历史的背景之下,彰显的是个人的生命选择,社会环境仅仅是映衬,没有必然性。同样是悲剧的结局,前者是被动的裹挟,后者却是主动的放弃。被同情的命运,让人物唱出的悲歌,带有自怨自艾的情绪,是自哀自怜的叹息之音。而豆豆的人物主角(如芮小丹、叶子农的悲剧),却有着悲壮的人性美,是对生命高贵信仰的引吭。

从《背叛》开始,历经《遥远的救世主》,再到《天幕红尘》,体现了作者灵魂深处对生命真谛的寻找轨迹:以自我的内在探索解读生命成熟的完整去向。

就天性而言,情感是女性自我主宰的重要部分,这无形中淡化了对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理性维度世界的关注。尤其在当下唯金钱论的背景,女性越来越被物质世界所遮掩迷失,而渐弱了爱情的真谛。那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呢?作者以自己的体悟给予了爱情一个方向。从《背叛》中走出的夏英杰虽然用飞蛾扑火的叛逆来证明爱情,但还是以婚姻的形式来获得证明;《遥远的救世主》中的芮小丹,是灵魂伴侣遇见之后的创造、发现和完美,虽然短暂,但呈現了一段生命绽放;而《天幕红尘》中的方迪,却用了更超脱世俗的方式诠释了爱情的高贵来自精神的体现。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爱情的认知有三个境界。第一层,爱情是拥有。拥有情感,也拥有身份;第二层,爱情是一场灵魂的遇见。懂得,便是值得了;第三层,爱情是一种信仰,我爱你,与你无关。

《天幕红尘》是豆豆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较为成熟的作品。读罢此书,我更能理解豆豆为什么可以不徒虚名而愿意隐身在自己的世界中,也能理解她所说的那句让人内心震颤的观点“见路不走”。

当一个人从外在世界回归到自己内心,关注灵魂层面的需求时,才真正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才能与世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和沟通,才会去看清楚,看明白很多表面现象,会寻找到生命的笃定信仰,唯有信仰的人生才会引领生命去更远的远方。

怎样理解“见路不走”?我的答案是,做自己吧,就是见路不走。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天幕红尘豆豆
七夕
东湖古柳
释怀
农村留守儿童
雨水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我们何时才能再次相聚
池塘里的小精灵
情寄苍茫地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