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就是一束阳光—记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教师张艳秋

2022-01-14杨亚娟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诗意阳光

■杨亚娟

“她用青春的热情追寻教育的梦想,她用师者的情怀播洒生活的色彩。她就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教育的一方。”这是2021年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宣传活动中,长城新媒体对张艳秋老师进行报道时的前言。

张艳秋,一名扎根一线的80后小学语文教师,她是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先进工作者、河北省特级教师……就在今年,她又被评为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多年来,她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几十个,业务获奖证书300多个,是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当我们面对着张艳秋老师在22年里取得的这些成绩时,不禁想探询背后的原因:“张老师,您是怎么做到如此优秀的?”她明媚地微笑:“当你把从事的工作当做了乐趣,自觉享受过程,一步一个风景去创造,去体验,收获会随之而来。教师要做一束光,一束阳光,只有你自己明亮,才能照亮更多的人。”

阳光育人,流淌真挚师爱

她的从教路,是一条不倦前行的路。

“我愿意甘守三尺讲台,一生与学生相伴!”这是张艳秋选择做教师的初衷,也是她最真切的心声。22年来,她一路耕耘,一路奉献,犹如一束阳光,温暖了遇到她的每一个人。

2000年9月,张艳秋从衡水师范武强美术分校中师班毕业,后通过自考、成人高考取得了双本科学历,现担任大厂城区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扎根在一线的班主任,她还担任着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平日里忙得像个陀螺。关心她的领导和伙伴都劝她:“艳秋,你别带班了,这样太累了!”她知道大家都心疼她,但是,她还是年年“哭着喊着”要当班主任,很多人都说她“傻”,她笑着回应:傻才更简单执着,傻才能在简单的事情里找到乐趣。

“张老师,我们家闺女有多动症、抽动症,您得多照顾……”2014年4月刚开学不久,张艳秋就接手了这个“两症女孩”。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遇到多棘手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于是张艳秋连续几个深夜查阅关于“两症”的资料,又精心制定了帮扶方案,却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个弱势孩子,张艳秋三次利用休息时间挂了北京的专家号进行咨询。知道实情后的专家热心地帮张艳秋加入了一个“两症”患者群。在专家和“病友”的帮助下,她制定了“无形帮助、无形指导、无形表扬”的“三无形”引导法。科学的帮助非常有效,女孩的情绪越来越平稳,人也越来越自信了……毕业那天,女孩和同学们相拥道别后,一下子扑到张艳秋怀里,泪水夺眶而出:“老师,谢谢您没有放弃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快乐!”

这样的“两症女孩”不是个例——张艳秋老师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这类自闭、多动和心理有问题的特殊孩子。在走访了十几个家庭后,她向学校申请成立了县域内第一个名为“阳光快乐屋”的心理辅导室,并和三名志愿者教师担起了辅导任务。她们尽自己的智慧帮助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建立对生活的希望,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心。

7年,转瞬即逝,每个周五的下午,“阳光快乐屋”里都会传来孩子们爽朗的笑声。张艳秋始终坚信:只要你真心地尊重每一个孩子,他们都能向阳开花。

师爱是教育的良药,身教又胜于言传。这些年来,她带着她的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与扶贫工作。2016年,为了救助一个重病的贫困女童,张艳秋组织全班开展爱心义卖会,把收入的1600多元钱全部捐出;她带领孩子们在周六日到社区做公益小使者,开展环保卫士和图书募捐等活动;每个学期,她所带的班级还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上书籍、衣物、文具……一次次公益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了爱心,树立了责任心,懂得了珍惜、奉献和感恩。她就是这样,总是用行动在传递师者最美的品质,以教师之美,培养学生美之言行、美之心灵。

阳光课程,融入教育智慧

作为一名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她不是在机械重复地“教”,而是倾注满腔热情,在课堂里放歌。她执著地追求语文教学的真谛,使得她的语文课程,显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七彩阳光,明丽斑斓,别样艳丽。

儿童诗课程——

“我眼里的儿童,其实都是诗人,语文教学,是师生诗意的对话,我愿意把语文课堂变成孩子诗意的绿洲。”张艳秋老师如是说。

她喜欢充满诗意的汉语言,在教学上,总是运用充满诗意的话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她总能拨动学生童心中诗意的萌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充满诗意地言说。学生们说:听张老师的语文课,就像是欣赏一首诗,美极了!在诗意的熏陶下,孩子们笔下流出的一首首小诗,经常在报纸上发表。

书香阅读课程——

“今年我儿子能成为张艳秋老师的学生,真是太幸运了!”“张老师教语文特别有方法!”……每当张艳秋接手新的班级,那些新家长总是情不自禁地赞叹。能得到家长们这样的认可,除了张艳秋个人魅力的影响之外,她还有一个绝招——用阅读塑人。她用绘本课程代替“喋喋不休”的说教,让阅读成为塑造学生健康身心的良方!她在班级开展“阅读沙龙”“亲子共读会”“图书漂流”等活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她每每在接手新班级之初,都会举行“捐两本读百本”的班级图书捐赠活动,她也会为班级捐出大量的私人图书,让教室成为阅览室,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常态。

生活语文课程——

“丰富的生活是我语文教学的灵动资源,我的语文课堂是没有围墙的!”张艳秋一直这样坚守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所以,即使是一场雪,也能成为她的语文课程的好素材:观雪、听雪、闻雪、触雪、踏雪……她坚信,学生只有真正去触摸生活,才会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于是一场好雪丰富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也训练了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张艳秋老师的生活语文课程里,学生无不欢欣雀跃:语文课真好玩!

是啊,为了这样好玩的语文课,多年来,她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她几乎成为了一位“全能选手”;为了这样好玩的语文课,她付出了太多,学校的门房大爷曾说过:“张老师是见过大厂深夜亮着的路灯最多的老师。”披星戴月、寒来暑往的坚持,她只为更好地守护和她邂逅的每一位学生。她以语文课程之美,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教育的真善美。

阳光从教,尽显师者精神

“和那些奋斗在贫困地区的老师们比起来,我做的微乎其微!有优越的教育环境,我更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做一个快乐的耕耘者。”她每次面对镜头,都会这般真情流露。

伙伴们都说她是一名教育的痴者,对课堂倾注了满腔热情,她却说:因为心中有光,所以才脚步铿锵。

“大家晚上好,我是研讨主持人张艳秋……”自2008年起,每个周一晚7:30,廊坊小语网络教研房间里都会准时响起张艳秋略为浑厚的声音。于永正、王崧舟等教育大家的“饕餮大课”也在此准时播出,来自全国的老师们会激烈地评课、议课,每次活动都要持续到深夜。记不得多少次凌晨的孤灯下,不到3岁的儿子经常是口里念叨着“王老师、于老师”睡着的。说起那段经历,张艳秋虽然对孩子深感亏欠,但她心中的热忱却有增无减,网络教研,她一坚持就是8年。

拔节的声音是累并快乐的声音。

“荣获一等奖的是张艳秋老师!”这样的颁奖时刻在她22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生过很多次。在大家眼里她是“忙人”,不是在课堂上,就是在听课的路上,要不就是在赛课、展示课的舞台上。伙伴们都说她是属于课堂的。

2013年,张艳秋代表廊坊市参加河北省素养大赛,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她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时。设计课、磨课、习字、背考题、编才艺、练朗诵……五百多页手写材料陪她迎来的是破茧成蝶的时刻。她就是这样,用百分百的努力面对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在磨炼中提升专业素养,她从不说累,因为她心中有梦。十年磨一剑的功力给了张艳秋专业的底气,她也华丽地完成了几次身份的转变:从教师到课程设计师,吟诵、童诗写作、绘本创生、整本书阅读……她玩转了语文课程;从读者到编者,一本本铅字作品是她专业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从受训者到培训者,担任继教网、人教网、高教社、“国培计划”的培训专家,应邀到全国讲课、讲座五十余场。她还带领团队为贫困山区的老师们录制“双师”课程、阅读课程,给教育薄弱地区的老师提供更多的教学选择……专业分享,让她拥有了前行的力量。

而她,却从未骄傲过,永远谦逊地俯着身子,努力做一束有能量的光。她感恩所有给予过她帮助和指导的领导和伙伴,她也正在把这份“传、帮、带”的师者品质之美继续发扬下去。

夜已深,1+X课程开发小组的老师们还扎在办公室里讨论着,“鱼骨图的推论性强一些,但提取信息要准确!”张艳秋还在给年轻老师们讲解着思维支架的用法……她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学科功底、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帮助了众多的年轻教师成长,教给他们课堂观察方法,探讨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水平。2020年,她被评为廊坊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同时也被聘为“廊坊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她担起育人重任,为骨干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的平台。

她就是一束光,明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我就是一束阳光”,这是张艳秋所在的大厂城区第二小学的校训,也是张艳秋的教育追求。三尺讲台,是她“教育阳光”的发源地,她在这里歌,在这里舞,在这里幸福,在这里成长……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诗意阳光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冬日浪漫
走,出发!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走在阳光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