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信仰对话 面对参加过两次核试验的老专家

2022-01-14张光明,张鹏

中国火炬 2022年1期

被采访者:四川省绵阳市关工委科技团团长 张光明

采访者:本刊记者 张鹏

前不久,本刊记者走访两弹城,对在青少年中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四川省绵阳市关工委科技团团长张光明进行了访谈。

记者:

“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您有没有深切的体会?

张光明:

我参加过两次核试验,最深的体会就是:没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精神指引,我们就没法成就“两弹一星”的伟业,也就没有我们如今强盛的国家和现在的美好生活……作为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两弹城,是青少年寻求科技报国不懈追求的圣地。所以,我有使命要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永远传承下去。

记者感受:

两次核试验!这位老科技工作者的第一句话就让记者肃然起敬。从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和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当年老科技工作者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坚强毅志,而且还能体会到他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决心。

记者:

娃们最喜欢听什么?

张光明:

我在马兰和邓稼先、程开甲、王淦昌等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一起工作过、战斗过。因此娃们最喜欢听我和他们一起工作的故事。当我讲到邓稼先在一次试验失败后,毅然决然进入极度危险的试验区中心寻找失败原因,并最终发现原来是空投氢弹的降落伞没有打开,娃们表现出非常悲痛的神情时,我就感到无比的宽慰。因为我知道,我的宣讲抓住了孩子,触动了娃们的心,是有效果的。

记者感受:

张光明与邓稼先、程开甲、王淦昌等老科技工作者一起工作过,这就让记者对他更增加了一分崇敬。记者在两弹城碰到了两名小学生

他们是两弹城的小小讲解员。孩子们告诉记者,做小小讲解员很有成就感,不仅可以把家乡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还为自己是梓潼人而感到骄傲。是的

张光明的宣讲在孩子们心中起到了作用,孩子们不仅喜欢听,而且还讲给了更多的人。

记者:

如何让娃们认识科技报国的重要性。

张光明:

我在成字126 部队参与过“东五”、“巨浪”、331“遥感”配套课题的相关研究。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人民要在世界上挺直腰杆,没有科技,没有让别人看得起的东西是不行的。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些都是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挥洒汗水、倾注热血创造的伟大功勋,我们要让娃们明白,“卡脖子别想,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

记者感受:

“卡脖子别想,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两弹一星人的志气,也道出了中国人的志向。党的十九大明确了2035年和205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目标。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虽然有许多卓越成就,但离“科技强国”的目标还有差距。张光明这样的老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让青少年明白,只有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实现科技强国的历史性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