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对行鼻内镜手术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2-01-12廖彩秀梁绮荧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廖彩秀,梁绮荧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 眼耳鼻喉科,广东 佛山,528313)

鼻窦炎伴鼻息肉为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和流脓涕等,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1]。目前,鼻内镜手术为临床常用的微创疗法,其具有创伤小且恢复快等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鼻内镜术后需给予患者鼻腔填塞,易发生鼻腔粘连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综合护理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特点为护理流程广泛化,通过系统且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围绕患者展开服务,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并发症和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3]。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疼痛、不良情绪和并发症等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12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经计算机体层成像(CT)检查确诊为鼻窦炎伴鼻息肉;② 无手术禁忌证,可行鼻内镜手术治疗;③ 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② 合并严重感染;③ 不能配合研究或临床资料缺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给予其饮食、心理和用药指导,以及准备好器械和物品。术中协助医师清理患者鼻腔,观察鼻腔分泌物颜色,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协助医师冲洗患者鼻腔,且由责任护士负责后续的护理工作,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1.2.2 综合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 术前护理 ① 健康宣教: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和就医流程,讲解鼻内镜手术的优点和流程,并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帮助其提高对治疗和病情的认知水平。②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及时解答患者内心的疑惑,以疏导其紧张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③ 术前准备: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修剪鼻毛,检查其鼻腔内是否有炎症。根据医嘱为患者使用鼻腔清洗药物。患者在用药后取半卧位,以利于鼻腔内异物排出。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做好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检查。

1.2.2.2 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避免其过度紧张。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并做好相关配合工作,从而协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

1.2.2.3 术后护理 ① 体征观察:术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和生命体征等,并密切观察其鼻腔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如出现异常须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② 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先平复患者心情,再让其采取看书或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疼痛程度。患者疼痛严重时,可给予止痛药物。③ 环境管理: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调节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尽量避开夜间查房。④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告知其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嘱其应合理膳食且营养均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2.2.4 出院后指导和延续性护理 出院前,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讲解鼻腔的正确处理方法,指导患者模拟相关动作,确保其掌握自我清洁鼻腔的方法。发放鼻窦炎伴鼻息肉相关的健康指导手册,向患者简单介绍手册内容,指导其学习预防鼻窦炎伴鼻息肉复发的相关内容。出院后1周内,专职护士通过电话或微信了解患者鼻腔通气和鼻腔冲洗等情况,指导其正确做好鼻腔护理,并嘱其定期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 于护理前,护理1 d、2 d、5 d和7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1.3.2 不良情绪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5]和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分数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

1.3.3 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两组术后眼眶周围瘀血、脑脊液鼻漏和鼻腔粘连的并发症发生率。

1.3.4 鼻腔通气功能 于手术前后采用鼻声反射仪检测两组患者的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和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到前鼻孔的距离(DCAN)。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前和护理1 d后,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2 d、5 d和7 d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鼻腔通气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间NCV、NMCA和DCA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两组的NCV和NMCA均显著大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DCAN均显著短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NCV和NMC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均<0.05),DCAN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鼻腔通气功能比较

3 讨论

鼻窦炎伴鼻息肉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流涕和嗅觉减退等。此外由于患者经鼻吸入肺的空气减少,常伴有头痛、头昏和疲倦等症状,可进展至哮喘,严重者甚至出现脏器功能损害[6]。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创伤小、视野广且恢复快的微创性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的NCV和NMCA均显著大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DCAN均显著短于同组术前(P值均<0.05),提示鼻内镜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围手术期患者疼痛感较强、不良情绪较重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其术后恢复。因此,行鼻内镜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给予疼痛护理和饮食护理,以及出院后给予积极指导,并且随着患者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护理方案[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 d、5 d和7 d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综合护理可减轻行鼻内镜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原因可能在于,综合护理注重护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术前疼痛教育有助于患者做好应对疼痛的心理准备,从而更主动地配合术后镇痛,加之术后给予疼痛护理,均能够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李细英[9]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中,能改善其负性情绪,护理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同组护理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分析原因为,术前给患者讲解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其对病情和手术的认知度,同时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术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加强体征监测力度,以及给予疼痛护理和生活指导等,并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意识,最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行鼻内镜术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能够缓解其不良情绪,减轻其术后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可推荐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