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改善效果

2022-01-12曾秋红宋雪娴

关键词:性肺炎预见性呼吸机

曾秋红,宋雪娴

(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院感科,广东 佛山,528041)

肺结核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之一,其主要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散播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其中继发性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重症监护室(ICU)的肺结核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长时间应用呼吸机会引发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且重症肺结核患者因肺实质病变随时可能发生大咯血,这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2,3]。预见性护理是通过规范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提前预知治疗期间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基于此,本研究对ICU肺结核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2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入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纳入标准:① 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等症状,且经痰培养和计算机体层成像等均符合关于重症肺结核的诊断标准[4];② 符合ICU收治标准;③ 为继发性肺结核;④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因重症肺部感染无法接受机械通气治疗;② 预计机械通气时间<48 h;③ 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器质性损伤、肝衰竭或肾衰竭。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ICU常规护理,持续护理至患者转出ICU。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讲,主要包括ICU住院相关情况讲解、饮食指导和并发症防护知识宣讲。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掌握其疾病基本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口腔清洁、呼吸机护理,以及因患者长期卧床发生的并发症护理等。

1.2.2 预见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持续护理至患者转出ICU,实施步骤如下。

1.2.2.1 建立预见性护理小组 预见性护理小组成员由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和3名责任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ICU护理经验,护理操作熟练并有高度责任心。

1.2.2.2 制订护理预案 小组成员总结肺结核出现大咯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呼吸机耐受等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制订预见性护理方案。

1.2.2.3 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 ① 心理护理:小组成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肺结核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和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和营养情况等。日常巡护和交流沟通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若患者的心理状况不稳定,小组成员应及时给予其解释和劝导。关注患者每日的精神状态,耐心倾听其陈述病情,并及时给予回应和鼓励。小组成员指导患者掌握多种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法和注意力转移法等。② 呼吸机管理:小组成员确保护理过程中所需器械和设备的性能良好,并定期消毒。小组成员严格遵守呼吸机使用指征和相关规程,严格落实无菌制度,避免因侵入性检查或护理导致患者院内感染。③ 危险因素预防:小组成员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保持其心脑血管状态稳定,避免因血压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状态而增加大咯血风险。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半卧位,每隔2 h为其翻身一次。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定期为其拍背排痰,小组成员根据吸痰指征,务必一次性吸痰彻底。必要时可给予抗生素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口咽部护理,定期使用盐水漱口,减少分泌物的产生,从而降低发生细菌滋生的可能性。④ 饮食护理:小组成员联合营养科为患者制订饮食计划,调整其饮食结构,提高其免疫力。同时告知患者避免过多摄入会引发血压升高、便秘或咳嗽的食物,避免发生咯血等意外事件。

1.2.2.4 完善护理预案 由组长定期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完善至护理预案中。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 于护理前和转出ICU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其中SAS共有20个项目,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SDS共20个项目,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5]。

1.3.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发生压疮、大咯血、呼吸困难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并计算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1.3.3 肺功能情况 分别于护理前和转出ICU时,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1.3.4 护理满意度 于患者转出ICU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总分为0~100分,总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81~9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SDS和S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转出ICU时,两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入住ICU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9%(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FVC和FEV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转出ICU时,两组的FVC和FEV1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5.37%(35/41),高于对照组的60.98%(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2,P=0.013)。

3 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其活动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侵袭性,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手段,极易引起呼吸衰竭和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6,7]。重症肺结核患者因呼吸困难需入住ICU并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但长时间应用呼吸机会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研究[8]表明,ICU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在可预料风险的基础上给予更具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ICU肺结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疾病特点和临床护理经验,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事件进行超前护理的一种模式[9]。刘桂娇[10]的研究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针对ICU肺结核患者的呼吸耐受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进行预先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入住ICU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9%(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ICU肺结核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其原因,预见性护理小组针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入住ICU期间可能出现的大咯血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进行提前干预,主要包括持续监测患者血压、保持患者心脑血管状态稳定,以及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和定期排痰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11]。本研究结果显示,转出ICU时,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FVC和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由此表明预见性护理小组成员通过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时给予其解释和劝导等,不仅有助于患者情绪状态的好转,也能够促进其肺功能的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印证了预见性护理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优化医患关系方面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ICU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并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肺炎预见性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