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心态”心理辅导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孤独感和幸福感的影响

2022-01-12吴海燕

关键词:心理压力手术室幸福感

施 虹,吴海燕

(厦门市海沧医院 手术室,福建 厦门,361026)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护理需求的发展,手术室医护人员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其普遍存在精神高度紧张或心理压力过重等现象[1]。缓解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尚缺乏针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科学干预模式[2]。阳光心态是指乐观、积极向上和感恩的心态,可促使个体保持人格健康,提升创造和适应能力。张鹍等[3]将“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应用于血液科护士,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阳光心态”心理辅导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孤独感和幸福感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厦门市海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厦门市海沧医院工作的84名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具有1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且在职;②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② 曾接受过同类或相似干预;③ 近期生活受到巨大挫折。将上述医护人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名。对照组中,男17名,女25名;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为(30.25±6.35)岁;中专16名,大专16名,本科及以上10名;手术室护士24名,麻醉师6名,手术医师4名,其他8名。观察组中,男16名,女26名;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为(30.14±6.37)岁;中专15名,大专16名,本科及以上11名;手术室护士22名,麻醉师6名,手术医师4名,其他10名。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 对照组医护人员采用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为期2个月。每周开展1次心理学健康讲座,每隔1周开展1次手术室操作和护理技能培训,并进行月度总结。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医护人员给予言语关心和鼓励,由心理咨询师询问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其对应的心理干预。

1.2.2 “阳光心态”心理辅导 观察组医护人员在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的基础上采用“阳光心态”心理辅导,为期2个月,具体过程如下。

1.2.2.1 第1~7天 由1名心理咨询师和3名具有心理护理经验的主管护师组成心理辅导小组,并邀请专业的授课老师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理论授课。根据医护人员的实际情况讲解授课内容,包括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心态和高品质沟通技巧。其中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心态包含:① 共赢服务思维讲解。由专业的授课老师进行理论结合实例的讲解。② 心态情绪察觉工具的使用辅导和建议。授课老师辅导手术室医护人员“情绪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结合工具使用的案例进行讲解。③ 工作必备心态导入。由心理辅导小组成员带领手术室医护人员代入日常工作心态,察觉自身心态和情绪的变化情况,保持正确的工作心态。④ 考核。授课老师讲课结束后,进行随堂考核,发放案例让医护人员填入相应情绪词。高品质沟通技巧包含:① 服务沟通基本功能。授课老师深度讲解医疗行业服务沟通的重要性,并结合情景模拟详细讲解如何正确解读患者的语言。② 服务沟通。见人有言,小组成员与医护人员日常交流时,多与其交流生活中所遇到的趣事和自身兴趣,营造欢乐的工作氛围;见需有问,当医护人员情绪低落或不在工作状态时,及时询问原因,了解其需求;见问有助,了解医护人员的需求后,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减弱焦虑,了解医护人员情况后,多与其交流谈心,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服务告知,提供心理支持后,还需告知手术室医护人员服务的重要性,当其不在工作状态时,可直接申请休息;正向表达,当医护人员述说工作压力时,不要一味地提出解决方法,要注重理解其工作压力,鼓励其正向表达自己的情绪;认同表达,真正做到主动沟通和询问,注重医护人员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其理解和认可。

1.2.2.2 第8~29天 心理辅导小组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实施为期21 d的线上语音辅导。由小组成员建立微信辅导群,手术室医护人员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心理咨询师通过微信给予其针对性辅导。

1.2.2.3 第30~59天 由心理咨询师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心态辅导,对每位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其心态变化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职业压力,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定期分享心态辅导的理论知识和心态管理的技巧,指导医护人员自行学习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对其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同时邀请职业心态保持较好的医护人员分享自身经验,缓解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和日常压力。

1.2.2.4 第60天 手术室医护人员均提交1份项目总结报告,由心理辅导小组成员分析医护人员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并进行总结。

1.3 观察指标

1.3.1 孤独感和幸福感 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两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孤独感和幸福感。其中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4]评估两组的孤独感,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各条目得分范围为1~4分,总分范围为20~80分,得分越高提示医护人员的孤独感越严重。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5]评估两组的幸福感,包括33个条目,6个维度,各条目得分范围1~5分或 1~6分,得分越高提示医护人员幸福感越高。

1.3.2 压力知觉和自我效能感 比较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两组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压力知觉和自我效能感。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6]评估两组的压力知觉,共14个条目,各条目得分范围为0~4分,得分越高提示医护人员的压力越大。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评估其自我效能感,共10个条目,各条目得分范围为1~4分,得分越高提示医护人员的自我效能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孤独感和幸福感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UCLA评分和GWB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的UCLA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WB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UCL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W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UCLA和GWB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压力知觉和自我效能感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CPSS评分和GSE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的CP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GSE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C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PSS和GSE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与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相比,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更大,且工作环境更为封闭[8]。手术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受到心理压力、护患纠纷和生理疲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焦虑和烦躁等心理问题,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9]。

孤独感是指当个体缺乏情绪调节能力或人际关系与期待值相差较大时,易出现的个体人格疏离表现[10]。工作任务繁重和职业风险等均会使医护人员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孤独感,并且长期的孤独感会引发情绪障碍,影响其心理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UCL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W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阳光心态”心理辅导可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孤独感,提高其幸福感。分析原因可能为,“阳光心态”心理辅导通过帮助手术室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阳光的职业心态,学习高品质的沟通方式,并给予其对应的心理辅导,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孤独感降低、幸福感上升。

心态对个体思维和言行等均具有导向和控制作用,阳光心态是指积极、健康和进取的心态,其注重个体内心和谐,旨在促使个体健康生活[11]。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复杂,常接触病情严重的患者,易与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各种矛盾。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C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阳光心态”心理辅导能够缓解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究其原因可能是,“阳光心态”心理辅导作为干预内容的核心,旨在帮助手术室医护人员及时调整心态,使其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适应工作环境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并引导其正向看待各种事物,且对于困难或委屈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和宣泄,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12]。同时“阳光心态”心理辅导密切关注手术室医护人员实际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问题,真正地为其解惑,帮助其缓解职业压力,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实施“阳光心态”心理辅导,可有效提高其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且显著缓解其孤独感和压力,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手术室幸福感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我的好奇心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通过图片看内心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