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疼痛、并发症和遵医行为的干预效果

2022-01-12陈掌如

关键词:肾镜循证经皮

陈掌如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350025)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因晶体物质(如尿酸)过量积聚于肾脏部位所致,患者常出现血尿和畏寒等表现[1]。经皮肾镜碎石术是其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2]。围手术期护理关系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对手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循证护理注重循证支持,要求医护人员将科研理论与患者照护需求建立联系,运用有价值的证据指导护理实践,以有效解决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对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疼痛、并发症和遵医行为的干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94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患有结石直径<3 cm的单侧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② 具备经皮肾镜碎石术指征;③ 能正常与他人沟通;④ 患者和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入组前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或存在尿路畸形;② 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③ 合并恶性肿瘤;④ 伴有精神系统疾病。将9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n=47),双号设为观察组(n=47)。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结石直径和结石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① 术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肾结石疾病知识、经皮肾镜碎石术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术前10~12 h,患者禁食和禁饮,无须进行预防性镇痛。② 术中,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采用脉冲式水流,瞬间出镜,结石碎片将随着压力差冲出工作通道,同时可借助取石钳钳夹出碎石。③ 术后,患者卧床休息约3 d,肛门排气后开始饮水,将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同时给予其疼痛、用药和运动等方面的基础护理。

1.2.2 循证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

1.2.2.1 组建循证护理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10名科室经验丰富且护理技术熟练的护士担任组员。护理小组评估患者围手术期潜在的和已经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Springer等平台检索关键词,包括“肾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疼痛”“并发症”等,汇总可能影响肾结石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因素,查阅文献,寻找循证依据,制订护理方案,并逐项落实。

1.2.2.2 术前护理 ① 提出问题:如何提高患者对肾结石和肾结石手术的认知?② 证据描述:肾结石患者普遍缺乏对肾结石和肾结石手术的认知,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 护理实践: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带领患者及其家属熟悉病区环境,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肾结石疾病相关知识、经皮肾镜碎石术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在科室或病房内摆放肾结石防治宣传手册或期刊,方便患者及其家属空闲时间阅读。患者术前6 h禁食,2 h禁饮。专人负责每日清扫和消毒病房,调节室内光线至柔和,同时严格限制每日的探视人数。

1.2.2.3 术中护理 ① 提出问题:如何保障肾结石手术患者术中安全?② 证据描述: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患者发生酸中毒,麻醉方式会导致机体热量散失。③ 护理实践: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联合区域阻滞,再按手术要求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术中,选择F20经皮通道,选用F8/9.8输尿管镜,控制水泵压力约80 kPa、水流速度为990 mL/min,以连续且高速水流手工制造涡流的方法高效导入结石碎片,精准导入镜体漩涡中心,随镜体拔出,同步冲出结石。为预防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护理人员在术前30 min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手术床加用保温垫,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加盖无菌被单,提前加热术中静脉输注的各种液体。此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

1.2.2.4 术后护理 ① 提出问题:如何促进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防范并发症发生?② 证据描述:出血或尿路感染是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穿刺部位不准确和穿刺深度不当等会导致术后出血,术后引流不畅可导致尿路感染。③ 护理实践:患者于术后当日饮水,若其主诉无任何不适,即可将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至普食。限制钙和磷摄入,禁烟和禁酒,减少或勿食肉和虾等,勿食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如荔枝和韭菜等)。术后次日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术后6 h取冰袋,放置在患者术侧肾区,每隔3 h更换1次;或术后3 d采用红外线照射术侧肾区,控制与皮肤的距离约30 cm,每次15 min,每天1次。④ 并发症护理。a.出血:妥善固定术后引流管,同时向患者说明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关注引流液量、色、质的变化情况,做好记录的同时予以对症处理;如引流液呈鲜红色,建议先夹闭8 min,同时密切观察血尿有无停止,若血尿持续存在,建议合理延长卧床时间,宜进行床上锻炼,每天饮水2 000 mL。b.尿路感染:妥善固定导管,且控制其高度位于尿道口下方;护理肾造瘘口和尿道口等,每天2次;能离床活动时,建议站立排尿。

1.3 观察指标

① 详细记录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②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两组术后12 h、24 h和48 h时的疼痛感,VAS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③ 统计两组出血、感染和低体温的并发症发生情况。④ 由护理人员负责评价两组的遵医行为。患者能够完全遵守医嘱要求为完全遵医;患者基本遵守医嘱要求为部分遵医;患者完全没有遵守医嘱要求为不遵医。总遵医率=(完全遵医+部分遵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疼痛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出血、感染和低体温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的总遵医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见表5。

表5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3 讨论

肾结石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以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为主。肾结石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能对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5]。但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肾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照护需求,这就需要寻求更加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以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循证护理注重循证支持,要求医护人员能将科研理论与患者照护需求建立联系,从而有效解决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善[6]。王玉敏[7]指出,循证护理可提高行肾结石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循证护理能改善行肾结石手术患者的手术指标,促进其术后康复。分析其原因为,在循证护理的思想指导下,护理人员将科研理论、照护经验与患者需求等相结合,通过动态监测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的各种身心问题,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服务,从而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促进病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这表明循证护理能够缓解肾结石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马朝霞[8]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为,本研究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其疼痛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指导,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方式减轻其疼痛感。此外,循证护理小组寻找有关出血、感染和低体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得到科学且全方位的照护,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总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改善肾结石患者的遵医行为。分析其原因为,循证护理对医护人员同样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其在具备良好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给予患者专业性的帮助,有助于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好感度,逐渐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10]。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明显缩短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其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升总遵医率。

猜你喜欢

肾镜循证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结石对患者血清NGAL水平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