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道自然,遵从天道

2022-01-10陈炼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天道自然荀子

陈炼

摘要:所谓天道,是天的自然运动变化规律,包含了世间的规则和道理。天道观,即关于世间事物本原的观点。先秦时代各派学子都有自己的天道观,诸子学术的理论奠基石便是遵从天道。“天道”是儒家一大重要概念,荀子对“天”的概念独树一帜,其主要强调的是“天人”,为先秦诸子中少数有科学观点的学说主张。道家认为“天道”是自然规律、自然之本来属性,所遵从的是彻彻底底的“自然法则”。其中,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无为自化”。老子与荀子的“天道观”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差异,可作为儒家和道家的典型进行对比。

关键词:天道;老子;荀子;自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老子》的天道观——天道自然

首先,老子认为天道是自然的规则。天道自然,自然即天然,亦所谓万物起源于道,天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的规律。老子对于“天道”的理解更倾向于理性分析,认为天道具有理序或规律。

其次,老子认为天道无主宰。天地只是个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具有人所特有的感情和意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按照仅依循着自然的法则和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生长消亡,没有天神的主宰和支配,任凭自己发展。整个宇宙,犹如太虚(橐)在自然的运转变化,阴阳絪緼(籥),万物生生不息。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所说的“道”,具有“形上天”的概念,即指“天”是作为“形上学意义的实体”的观念,只有理论性,而毫无意识性,也无主宰性。

再者,老子主张“无为自化”的天道观。老子主张清净无为,既然无为,就应遵从自然,万事万物自然而然。老子的这种自然主义思想,是对当时传统的天命神学的挑战,以“无为”的思想打倒了主宰一切的上帝,去除了天的“意识化”的含义,是当时一大思想改变。

二、《荀子》的天道观——天人之分

荀子的天道观既受到了孔孟自然主义的影响,又吸收了老庄“道法自然”的积极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观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首先,荀子提出“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观点。“天行有常”是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意思,这说明自然界具有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且自然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的发展状况是分割开来的,即天道不能干预人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而治理社会的根本在人不在天。

其次,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在《荀子·天论》中提出:加强农业而节省简用,老天就不能使百姓贫穷;物资充裕而行动适时,老天就不能加害;遵循天道而不要违背,老天就不能降灾。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人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张积极利用自然。同时在《荀子·儒效篇》提出君子所遵循的道并不是天之道,也不是地之道,而是人道。此处荀子人道大于天道,所强调的“人为”的思想进一步突出了人的重要性。

再者,荀子主张顺从自然规律。“欲征服自然,必先顺从自然”,发挥人类的主观性绝对不是肆意破坏自然,而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但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在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的原则下,掌握自然规律,便能顺应万物的本性,制天用天,使之为人类服务,带有“人定胜天”的思想色彩。

三、二者“天道观”的异同——无为与有为

老子的天道思想,对荀子对天的认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透过对老子、荀子天道观的解释与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点。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皆认为天道具有规律性、理序性,是万物的起源,但只是形式上的“天”,不具有意识,且无主宰性。

相异之处在于:老子认为人要遵循天道自然的法则,自然而然,无为自化,强调无为;而荀子则提出“人为”的重要性,明确“天人相分”,要制天、知天、用天,强调有为。

四、对天道的思考——熵增原理

无论是《老子》还是《荀子》,都提出了对天道规律的遵从,对于固有的自然界规律来说,用合理的措施来应对它就是有利的,用不合理的措施对应自然会导致不好的后果。人與自然应当和谐共处,唯有遵循自然,顺应天道,方能抵达美好未来的彼岸。

熵增原理揭示了事物总是朝着乱序的方向发展。就社会的发展之道来看,世间的规律是从无到有,从有归无的一个循环。人类从无知走向文明,某一天也必然从文明走向毁灭,这就是“天道”。天道存在着“平衡”规律,当某个事物发展强势到极限,也意味着它的灭亡即将到来。如果人类没有遵从天道的平衡,违背了天道自然,就会带来一系列灾难。

生命以负熵为食,最终走向消亡。如今,人类在开拓文明的同时,也在远离文明。当人类越是接近科技的顶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就会更大,如此便进一步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当生态链出现过度不平衡时,自然界就会用天灾的方式去再造“平衡”。雾霾的猖獗,泥石流的侵袭,虫害的转烈,并不是自然界带给我们的自然现象,而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给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负担。因此,人类不能违背天道,而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也融入了对天道的进一步思考。

就个人的发展之道来说,天道的平衡体现在对任何事物都是公平的,得到什么,相应地需要付出什么。人类在进化的同时,也将伴随着其他方面的退化,这便是返璞归真、周而复始、物极必反。如同太极图,从“黑”入“白”,当走入极限,又变成了“黑”,这就是自然规律。

天道是宇宙万物之法则,任何人都不能去打破它所处的平衡,一旦失衡,所有的生命将会重归乱序,而后毁灭一旦。尽管生命以熵为食,人类维持生命需要从环境中摄入高形态的能量,进而摄取负熵,但一意孤行的不顾后果打破宇宙间的平衡,也就是“违背天道”,当乱序进程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那必然也是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处于千年之前的孔子、老子早已以“天道”一词参透了宇宙哲学与自然法则,作为千年之后的我们,理应重视“天道”,读懂“天道”,最后尊重“天道”,才能让万事万物的发展维持平衡。

参考文献

[1]刘雅麒. 浅析《老子》“天道”观. 山东青年,2014.

[2]王华斌. 试论荀子的天道观.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猜你喜欢

天道自然荀子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和谐
天道体系 专业成就卓越
权健天道体系精英榜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