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思政教育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2-01-10陶旭明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素养探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愈加受到重视,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进行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是指老师将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利用协同效应来完成学生知识与素养的全面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认识到人与资源、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体现出地理学科强大的育人价值。本文从初中地理渗透思政教育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思政教育;初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步入青春期,开始拥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但是面对外界良莠不齐文化的冲击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需要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准确的判断力,帮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信息化社会中保持理智,用清醒的头脑去看待周边的事物,客观理性地区别看待和解答社会现象以及生活问题,实现学生丰富个人地理知识储备的同时思想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政元素

初中地理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教材中收录的许多地理知识都隐含着思政元素,可以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的载体,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地理知识,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建立人地协调观念,使学生能够客观、科学地看待人类与环境、资源、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老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内容中的热点问题在地理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搭建起桥梁,并为学生创设适合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地理问题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知识探究中既加深了知识理解,同时也受到思想的熏陶,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初中地理思政教育。[2]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为例,老师可以利用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节约水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在深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过程中树立起节约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培养地理實践力时渗透思政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能够从地理学角度去观察事物并运用地理技能来解决问题的素养。地理实践力包含了读图识图能力、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模拟实验等综合行动能力和品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热情,更能够从客观的地理角度来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因此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思政教育元素,诱导学生在地图、实地考察、模型模拟的探究活动中,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精神,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积极发展。[3]

以《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这章中《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为例,老师结合本课内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同步为学生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中国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牢牢记住中国领土的相关信息,在读图、识图中了解中国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从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中滋生出民族自豪感,建立起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民族责任感。在学习本课时,老师用一首《大中国》调动起学生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为学生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所在位置,然后结合“中国的疆域”图以及“世界大洲大洋图”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领土范围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利用读图分析完成了关于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知识探究,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同时完成了思政教育元素的渗透。

三、结合地理实例分析开展思政教育

初中地理学科不仅知识内容丰富,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中的地理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的桎梏,从静态的地理知识延伸到具体的地理实例上,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同时也有助于思政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客观、全面的地理思维,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得到了思政元素渗透,实现了知识与素养的协同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这课教学为例,老师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云南”为讨论主题来探讨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学生在思维分析中加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感叹多民族国家灿烂的文化与民俗对世界人民的吸引力,滋生出对祖国、对家乡、对多民族的热爱之情。

总结:

思政教育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持续渗透的重要内容,体现出地理学科强大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地理课堂完成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探索科学精神,得到知识、能力、素养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力哈巴.”课程思政”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S1).

[2]李雄.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语文课内外.2020(09).

[3]张海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J].科教导刊.2020(15).

作者简介:

陶旭明,男,1974年10月出生,现任职于西安市经开第六中学,长期致力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