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竹存忆

2022-01-10孙佳慧

家居廊 2022年1期
关键词:竹节手袋竹子

孙佳慧

艺术家陈粉丸,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生于广州,现驻地佛山。艺术家的创作以纸为媒,跳脱传统概念中对“纸艺”的理解,基于当代的艺术视角以及对周遭事物的观察重新诠释“纸”的无限可能 ,被誉为“90后顶级剪纸艺术家”。

在时间的深处,有一间少女的房间,墙面被每日报纸上裁剪下的画面碎片东贴西嵌,偶有从混乱思绪中拖曳而出的抽象涂鸦在简报间隙露出麟角,似有意吐露主人的些许信息;天花板在一串又一串对角拉开的彩旗网络里渐渐忘却了自己最初的模样;紧锁的抽屉内收藏的并非何种珍宝,不过是堆叠着长辈赠予的红包外壳、购物时遗留的礼品纸袋,以及不知何处偶得的、印刷精美的纸片、画报……这是从纸艺艺术家陈粉丸记忆中提取的童年片段,曾经那些自我无法捉摸、无意识的想法在成长过程中被一张张来源于生活的纸片锁住,经由岁月揉搓、折叠、剪贴,又借着指尖、刀尖解构、重塑,最终为她带来“90后顶级剪纸艺术家”的名号。

“粉丸”的名字源自潮汕好友对身为广州人的她爱吃掺杂了粉质牛肉丸的饮食习惯所起的打趣昵称,她觉得可爱,便留用至今。“‘可爱’是个万能的词汇,它不像“美”那样绝对,可以拥有宽泛的解读和体验,”在陈粉丸的眼中,纸便是可爱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为大众创造新的体验,通过非定式的语言与之形成对话。”但陈粉丸从未刻意去选择“纸”,从有记忆起,这种随处可寻的材料便已经是她最亲密的朋友,他们相识于儿时,熟知于每一次纸张异化的语境,最终自然结成联盟,“纸很友好,容易获取,可塑性又强,在那种可触达资源不多的年代,对我来说便是最好的玩具”。于是便有了开篇那个“混乱”的房间,陈粉丸在这专属的实验室里,视他人弃物为珍宝,用一张张纸抒发最原始的表达冲动。但相比“念旧”,陈粉丸更愿意将自己的“收藏癖”视为“惜物”,诉诸艺术只是她存留过往记忆的方法,“对于一些情感的回顾,我总是带有一丝丝类似‘伤感’的研究。成年离家,我似乎脱离了那个儿时乱糟糟的房间很久了,但我始终想要保留住与它、乃至与我父母曾经在这个空间里的关联”,于是,陈粉丸的创作常常以与家人合作的方式呈现,邀请擅长机械结构设计的父亲作为自己的技术指导,或是将他经典的发型进行艺术化处理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那些逝去的时光又以新的方式重新进入到她的生活,即便身体远行,旧时的联结也未曾断开。

重新梳理存放记忆的抽屉,“竹子”仿佛一串钥匙,解开陈粉丸的童年锁扣,一路成长的点滴又回溯而来。儿时对着家中墙面无休止、恣意的涂鸦行为,让母亲看到了陈粉丸对绘画的浓烈兴趣,毅然决定将年仅3岁的她送去少年宫进行系统的美术学习,“竹子”便是她第一次拿起毛笔探索的对象,是一直存在于她学习生活的隐形要素。20年后,母亲退休,绘画也成为她重启人生的选择,恰如时空轮回般的巧合,母亲又回到陈粉丸当初的启蒙起点,拾起毛笔从“竹”开始。于是,当陈粉丸与GUCCI竹节手袋初次相遇,微妙的情感联结毫无意外地迅速建立而起。以“竹”为媒进行发想,她再次想到了母亲,决心要用合作的方式捕捉住这份记忆,“妈妈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绘制水墨竹子,我则用我擅长的方式制作纸艺术装置,错开日常,用创作对话。”

陈粉丸习惯自称为“纸做的艺术家”,这个称谓既是成就她的创作媒介,也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她的创作态度,“‘纸做的’,它形容的似乎并非艺术,而是一件建立在生活层面上的东西,比艺术、比日常都广”。日常的非日常表达,一直都是陈粉丸进行艺术创作时的重要思路,GUCCI竹节手袋对竹节的使用也与她的观念不谋而合,“竹子仍然保留著它传统的形象,但当它被用以非日常的处理之后,便成了艺术”。作为手柄的弯曲竹节成为手袋包身与实现功能完整的纽带,恰如陈粉丸众多创作中的标志性符号、发源于她经典作品《不息》的基础元件——“节点”。每一个元件都同样从一张纸开始,经历刷色、喷漆形成情绪,记忆中的点滴被绘制成图,拓上纸面,由机器切割成为记载时间的刻度,最终组装成无数的“节点”。

“竹子空心,会存储记忆”,陈粉丸将无数“节点”构筑成柔软弯曲的竹器,于意态的空心之中灌注个人情感,母亲将荧光绿竹绘制于平面,再由平面造墙,为其围合出独特的时空场域。情感与时间强强绑定,二者虽无形无影,却借着迷离的色彩、细细镌刻的镂空,通过立体的拼接行为显现出来,“我一直希望我的作品能将个人的情感总结、转化为一种浪漫的集体共鸣。‘竹’在这里便是一条含蓄的纽带,从笔直的姿态到被我们糅成了温婉的曲线。伴随我长大的过程中,母亲也慢慢变老,这一串不存在的、却实在相连的竹子里储存了我们一路的记忆,同时也连接起我们不善表达的情感。”

猜你喜欢

竹节手袋竹子
平衡之力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大熊猫吃竹子
“竹节人”中说“趣味”
黑白马鞍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手袋挂饰时髦“软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