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洲对齿藓在中国的新分布

2022-01-10蓉,徐

关键词:狼山方形蒙古国

顾 蓉,徐 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澳洲对齿藓Didymodon australasiae(Hook.&Grev.)R.H.Zander 隶属于丛藓科(Pottiaceae)、对齿藓属(Didymodon)。本种最初发表时归在墙藓属(Tortula),Zander(1978)把其归在对齿藓属[1]。本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及蒙古高原等地[2-3]。

Tsegmed[4](2010 年)首次报道了该种在蒙古国的分布,也是该种在亚洲分布的首次报道,张桐瑞[5](2016 年)也报道了该种在蒙古国的分布。徐杰2018 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达拉特后旗狼山进行苔藓植物多样性调查时,采集到该种标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与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的该种标本进行比对,确认其为澳洲对齿藓。本种在Moss Flora north China[6]、《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3 版)[7]和《内蒙古丛藓科植物》[8]中均未见记载,也未见中国其他地区该种分布的文献报道。因此,该种为中国的新分布种,亦为内蒙古的新记录种。澳洲对齿藓在中国的新发现,不仅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研究补充了新资料,而且为内蒙古苔藓植物志的修订和再版提供了新资料。文中凭证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苔藓植物标本室。

1 澳洲对齿藓Didymodon australasiae(Hook.& Grev.)R.H.Zander

Tortula australasiaeHook.& Grev.Edinburgh J.Sci.1:301.1824;Didymodon australasiae(Hook.&Grev.)R.H.Zander Phytologia 41:21,1978.

植物体高3.5~7.7 mm,密集垫状丛生,上部绿色,下部棕色。茎直立,单一或分枝,茎横切面圆形,直径0.2~0.25 mm,无透明细胞表层,中轴分化明显,具假根,叶同形,干燥时卷曲、扭曲或内卷,潮湿时倾立伸展,卵形、椭圆披针形或披针形,不呈龙骨状,长1.1~1.3 mm,宽0.32~0.37 mm;叶片细胞单层,上部1/3 处偶尔有规则或不规则的双层部分,KOH 反应呈黄绿色或黄色,极少数浅橙红色;叶尖圆或尖,有时兜状,渐尖,不易脱落;叶边全缘或具多数细圆疣,中上部2~3 层细胞,平展,有时中上部轻微背弯;中肋达于叶尖或在叶尖下方终止,叶基部宽55~75 μm;中肋叶上部腹面细胞短矩形或方形,具疣。背面细胞方形或伸长,光滑或具疣,中肋横切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叶上部主细胞1 层,2 个,叶中下部主细胞2 层,4~6 个;腹后壁细胞带0~1 层,无背后壁细胞带,腹面表皮分化,凸起,具疣;背面表皮分化或不分化,具疣;叶片中上部细胞卵形、方形或短矩形,长8.7~12.5 μm,宽10.2~14.4 μm,具疣,细胞壁增厚;基部细胞分化,长方形或方形,长15.5~28 μm,宽10~14.8 μm,透明,光滑,细胞壁薄,无壁孔;基部边缘细胞不分化,短矩形或方形;无芽孢;雌雄异株;孢子体未知。

生境:岩面土生。

分布: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蒙古国。首次见于中国。

凭证标本: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狼山,2018-08-12,徐杰,马月鑫20180812055(NMTC)。

2 讨论

澳洲对齿藓主要特征为叶片卵形、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叶上部边缘细胞为双层细胞,叶片基部细胞明显分化,透明,细胞壁薄,中肋腹面细胞不分化,方形或短矩形,易于与中国分布的对齿藓属其它种区分(见图版I)。澳洲对齿藓广泛分布于欧洲、南非、北美、南美以及蒙古国。在中国,该种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狼山,生境为岩面土生,该种混杂生长于其它对齿藓种类中,为稀有分布种。澳洲对齿藓在狼山的发现,对深入研究蒙古高原植物区系的一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版I 澳洲对齿藓主要特征Plate I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Didymodon australasiae

致谢:感谢内蒙古大学赵东平副教授在标本鉴定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猜你喜欢

狼山方形蒙古国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游狼山
捕捉方形泡泡
方形夹具在线切割切槽的应用
一片片树叶
捉兔子的狼
捉兔子的狼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变方形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