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实证分析

2022-01-10樊寒伟贾景岚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22期
关键词:耦合内蒙古旅游业

樊寒伟,贾景岚

(1.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内蒙古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旅游产业是当前诸多产业中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各地都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同样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地区GDP增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推动区域城镇化高速发展。旅游市场的扩大,带动地区服务业的增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反过来,城镇化进程也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耦合是指系统之间元素之间相互关联性,笔者选取旅游业与新兴城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耦合机制,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在产业、设施、生态、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好相互促进作用。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对于增加区域居民稳定就业,促进区域城乡流动,繁荣地区经济和增加居民收入,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业的生态环境与旅游空间,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设施保障。但是,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旅游业发展增加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导致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过度压力。在新的形势下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统筹发展,实现二者的和谐互动良性协调发展是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1 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指标构建

1.1 耦合协调度模型

旅游业和城镇化是两个不同但彼此有影响的子系统,通过线性加权法计算两系统各自综合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Ui表示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1表示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U2表示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wij为其权重,其中指标权重wij的确定采用熵值赋权法。

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为评价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即:

C={u1×u2/[(u1+u2)/2]2}1/2

(2)

T=αu1+βu2

(3)

D=(C×T)0.5

(4)

式中:C表示耦合度,T代表旅游业系统与城镇化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系统与城镇化系统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程度。D表示耦合协调度;u1代表旅游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u2表示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标,α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权重,β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权重,二者均为待定参数,笔者参照相关文献并结合当地实际,赋值α=0.4、β=0.6。

1.2 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

为旅游系统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提供参照标准,笔者借鉴已有文献,将计算结果标准按照10个等级进行划分,具体划分见表1。

表1 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

1.3 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建构

1.3.1 指标的选取。笔者按照内蒙古地区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这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的区域特点,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利用熵值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旅游业系统选取了经济发展、旅游发展两个一级指标,选取人均GDP、旅游总收入等10个指标为二级指标;选取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系统一级指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科教文卫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化率等12个二级指标。

1.3.2 数据来源和处理。使用2009年-2018年旅游业和城镇化的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为消除指标的原始数据量纲差别,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正指标的标准化公式为:

逆指标的标准化公式为:

对各指标值做归一化处理,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指标值的比值:

通过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得到了标准化矩阵ρm×n。

2 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2.1 内蒙古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内蒙古旅游与城镇化发展存在耦合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但是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都需要通过定量分析和评价。根据熵值法计算确定的一级和二级指标权重见表2。

表2 旅游业和新型城镇耦合指标体系及权重

2.2 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指数

由公式(1)计算出旅游发展的评价指数u1、城镇化发展的评价指数u2,将数值代入公式(4)中,计算出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T。

从表3和图1可以发现,内蒙古旅游业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二者的耦合关系呈现相辅相成,动态稳步发展之势。2009年-2018年内蒙古旅游业子系统和城镇化子系统耦合程度在相互发展中上升,但是城镇化发展的速度明显快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并且有后来趋上的势头。2009年-2018年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从0.0205增加到0.4414,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从2009年的0.2501增加到2018年的0.3145。2009年-2016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但二者的差距逐步缩小。2016年-2018年内蒙古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超越内蒙古旅游业综合发展。2016年后,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旅游业发展速度,二者间综合发展水平的保持有拉大的趋势;这说明内蒙古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发展,特别是2014-2015年,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鄂尔多斯市和呼伦贝尔市等地区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改革综合试点地区,这些地区为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进行棚户区改造,建设花园城市,对城乡接合部进行更新改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推进效果显著。同时,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效果明显,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效地改善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城镇化发展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也逐步显现。

表3 内蒙古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

图1 内蒙古旅游业与新型城镇耦合协调度趋势

旅游方面,内蒙古旅游总收入从2009年的611.3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 011.37亿元,10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达23.25%,远高于同期内蒙古GDP的增长速度;A级旅游景区数从2009年的616个增加到2018年的1 156个,游客数量增长速度明显,从2009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共计4 008.96万人次上升到2018年的13 044.07万人,10年间游客人数增加了3.25倍,这与内蒙古政府把旅游业培育成内蒙古地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思路密切相关,尤其是“十三五”确立的旅游发展规划,通过实施“旅游精品创建工程”整合内蒙古全区旅游资源,重点打造100个品牌和精品旅游景区。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等项目可以在短期内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方面,内蒙古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53.4%增加到2018年的62.71%,增加了近17.43个百分点,但内蒙古地区总体GDP相对经济发达地区总量偏小,非农产业相对于农业发展速度缓慢,区域小城镇人口数量少、发展活力不足等因素制约,内蒙古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还有一定差距,仍处于低水平的城镇化。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持续增长,2009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8%,2019年达到50.5%,这说明内蒙古的经济结构总体上正在转变,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快速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不断提高。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2.3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时序特征

由表3和图1可以看出,2009年—2018年内蒙古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说明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009年二者耦合协调度曲线处于中度失调阶段,说明这一时期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基本没有关联,各自独立发展,较为无序;2010年—2011年转变为轻度失调,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出现协同发展的趋向;2012年—2015年从濒轻度调转变为濒临协调,2016年二者达到勉强协调,2017年-2018耦合协调度的为0.6以上,达到了初级协调,耦合协调度曲线斜率逐渐稳定,具有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主要是近年来内蒙古发展旅游业通过和现代产业相结合,在传统的旅游项目上不断革新,结合草原文化,游牧文化、北方餐饮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要素多元创新,这些要素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促进了内蒙古旅游产业在传统旅游元素上的升级及转型,丰富旅游功能,创新产业发展业态,用足用活金融、科技、交通、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全面提高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不仅整合人文自然等旅游资源,还打造草原文化旅游、特色蒙餐美食等一系列非传统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有效利用草原旅游空间,并带动相关餐饮、住宿行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使更多的人口从农业人口中解放出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修建和部分城区道路的改造,优化城市整体环境,加快交通路网的建设,实现旅游业去现代化交通和通讯方式的接入,完善供水排污设施的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基本设施,为旅游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

3 内蒙古地区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分析表明,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人口、资源和相关产业的集聚,促进内蒙古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公用事业产品的供给,进一步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的进行。未来推动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耦合关系的提升,今后应该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3.1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等产品的投入,使得内蒙古地区一些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交通,网络以及教育、医疗等配套措施方面得到大力发展。使得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当地民生得到改善,旅游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拉动内蒙古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3.2 形成合理规划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城镇化地区

内蒙古地区东西狭长,具有特色的生态草原旅游,特色乡村旅游、美丽的小镇不断出现,改变以往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单一的现状,延伸和扩展旅游业产业链,提高相关产业聚集规模。政府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等相关要素向生态旅游产业流动,逐步形成以内蒙古北疆生态旅游产业链集群,带动更多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旅游城镇。

3.3 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环境问题

内蒙古依托地区特点,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建设,提高质量为导向,形成农业人口合理流动,优化城镇化布局,加强城乡融合,以新型城镇发展为依托来拉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人口、资源、旅游、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发展,和谐共生,达到实现协同发展的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在生态城镇化方面,可以通过价格抑制、流量管控、人工智能管控等现代管理手段实施对环境脆弱的旅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新的旅游项目开发前,要组织相关专家和选择适当当地的知情公众,做好实地调研工作,进行科学论证,以生态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以实现对旅游项目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内蒙古旅游业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自由》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内蒙古钢琴教育的“忧”和“思”(上)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