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糖草二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2022-01-10孙万莹董琳李祎莹韩丽芳陈丽珍王瑞琪张璐张勇张小坡

药学进展 2021年11期
关键词:类化合物提取物冰糖

孙万莹,董琳,李祎莹,韩丽芳,陈丽珍,王瑞琪,张璐,张勇,张小坡*

(1. 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2. 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黎药冰糖草(Scoparia dulcisL.)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野甘草属(Scoparia)植物,又名野甘草、土甘草,因其枝叶嚼之有甜味,而得名“冰糖草”[1]。冰糖草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印度、巴西,以及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等地[2]。冰糖草在许多国家被作为传统药物使用,用于腹泻、糖尿病、胃痛、肾结石和发热等疾病的治疗[3-5]。基于冰糖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冰糖草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萜、三萜、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其中,二萜类化合物在冰糖草中分布广泛、结构独特,是冰糖草的特征性成分。在药理方面,冰糖草主要具有降血糖作用,其水提物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功效[2-3];此外,冰糖草还具有改善血脂水平[4]、抗疟疾、抗病毒[5-6]等活性。本文主要对冰糖草二萜类化合物的发现、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冰糖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冰糖草二萜类成分

研究人员从冰糖草中分离得到二萜类化合物24个,共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Aphidicolane(1)型、Labdane(2)型 和Scopadulane(3)型[7-9]。Labdane型二萜是冰糖草二萜的主要类型,其结构中母核A/B环为反式稠合,C9位含有6个碳原子的侧链,C8位含有一个末端双键。此外,在C6位连有苯甲酰基,C18位甲基常被氧化为羧基或羟甲基。Scopadulane型二萜也是冰糖草二萜的主要类型,还是冰糖草的特有成分,其在生源途径上由Labdane型二萜衍生而来,结构中含有4个环,除Labdane二萜结构中A/B环外,侧链通过环合形成一个新的七元环和一个五元环。Aphidicolane型二萜结构与Scopadulane型二萜类似,目前从冰糖草中仅获得1个此类化合物scopadulin,即化合物1。

1.1 Aphidicolane型

Hayashi是研究冰糖草二萜类成分最早和成果最多的学者。早在1990年,Hayashi等[6]应用70%乙醇回流提取冰糖草,经过硅胶柱色谱反复分离,再通过液相色谱法进一步纯化获得scopadulin。

1.2 Labdane型

研究人员陆续从冰糖草中分离得到共11个Labdane型 二 萜(4 ~ 14)。2000年,Hayashi[7]从冰糖草分离得到化合物scoparic acid A(4)、scopadiol/scoparinol(5)、scoparic acid B(11)和scoparic acid C(12)。2003年,Ahsan等[8]将 冰糖草经索氏提取法提取后,利用凝胶柱色谱、制备性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scopanolal(6)。2009年,Latha等[9]将冰糖草全株用80%乙醇提取,提取物经浓缩、冷冻干燥后,用氯仿萃取,进一步应用硅胶柱进行分离,最终得到化合物scoparic acid D(14)。2012年,Ahsan等[10]应用相似的提取分离方法,从冰糖草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得到化合物scopadiol decanoate(7)。2014年,Liu等[11]利用丙酮和水的混合溶液在室温下提取冰糖草,得到的提取物经有机溶剂萃取,通过一系列柱色谱分离纯化后获得化合物4-epi-7-O-acetylscoparic acid A(8)、7α-hydroxyscopadiol(9)、7α-O-acetyl-8,17β-epoxyscoparic acid A(13)、7S-4-epi-7-hydroxyscoparic acid A(10)、scoparic acid A(4)。

1.3 Scopadulane型

研究人员从冰糖草中分离得到共12个Scopadulane型 二 萜(15 ~ 26)。早 在1987年,Hayashi等[12]采用70%乙醇提取冰糖草地上部分,提取物经氯仿萃取后,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scopadulcic acid A(15)和scopadulcic acid B(16)。2003年,Ahsan等[8]采用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冰糖草的地上部分,再通过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最后通过半制备薄层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scopadulciol(17)、iso-dulcinol(18)、4-epi-scopadulcic acid B(22)、dulcidiol(24)。2006年,Phan等[13]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从冰糖草地上部分中得到化合物scopadulcic acid C(23)。2012年,Ahsan等[10]从冰糖草石油醚萃取部位获得化合物dulcinodiol(25)和dulcinodal(26)。2014年,Liu等[11]采用丙酮和水的混合溶液提取冰糖草,提取物经石油醚萃取,所得萃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的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neo-dulcinol(19)、dulcinodal-13-one(20)、4-epi-7α-hydroxydulcinodal-13-one(21)和4-episcopadulcic acid B(22)。

2 Scopadulane型二萜的合成

冰糖草富含二萜类成分,目前从冰糖草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有24个。Scopadulane型是冰糖草中种类最多、含量最高的二萜,也是冰糖草的特有成分。研究人员重点针对该类化合物进行合成研究,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合成路线和方法,为新药研究提供了支撑。

1993年,Overman等[14]首次报道了Scopadulane型二萜类化合物scopadulcic acid B的全合成。课题组利用分子内的Heck反应一步构建了多个季碳中心,合成了关键中间体(27 ~ 28),以2-碘苯甲醛为原料,经历了11步反应,最终以57%产率合成了scopadulcic acid B。

1995年,Ziegler等[15]利 用Robinson环 合 反应合成了关键中间体(29 ~ 31),然后通过一系列反应陆续实现了(f)-scopadulcic acids A、B和scopadulciol的全合成。

1997年,Overman等[16]又报道了(f)-scopadulcic acid B的全合成。该研究组还是以2-碘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历30步反应合成了(f)-scopadulcic acid B。他们采用Heck反应一步构建多个季碳中心的策略,合成了重要的中间体(32 ~ 33),中间体产率为80% ~ 85%。

1999年,Fox等[17]报 道 了scopadulcic acid A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利用分子内Heck反应,一步构建了scopadulan的B、C和D环,产率高达90%。

2003年,Arnó等[18]通过对C6、C7和C13位置的官能化,合成了一系列scopadulcic acid的同系物,并详细阐述了相关重要中间体的合成方法。研究表明,在该类化合物的C13位置引入极性基团会影响其生物活性,但C8位置的立体构型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对冰糖草中合成二萜的关键酶和生物合成途径展开了研究。Yamamura等[19]研究发现,添加茉莉酸甲酯(MJ)作为诱导子,能快速、瞬时地刺激冰糖草叶中scopadulcic acid B的形成;该研究组对添加MJ后scopadulcic acid B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发现有9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其与细胞色素P450酶cDNA的相应区域高度同源。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命体中,依赖于亚铁血红素催化多种底物的单加氧酶,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20]。

3 冰糖草二萜的药理活性

冰糖草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在镇痛与抗炎、抗糖尿病、抗胃溃疡、抗病毒、抗疟疾以及抗肿瘤等方面均有相关研究报道。

3.1 镇痛和抗炎

2001年,Ahmed 等[21]从冰糖草中分离得到Labdane型二萜scoparinol,证实该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P< 0.001)和抗炎活性(P< 0.01)。

3.2 抗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清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22]。1992年,Hayashi等[23]研究发现,冰糖草70%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抗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进一步对该乙醇提取物分离提纯,得到3个Labdane型二萜,即scoparic acid A、B、C。其中,scoparic acid A具有显著的β-葡萄糖醛酸酶抑制作用。2014年,Liu等[11]从冰糖草中分离出9个二萜,其中4-episcopadulcic acid B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2009年,Latha等[24]从冰糖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二萜scoparic acid D。该研究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雄性Wistar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以10、20和40 mg · kg-1的 剂 量 对 大 鼠 经 口 给 予scoparic acid D,连续给药15 d。实验结束时,与模型组相比,scoparic acid D干预的STZ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显著下降,这与该化合物显著提高STZ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水平有关。其中,20 mg · kg-1剂量组的降糖效果最为显著。Latha等应用STZ处理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RINm5F细胞)和分离胰岛细胞这2种模型,考察了scoparic acid D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促分泌和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在scoparic acid D(20 mg · L-1)的作用下,从分离的胰岛细胞中可以检测到2倍量的胰岛素,证实了scoparic acid D的促胰岛素分泌活性。此外,在RINm5F细胞中进行的研究显示,scoparic acid D对STZ介导的细胞毒性显示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该项研究不仅证实了scoparic acid D的抗糖尿病作用,还发现了scoparic acid D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

3.3 抗胃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超过黏膜肌层的组织损伤,是发生于贲门与幽门之间的炎性坏死性病变[25]。目前,减少胃酸分泌是最常用的促进溃疡愈合的手段,而H+/K+-ATP酶抑制剂是现今最为有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和抗溃疡药物[26]。Hayashi 等[27]研究发现scopadulcic acid B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猪胃H+/K+-ATP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 ~ 30 μmol · L-1。Scopadulcic acid B的抑制活性可通过浓度稀释得到恢复,提示该抑制作用是可逆的。1991年,Hayashi等[28]研究了与scopadulcic acid B结构相似的化合物scopadulciol,结果显示其仅有微弱的H+/K+-ATP酶抑制活性。冰糖草具有保护胃的功效,可能与scopadulcic acid B的H+/K+-ATP酶抑制活性有关。

3.4 抗病毒

Hayashi等[29]于1988年 报 道 了scopadulcic acid B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I)的抑制作用。Scopadulciol是从冰糖草中分离出来的四环二萜,其化学结构与aphidicolin(一种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α、δ和ε抑制剂)相类似。Hayashi等研究证明scopadulciol对HSV-I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scopadulciol对HSV-I病毒早期的蛋白合成不产生抑制,而对病毒晚期的蛋白合成有抑制作用。值得关注的是,scopadulciol还可显著增强阿昔洛韦(ACV)的体外抗HSV活性[30]。

3.5 抗肿瘤

Scopadulcic acid B对多种人源肿瘤细胞均具有细胞毒作用。Nishino等[31]研究发现,scopadulcic acid B在体内外均能抑制肿瘤促进剂佛波酯(TPA)的作用,例如抑制由TPA增强的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中的磷脂合成,以及抑制TPA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小鼠皮肤肿瘤形成的促进作用。从冰糖草地上部分分离出的iso-dulcinol、4-epi-scopadulcic acid B、scopadulciol、dulcidiol和scopadiol对SCL、SCL-6、SCL-37'6、SCL-9、Kato-3和NUGC-4这6种人类胃癌细胞株均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32]。

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用于治疗肿瘤的“自杀基因”策略是将单纯疱疹病毒(HSV)-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基因导入肿瘤细胞,然后给予诸如阿昔洛韦(ACV)和更昔洛韦(GCV)等抗病毒前药,利用HSV-TK将抗病毒前药磷酸化,使之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Hayashi等[33]在基于HSV-TK/ACV的研究中发现,scopadulciol可显著升高ACV活性代谢物的水平,提示其可能在“自杀基因”疗法中发挥重要作用。

3.6 抗疟疾

冰糖草提取物在尼加拉瓜被用于治疗疟疾,研究人员推测二萜类化合物是其抗疟疾活性的物质基础。Riel等[34]测试了scopadulcic acid A对恶性疟原虫的体外作用,结果发现该化合物对D6克隆(非洲塞拉分离株)的IC50为27 µmol · L-1,对W2克隆(印度分离株)的IC50为19 µmol · L-1,对多药耐药株TM91C235(泰国分离株)的IC50为23 µmol · L-1。作为对照药物的氯喹对D6、W2和TM91C235的IC50分 别 为9.3、266和24 nmol · L-1,甲 氟 喹 对D6、W2和TM91C235的IC50分别为36、4.8和59 nmol · L-1。然而,scopadulcic acid A对恶性疟原虫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冰糖草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随着研究的开展,其特有的、发挥药效的二萜类成分及相关作用机制也被不断发掘。例如,一些 Labdane型二萜和Scopadulane型二萜表现出潜在的抗糖尿病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胰岛素分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相关;同时,部分化合物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然而,有关冰糖草的药理活性研究大多停留在细胞筛选层面,少有动物实验研究,且相关作用机制未被完全阐明。基于冰糖草丰富的资源,今后应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围绕其二萜类化合物开展更为系统、深入的探索,从而推动冰糖草的开发利用,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猜你喜欢

类化合物提取物冰糖
甘草提取物在防治癌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冰糖葫芦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植物提取物:你意想不到的辣椒
冰糖宝石
微生物来源的甲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