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坏性设计语言在漆画创作中的表现探究

2022-01-09周佳昱李佳倩孙远志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破坏性漆画漆艺

周佳昱,李 威,李佳倩,孙远志

(桂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1 破坏性设计思想的溯源

在西方学术传统中,“偶像破坏”乃是艺术破坏在历史上的原型[1],反映到现在,艺术破坏是一种态度,其维度和形态正在不断扩散延展。《易经·系辞》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物质世界由千千万万个具体的“形”元素构成,通过对物质形态的研究,“道”是一种能被认识的,但并不是直接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东西。这与美国文学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提出过的“艺术四要素”理论十分契合,他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人为的活动包含了现实(或世界)、艺术作品、艺术家、欣赏者这四个要素[2]。在艺术创作中,“道”的生成是尤为重要的,“破坏”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手段,可以被理解成一种非实体的干预与创作方式[3]。

破坏性设计的思想最早与宋应星在 《天工开物》中提出的碎器的制法不谋而合,里面记载道:“欲为碎器,利刀过后,日晒极热,入清水一蘸而起,烧出自成裂文。”碎器制法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装饰的创新态度,还表现出了人们对美的思考。在流体动力学中,“破坏”主要是指由于材料的变形幅度过大或使人们丧失了对外界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破坏性力学以利用和研究材料之间的破坏为主要手段,以如何防止材料的破裂为其最终目标。应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深入地研究材料的破坏性设计,将破坏性力学运用到创作之中。

破坏性设计对于漆画创作来说,就好像一次难忘的生理现象,例如与打冷颤、发抖、流泪、出汗等一样,是一种情绪进入了自己的内心。创作者在漆画创作求新求变理念指导下,通过借鉴破坏性技术的内涵,在漆画画面上运用传统常规技术工艺,利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变形或反应故意制造破坏性肌理,在一种超自由的创作氛围中无规定、无章法、不受束缚地进行创作,这种破坏性设计的创作手法打破了常规,注重预判性和偶发性,追求漆画构图、色彩、意境的统一,这个过程是破坏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

通过对破坏性设计源流的挖掘,引发多角度的文化思考与艺术实践,也为多元化审美判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件漆画作品就好像是一件“传达器”,它的使命就是将创作者的情感、观念或情绪传达给欣赏者,即使创作者本人不在现场,欣赏者也能从中领悟到创作者的情感或意图,因此所有漆艺术都是现实的、主观的、感性的和独特的。

2 破坏性设计在漆画创作中的表现形式

乔十光在现代漆画研究中提出过 “漆画姓漆,漆画是画”的观点,因此在漆画创作中设计师要把握好“漆”与“画”之间的关系问题[4]。在漆画语言的拓展研究中,李伦曾提出“有漆无性者是为死漆,有艺无语者是为哑漆,有漆无艺者是为枯漆,有艺无漆者是为盲漆”[5]。提醒人们在创作中,材质、技法的创新固然重要,但不要忘了漆画的本质是围绕“漆”展开的,唯有此才能产生意义。

在艺术设计中破坏性设计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十分常见,与老子倡导的辩证无边界美学精神一脉相通,破坏性设计的宗旨就是包容一切不可能并且带有反叛精神的艺术行为,主张自由的创作,通过对漆画自身的美学属性与艺术性能潜在表现力的挖掘,结合主题、方法与原则的思想,将漆画创作中破坏性设计的应用手法分为隐性的和显性的。

2.1 隐性的“破”

隐性的“破坏性”设计即“看不见”的“破坏性”,是一种观念也是意识中的“破坏”,是人们无法直观感受到的内在结构破坏,所谓漆艺观念化,指的并不是某个概念或某种思想,而是指人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具有一种还原意识,即不遵循常规漆艺技艺的文化惯性和价值定论,使人的视觉感知和思维智慧直接通过对漆艺材料进行处理[6]。欣赏者无法在外在直白地发现画面表现的不同,需要自己体会和思考画面表达的含义。对于此种应用手法来说,重要的是创作者的一种“无我”的创作状态,就像“如虫御木,偶尔成文”这种偶发的“无意为之”的作品,可以表达创作者对当下现实的感受、反思和批判。

在中国漆画史中,雷圭元和庞薰琹最早实现观念的突破,并开创了漆画的自觉意识的观念;李芝卿和沈福文实现漆画艺术的语言转化,不论是他们的理论思维还是工艺实践,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启示。李芝卿喜欢观察自然界的气象变化,无论是太阳的东升西落,还是流水波纹以及日常身边的事物,都是他的观察对象。在漆艺创作中,他融入了对自然的情感和对材质天然美感的挖掘,将漆画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在漆画板上放大了泼洒技法这种工艺,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明了5 类各有特色的泼洒技法。准备泼洒的色漆会根据它与油的调和比例形成不同粘稠度和稀释度,不同程度调和的漆泼下去呈现的效果也不同,但是泼下去的漆比运用传统的髹饰技法的漆干得快很多,要在泼之前就思考好后期会运用到的技法,因为泼出来的图形具有偶发性,线条十分灵动,之后根据画面出来的实时效果进行改变,保留想要的肌理效果,泼漆的形式比草图更有意蕴,也表现出了他对漆艺本体语言的追求和探寻,同时也扩展了漆艺的髹饰技法。

乔十光先生在漆画创作中发掘了漆色对比美,他的漆画作品《放射》(如图1)的创作正是偶发出来的作品。在原先的准备阶段,乔十光先生准备好了朱绿蓝橙数碗色漆,站在高凳上先将朱红色漆倾碗倒下,朱红色漆因重力加速度的原理有力地落在漆画板上,并向四周飞溅,产生了如出太阳般的放射光芒[7],朱红与黑漆效果一出,对比强烈又和谐有趣,于是《放射》这一幅漆画就创作完成了,改变了最开始运用多种色漆的计划。此画虽是乔老先生在1987 年创作的,但现在还是会使欣赏者在心里产生共鸣。

2.2 显性的“破”

显性的“破”就是能直观地看到触摸到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破坏,在创作漆画时,人们常常运用到的是绘、贴、堆、刻、填、磨等技法,运用这些常见的手法就能使人直接感受到画面呈现的破坏性设计,例如人们现在创作漆画中做出的龟裂、起皱、变形、皱褶等肌理效果,开始都被认定为是工艺技法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审美意识的交融,辩证地去看待世间万物,有时候失误也是一种美,是自然的馈赠。可运用解构的装饰手法,在漆画画面中呈现外凸、内凹或不对称无规则的肌理表现和画面效果。

漆画家程向君先生探索纯粹的漆画语言,他曾说过在画面中黑、白是第一位,其次是肌理,然后是虚实,最后也有些点、线、面,而点、线、面这些跟结构是一回事,其中结构对于画面是核心的问题[8]。在漆画创作中,他注重对漆画材料的抽象性进行反复的实验,把构成形式融入在画面中,如他的漆画作品《记忆之门》(如图2)从裱布开始就思考整幅漆画的设计构图,这个布要怎么裱,用什么材质,什么方向的,从布纹到拉力都有自己的要求,这个红块是他个人的印,印上后为了避免画面的孤立以及整个画面的下沉,就尝试着将洗刷子剩下的水泼到上面去,制造出了这样很有张力效果的漆画,同时传达给欣赏者一种酣畅的感觉。抽象画的创作是一件特别发生的事情,灵感也是在创作实践中突然涌现的。

沈克龙先生曾在他《气象》系列作品个展的展览自序中写道:“漆相是东方生命一种自洽的方式,也是道的一种精神体现。”“道”自古以来对于我们中华儿女都有特殊的含义,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轨迹。从沈克龙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将哲学、美学融入漆语言的艺术家,他用漆来表达自己对美与哲学的看法,十分注重展露大漆的魅力,将漆艺各个层次及纹理都在作品中呈现出来,有故意裸露在画面外的材质和纯肌理的打磨作品,这些作品既包含了传统的造物思想,又将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渗透其中。例如,在他的漆画作品《风来》(如图3)中,画面有着强烈的黑白灰对比关系,同时点、线、面的构图关系表现得也十分突出,在贴箔的过程中,故意将金银碎屑自由散落在纯净深邃的画面上,小巧思给画面增加了些许诗意。

图3 《风来》(图片来源沈克龙)

唐明修是位十分有个性的漆画家,他拒绝漆画创作时使用材料的趋同性,他的作品《这里有你的影子》(如图4)很好地诠释了解构、重组在漆画上的表现,在创作中罩涂多层黑漆,并在局部髹饰点缀朱红色漆给画面增添活力,最后耐心地磨显出原木的纹理,即出即停。关于断纹的髹饰技法在《髹饰录》中也有详细的记载,断纹标志着漆器的年代,并且以有断纹更为精贵,其中断纹还分为梅花断、蛇腹断、牛毛断等,不同的断纹出现在不同的器物上。唐明修在艺术创作中挖掘解构重组漆语言的差异性,使画面厚重深沉引人深思。

图4 《这里有你的影子》(图片来源唐明修)

3 漆画创作审美意境的营造

在现代漆画艺术创作中,可用于漆画表达的材料非常丰富,对创作者来说,其对材料的选择也是一种对现实自然的选择,赋予了司空见惯的物质一种“表达形式”。人是天地间最富有灵气的“物质”,人之于万物犹如材料之于漆画,漆画作品所呈现的视觉美感最根本是源于材料本身创造的魅力,其本源之美,形态之美,质感之美,一切归属于创作者对于材料独有的认知关系和主观营造的结合。通过对各种材料的艺术再加工创作使用到一件作品上,材料作为物质或介质的存在,是外在的和偶然的,但是当其融入漆画成为作品中一部分的时候就变成内在的和必然的,是连接创作者、漆画以及欣赏者重要的枢纽。材料是漆画创作的前提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有第一性因素,而工艺技法是创作的核心,是影响漆画整体表达走向的主导性因素,两者对于漆画创作来说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漆画最后的呈现效果,但由于“漆”的不确定性,最后的漆画效果呈现具有偶发性。

以往人们对美的追逐都是追求完美,追求美学的黄金分割、画面的对称平衡、和谐统一等,都与外在美有关。如今漆画发展多元化,“美” 被视为了一种形而上的实体,漆画可以通过色彩、点、线、面、肌理等物质存在给人带来影响,使人的生活与无限之间存在联系,但是漆画本身是“非物质化”的,更注重的是给人带来的感受,创新是推翻它再创造它,一切都是永恒的,艺术形式是不会消逝的。在漆画创作的过程中,重要的不仅是漆画家对媒材的加工应用,更重要的是在作品形成的过程中对漆画家的某种改变,创作者影响着漆画,漆画也反作用于创作者,两者相辅相成,存在着相互关联性和依赖性。比如,雨花石在大自然中只是一颗小小石头,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是当有人发现了它,整日端详它就具有了审美价值。早先朱曜奎喜爱雨花石,喜爱它浑然天成的纹理质地和光泽色彩,并发现了在漆艺的髹饰技法中和雨花石纹理的关联性,正是因为联想,放大了雨花石的审美价值并将其与漆艺术结合在一起,造就了朱曜奎自成一派的泼漆画法,使得这颗雨花石就不是简单的石头了。

4 结语

将漆与哲学、美学进行融合,渗透中需要保持其本身特殊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漆材料漆表达进行再加工再处理破坏的塑造,将材料的常规使用方法加以自己想表达的设计理念,对传统技法大胆试错。漆画创作的过程也是试错的过程,通过观察材料与漆之间形成的画面变化,实验性的漆画作品不受限于某种材料。以自由表现的形式为主,偶发性出来的效果为辅做直接表达,都是运用现代艺术创作的基本模板。破坏性设计在漆画创作中的设计研究就是为了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使现代设计的方法论与漆画创作碰撞出新的火花。对传统工艺和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挖掘、利用以及融合漆语言后进行重拾延续,以当代美学理念为基石,结合中西方哲学文化,将漆画创作看作一种社会性行为,使情感或观念根植于作品之中,使欣赏者可以从作品看到创作者的心灵。

猜你喜欢

破坏性漆画漆艺
李思思漆画作品
现代漆艺首饰的趣味与创新设计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创业新闻:新闻人才培养的“破坏性”创新
青年漆艺师夫妻的幸福生活:悠闲着坚持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