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视域下芷江受降传播意义研究

2022-01-07杨王慧

新闻前哨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何应钦总司令芷江

杨王慧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通过广播和电台指示日军速派代表赴江西玉山听候命令。两日后的8 月17 日,因玉山机场雨后不能使用,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指定拥有二战远东盟军第二大军用机场的湖南芷江作为抗战胜利受降地,拉开了中国战区受降工作的序幕。8 月21 日,按照中方要求,冈村宁次派遣使节今井武夫一行飞抵湖南芷江乞降。从8 月17 日被指定为中国战区受降地起到9 月8 日何应钦从芷江飞往南京。前后20 余天,国内各大报刊都围绕芷江受降进行了报道。媒体报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芷江被确定为受降地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将在芷江举办的预告性报道。第二阶段是围绕今井武夫在芷江的三天52 小时的动态以及以中方召见降使等事宜的全方位报道。第三阶段是陆军总部迁入芷江办公、部署收复计划以及处理全国受降事宜的报道。本文主要选取主流报刊《中央日报》《申报》《大公报》以及各地军政报、重要杂志进行解析和还原。

一、新闻视域下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在芷江受降

1943 年陆定一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芷江登上受降舞台源自于蒋介石接受美军驻华参谋长魏德迈的建议将“受降地改在湖南芷江”这一重大决定。1945 年8 月18 日的《中央日报·重庆版》头条刊登了中央社消息,蒋介石与冈村宁次通过往来电文,将受降地点改在了湖南芷江。冈村宁次8 月17 日下午5 点33 分回电“今派今井总参谋副长、桥岛参谋二人,率同随员三人,准于18 日乘机飞至杭州等候遵命、再继飞至玉山。”随即,蒋介石再电岗村宁次:“玉山机场目前不能使用,改为湖南芷江机场”。

8 月21 日《中央日报·重庆版》报道了中央社昆明二十日电,“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将于二十一日在芷江举行”。官方消息发出后,8 月21 日全国各地报刊均在第一时间就芷江“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进行了预告性报道。如《扫荡报·昆明版》 报道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 今日在芷江举行》。国民党第二战区军报《阵中日报》报道《中国战区陆军投降仪式 今日在芷江举行 何应钦将军奉命前往接受投降》。第三战区军报《前线日报》报!道《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今日在芷江举行 何总司令携属员昨抵芷江》。贵州政府机关报《贵州日报》报道《接受在华日军投降 何总司令已飞芷江 投降仪式定今晨举行》。甘肃省国民党机关报《甘肃民国日报》报道《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今在芷江举行 何总司令昨日飞往 行政院顾问团同行》。中国迄今发型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报道《今日芷江盛典 日军举行投降仪式》。

蒋介石统治时期,国民党建立起了以“中央通讯社”为核心建立了庞大的新闻通讯网。以《中央日报》、《扫荡报》为中心的党、政、军报纸都对芷江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进行了报道。由此可见,在中国战区的受降过程中,总受降一共办了两场仪式。即8 月21 日的芷江“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和9 月9 日的南京“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典礼”。这一点我们能在1946 年5 月出版的《中国战区受降报告》中得到印证,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的筹备经费分成了两部分:一是芷江受降部分,二是南京签字部分。并且为了宣扬国威,芷江受降仪式在经费上“由兵站司令部垫付,不受预算限制,以庄重大方为原则”。

二、新闻视域下今井武夫在芷江的三天52 小时

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在《新闻学导论》中关于新闻本源的叙述:实事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今井武夫在芷江的三天52 小时里都有哪些动态呢?我们从民国最具典型代表党报 《中央日报》、《申报》和《大公报》去解读和比对。

《中央日报·重庆版》是国民党中央的官方报纸,8 月22日《中央日报》 全方位报道了今井武夫在芷江第一日的情况。头条为组稿“日降使抵芷江 已领受我方备忘录”“冷欣将赴京设前进指挥所 我即运兵赴各地接受投降”。这两条消息表明日本降使已经接受了中方的命令,而中方在21 日下午的会谈中获得了运兵赴各地进行接受的权利。此外还明确了萧毅肃会见今井的仪式中有十项议程,新闻对《中字一号备忘录》的内容进行了全文刊发,并公布了中方接受日军投降的各区长官。8 月24 日,中央日报刊发消息称“日降书三十日在京签字”由此可见降书最终签字的时间9 月9日,是进行了延期的。8 月26 日《中央日报》刊发了特派员赵朴的通讯文章《受降城外月如霜·芷江受降记》从“胜利的彩虹”“历史性的一幕”“受降的序幕”“今井来了”“今井乘破飞机去了”“月夜的梦”六个不同侧面,记录了芷江受降的过程。

《申报》8 月22 日头条报道《日军投降仪式昨在芷江举行 今井接受和总司令备忘录》消息。8 月23 日《申报》报道了《初步接洽投降事竣事 日代表今返京复命》。8 月24 日报道消息 《本月三十日以前 国军由空运到京 何总司令嘱今井准备转告一切》。

《大公报》8 月22 日也是详细报道了今井在芷江首日的情况:《今井一行昨抵芷江 日军接洽投降 何总长致冈村备忘录 在京设前进指挥所派员同返 签降书前先派兵接收京沪平 正式降书俟盟国受降后签订》《历史性的一幕 萧参谋长今晤今井举行问答并授致岗村备忘录 美作战参谋柏德诺与会》《致冈村备忘录》。8 月23 日《我准备先收复失地将在南京正式受降 今井今返宁我派员同行》《芷江受降会谈一幕》。8 月24 日《何总司令召见今井 嘱告岗村切实履行备忘录事项》《在华日军分布详情》《芷江盛会 何总司令宴中美要员》《我即接收京沪平津汉 各接收部队将空运前往今井等昨返宁我派员三人同行》。

通过对民国三家最具代表性的报纸进行比对和相互印证,今井武夫在芷江的三天里一共办理了三件重要事情一是献交了百万侵华日军的兵力部署图,二是签收了中字1到5 号备忘录,三是确定了中方收复南京的时间。而三天中重大的信息变动要数改芷江受降为“商谈投降条件”,降书签字地点由芷江改到了南京,南京签字的时间也由预计的8月底,由于盟军签字因天气原因推迟而延期到了9 月9 日。

三、新闻视域下芷江部署全国受降

中国陆军总部由昆明迁到芷江后,中国陆军总部驻芷前后20 天芷江一度成为全国受降工作的总指挥中心。基于8 月21 日下午,今井武夫在芷江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上献交了侵华日军的兵力部署图,陆军总部对外发布侵华兵力总数为109 万人。也是基于这个数据,划分了全国十六个分降区和101 处缴械点,实行分区受降以最快速度解除日军武装。8 月22 日《大公报》报道《陆军总部公报 芷江初步接洽经过 在华日军共一百零九万人》和《接收日军投降各区长官规定》。23 日《申报》报道《陆军总部由昆明移芷 昨召开军政会议 各方面军司令长官均出席》。《大公报》也进行了题为《陆军总部移芷江 各方面军司令均到达商讨受降并派遣军队事》的报道。《中央日报》8 月23 日与24 日刊发的《何总司令谈话 伪军投降与日军同 美方派员协助受降》和《何总司令宴中美要员 互祝胜利并共矢盟谊》 两则条消息表明抗战结束后国民党采取了依靠美军协助、控制局面实施受降的既定方针。

8 月27 日,冷欣率前进指挥所官兵从芷江飞往南京。《中央日报》报道“冷欣今飞往(南京)设指挥所”。中国陆军总部迁入芷江办公期间,何应钦曾三度飞赴各地安排部署受降事宜,《申报》 对何应钦飞赴各地部署受降工作进行了连续性报道。8 月28 日报道了“何总司令抵西安指示受降各事宜 过恩施召集孙长官(连仲)等开会”。8 月29 日报道了“何总司令返芷 离陕前发表谈话”。8 月30 日报道了“何总司令昨晨飞赣 指示东南受降事宜 汤恩伯司令周内由柳州飞沪”。8 月31 日报道“何总司令昨抵渝 当日转昆明公干”。9 月2 日报道“何应钦于1 日下午4 时到达芷江,抵总部后召萧参谋长(毅肃)高级幕僚指示受降事宜”。

9 月5 日,《申报》 报道了芷江4 日举办各界庆祝大会的消息,欢送新六军赴南京实施接防。9 月6 日,《申报》报道了原本定于4 日飞南京的新六军廖耀湘部队因天气原因,5 日由芷江飞赴南京接防。还都接受委员会由何应钦任主委。何应钦在芷江签发第十九号备忘录致冈村宁次规定了南京降书签字的时间定在了9 月9 日。中国陆军总部在芷江办公的20 日内,签发了24 道备忘录,办理了除降书签字外的全部受降事宜。直到9 月8 日,机构随何应钦一同飞往南京。

70 多年过去,当年的新闻如今成为研究芷江受降这段历史的珍贵史料佐证。芷江受降终结了14 年抗战,也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历史事件,1946 年国民政府曾进行了受降城的建设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仅建成了受降纪念坊一座。1966 年,受降纪念坊遭到损毁。1985 年芷江恢复了受降纪念坊并划定12 亩建设受降旧址。历经三十余年发展,芷江持续推动“旧址+纪念馆”的硬件设施打造,形成了一园三馆(和平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300 亩的规模。2005 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弘扬着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海内外游客展示着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走向胜利的民族荣光。

注释:

[1]韩文宁:《战区大受降》,南京出版社2016 年版

[2]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3]罗玉明:《芷江受降简论》,《怀化学院学报》2005 年第12 期

猜你喜欢

何应钦总司令芷江
身体的“总司令”——神奇的大脑
难忘芷江红
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越南战争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上将
“沙漠之熊”——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
陈纳德在芷江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主战动机之辨析——对“取蒋而代之”论的质疑
朱德总司令运筹攻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