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泥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022-01-07刘美双

名家名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彩塑泥塑艺术

刘美双

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其原料非常简单纯朴,以寻常的泥土来捏造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儿童玩耍的泥哨,还是寺庙道观中严肃的神像,都能看出泥塑的艺术美。泥塑造型多为手工或模具制作,是人类朴素艺术创作方式的凝聚,也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泥塑艺术具有史前文明到现代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民间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都是泥塑的一种艺术化的体现。

一、泥塑艺术的起源

中国泥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出土的文物能够证明,泥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除河姆渡文化遗址和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泥猪、陶羊等文物以外,两汉墓葬中也发现过很多陶兽和陶俑等工艺品,包括秦陵兵马俑等都是泥塑艺术品,而且也能够确定是当时那个年代的艺术产物。许多寺庙至今也保留着历代的泥塑神像,这些地方甚至因此成为当地的旅游、朝拜之地。出土的泥塑工艺品也是一种图腾文化的体现,是原始社会最初的信仰,原始部落中的不同氏族都会有不同的图腾,图腾多以动物或植物为主,图腾被视为圣物,图腾中的动物是严禁捕杀的。

古代社会的丧葬习俗中涉及许多丧葬品,其中陶俑代替活人陪葬,不仅满足了当时殡葬的要求,同时也保护了生命,也是当时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泥塑艺术品也用作祭祀、寺庙神像等方面,这也是泥塑艺术得以发展和传承的关键,寺庙泥塑多为大型人像、神像泥塑,多由黏土雕塑而成,也可以设计内置架构并外敷黏土,发展至今仍然具有艺术观赏性和文化传承意义。

二、泥塑艺术的发展

根据有关的寺院彩塑资料了解到,佛教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我国,而彩塑佛像在传统泥塑艺术之上充分吸收了外来雕塑艺术的特点,使得中国泥塑艺术变得更具神韵,泥塑艺术由新石器时期到汉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具有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技艺。汉代时泥塑非常盛行,现今很多考古工作中发现的两汉时期墓葬文物不计其数,汉代泥塑多以动物为主,其中多以陶俑、陶兽等为主,这个时期的泥塑艺术创作就已经有了手捏和模制两种,丧葬习俗中陪葬品的习俗一度也为泥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到了唐代,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已经到达顶峰,并且当时寺庙众多,唐太宗崇尚道教,武则天推崇佛教,这使得泥塑艺术的需求也有了显著提高,泥塑艺术获得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自此泥塑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

唐朝素有“雕塑圣手”之称的杨惠之与其著书《塑诀》是唐朝泥塑的重要代表,《塑诀》是杨惠之对泥塑工艺的总结,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探讨雕塑理论的文献著作,但遗憾的是《塑诀》已失传。在唐代民间泥塑中也开始兴起一种小型的真人肖像泥塑,在《景德传灯录·慧能传》中就有记载:“有蜀僧,名方辩,来谒师,云‘善捏塑’。师正色曰‘试塑看’,方辩不领旨,及塑师真,高七寸,出尽其妙。”其大意为一名叫方辩的僧人,前来拜访慧能大师,方辩说他会塑像,于是慧能便让他塑一尊像试试看。于是方辩就为慧能塑了一个真人像,高七寸,惟妙惟肖。从这里就能看出,唐朝时期泥塑艺术就已经达到了能塑真人像而且惟妙惟肖的境界。

手工业、商业发达的宋朝,“瓦肆”(类似于商业街)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泥塑艺术的发展也十分繁荣。以宗教为题材的佛像十分盛行,而其他的大小型泥塑玩具商品也成了人们生活中的点缀。从宋代开始,泥塑逐渐商业化,有了专门从事泥塑行业的人,在《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等中也提及了“抟土塑型”。关于民间泥塑彩塑艺术的记载非常多,出现了很多民间泥塑艺人。

宋代兴起了一种泥娃娃的玩具,甚至出现盛行泥娃娃的地区——杭州砖街巷后来更名为“孩儿巷”。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立春前一天,开封的艺人卖小春牛等动物造型的彩塑艺品,并且在宋朝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以泥塑艺术为题材的内容,这也说明泥塑艺术已经充分融入了普罗大众的生活之中。

宋代也流行一种叫做“摩喝乐”的玩具,人物表情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而且对服饰方面的细节呈现更是多姿多彩,常在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乞巧节上市。泥塑的各种小娃娃,大多身着红色背心(肚兜)。原本乞巧节在唐代便是拜星乞巧的节日,但到了宋朝时却有了很大改变,节日气氛更加浓厚,也加入了很多新鲜事物,“摩喝乐”就是其中一种,也深受宋朝人们的喜欢。至于“摩喝乐”出现于宋朝的起因则有一定争议,有人说来源于佛教,也有说与习俗“化生”有关,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关于佛教的莲花生子,以及传统习俗中“莲生贵子”的说法。

明清两代的泥塑艺术更加灵活多彩,也涌现出了许多精益求精的泥塑宗教造像,如山西平遥双林寺的佛像泥塑,不仅姿态万千而且风格独特,但清代中期之后也出现了很多过于求精而缺乏灵气的泥塑作品。

《福娃娃》

《福星到》

明清时期,泥塑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出现了很多泥塑产地,比如天津、无锡惠山、陕西凤翔、河南浚县等。明朝时期的曲牌《捏泥人》表现出了泥塑艺人与孩童们之间的日常生活,孩童们可以用一些首饰或其他物品来换泥塑玩具,而这一习俗至今在一些北方的集市庙会中仍然存在。

清朝康熙年间社会安定,江南苏州等地十分富庶繁华,在泥塑艺术上,苏州与扬州凭借精妙的泥塑工艺而名扬天下。其中苏州捏像与泥塑玩偶、面塑人像独具特色,捏面艺人走街串巷,泥像技术传承至今,享誉中外。

清朝末年时,北方的民间泥塑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北京民间泥塑“兔儿爷”的形象不仅深入人心,而且也有着深刻的寓意,通常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而这时被称为“泥人张”的张长林大师,泥塑手法堪称一绝,据说只需当面与人攀谈,抟土塑型瞬息而成,而且神情惟妙惟肖。

清代以后的民间泥塑作品有很多都被留存至今,如天津“泥人张”的泥人彩塑就保留至今,民间泥塑发展到现代时逐渐走向“雅化”,并且受以往宫廷艺术的影响,在保留以往很多创作技法的同时,创作的题材也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不论是秦陵兵马俑还是“摩喝乐”“兔儿爷”,传统泥塑艺术仍然保留着质朴且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泥塑艺术经过不断的发展越来越精妙。

猜你喜欢

彩塑泥塑艺术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泥塑作业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