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研究

2022-01-06黄嘉清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练习曲谱例李斯特

黄嘉清

(梧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19世纪匈牙利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创建了交响诗;他的作品具有柔美、细腻、精致的特点,同时还包含了浓烈的民族色调,非常具有表现力,他的作品完善了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也使作曲更具有多变性。他的钢琴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形成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无论在钢琴作品创作上,还是在钢琴演奏上,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音乐作品在浪漫主义时代十分具有代表性。

一、《叹息》的创作背景

音乐会练习曲《叹息》创作于魏玛时代,李斯特在宫廷负责音乐指挥期间,是他人生巅峰的时候,是李斯特在魏玛时代最经典作品之一,也是练习曲的体系改革的标志,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技巧与理论,十分地注重艺术表达的延伸,将诗的美感融入作品中,给枯燥无味的练习曲注入了新的能量,让练习曲具有了生命活力,同时还丰润了练习曲的想象力。它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

二、李斯特练习曲《叹息》的音乐风格分析

音乐会练习曲《叹息》是一首单三部曲式作品。主要是ABA的结构,再加上引子、连接、结尾和补充等构成的完整的曲式。它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很好地展示了乐曲和“诗意美”的结合,并在创作中将音乐与人完美结合在一起。作品表现出以人为形的构思特点,作品里每个音符都给人一种悲伤无奈的情感,宛如一声声的《叹息》,诉说着自我的情怀。作品具有以下的音乐风格。

(一)钢琴的标题性音乐

李斯特是标题音乐的激情倡导者。他写作时依照标题能够按自我的想法去构想作品,并让听众去按照标题的提醒去倾听作品;他迫切地想把每个音区的音色作用都发挥出来,把不同音色之间的独特效果都一一做出对照效果。李斯特觉得文学的指引是突出音乐内容理解的重点要素,重新审视音乐和文学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完美整体就是“音乐和标题”相统一的结果,他把标题音乐的准则与涵义引向深化,但音乐还是占重要位置,文学只是了解音乐主题目的而不是本末倒置。他觉得美学更适合标题音乐也在其范围内,因为标题的音乐形象显明,表现出的音乐十分精彩,容易被观众接纳。其作品独特的作曲方式把标题音乐的内容展现了出来,使得他的音乐更具备诗意,亦同标题一样,看到就知道观众接下来听到的内容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感受[1]。

例如《叹息》中使和声色彩明显的办法就是用离调和弦,让音乐更具张力和感染力,从而具备标题性音乐的特点。

谱例1:

《叹息》中由 属56和弦/下属II级和弦下进行到下属性质的II级和弦是离调和弦的使用,而后形成了半跳音进行的旋律,进行到了附属和弦,使得旋律增多了神秘感。

(二)钢琴的交响化音响

李斯特交响乐的构思方式,并以此来创作钢琴音乐,让交响化音响辉煌旷阔,使得音乐作品具备豪爽、直白、激情的独特音乐风格,属于钢琴的音响完整体现,又有同于其他乐器化的乐队多层次的交响化效果。李斯特自己的交响诗将诗的内容和情感融入交响曲中,从而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曲的含义,为其他乐器展示出了新的艺术手法,也使用了单个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的创造手段,对后来的音乐写作者的音乐创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李斯特的眼里,钢琴就是一支声部齐全的交响乐队,交响化的音响处理让人感受得到李斯特的音乐艺术。

例如,谱例2中的左手非连奏八度。四分音符的非连奏八度级进,有往上走的感觉,强音记号让其重的同时,让人有着直观的辉煌绚丽的音响效果感触。

谱例 2:

(三)钢琴演奏的炫技性

李斯特的很多钢琴作品有着许多别具一新的演奏技巧。例如谱例3中的半音阶级进[2]。此乐句中的半音阶级进,由快速到慢速,从急促到轻缓,情感跌宕起伏,音响效果明显。对手指的控制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还要求从力度、速度、音色上面处理该半音阶,这一技巧有着一定的难度,要求演奏者自身的基本功非常过硬。这一片段体现了李斯特钢琴演奏作品的炫技性。

谱例3:

再例如,谱例4中的这一片段的远距离转换。在《叹息》再现部分与尾声交接处,有一处La音的急速移动,以及同指连换。La音在不同音区的跨音区转换,需要准确的落键,有一种在琴键上面飞翔的感觉,这一技巧也同样要求演奏者的身体控制保持得很到位。同指连换则需要用指尖的弹跳来完成。这个技巧同样是李斯特钢琴作品的炫技性体现。

谱例4:

(四)音乐创作风格的独特性

在《叹息》这首作品里,肖邦作品对李斯特的帮助很大,以至于他更注重对钢琴音色的发挥,在其音乐形象中将民族特色、多元化的乐器、文字的艺术旋律特点融入其中,让他们一度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就像海浪一样,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力量,成为一个充斥着自己特点的艺术形象。这首乐曲作品是李斯特通过精心设计而创作的,无论从音域的使用宽度,还是一些华丽的装饰音,无不把他独有的创作特性展示给世人,而后让这首《叹息》也充满了他的特性。例如音域的扩展,在很多地方都几乎横跨整个键盘,所用的音域很广,使得音响效果非常震撼。

谱例5:

从以上谱例可以很直观地看出音域的使用很广,几乎跨越了整个键盘,从而体现出李斯特在创作风格中的独特性。

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将炫技技巧和情感处理融为一体,是音乐与炫技技巧融为一体的代表。有着十分完美的统一性,使得综合艺术的色彩更加丰富。与此同时还渗透出了李斯特的艺术倾向改变,侧面地表达出他是个情感细腻的人。音乐会练习曲《叹息》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钢琴艺术的新天地。

三、李斯特练习曲《叹息》的演奏分析

(一)旋律方面

旋律是将距离、时值、强弱等不同的音一起构成的线条,是建立音乐形象的众多要素之一。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中的旋律跌宕婉转,是李斯特音乐风格与众不同的地方,依据演奏者演奏时的个性化的构想,将同一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这首作品中,先以连串的琶音把人带入了情景,像涟漪一样的荡漾着[3]。例如谱例6,在乐曲的引子部分,先以琶音的方式出现, 在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都是使用贴键的弹奏方式来实现的。头音小指顺着手指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划圆到达右手小指,手指、手臂、手腕呈一体,动作协调配合,触键均匀,两大拇指衔接要紧密,同时轻踩踏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要有足够的歌唱性,使音乐绵绵不断,如起伏的海浪,使得旋律充满诗情画意。

谱例6:

在谱例7中,表现出了痛苦等心里变化的同时给人一种叹息的旋律感觉。这里采用了双手穿插的演奏方式,使用了三度音程的双音弹奏,演奏这一部分时,要控制音色、力度,注意其变化,主要是听音的质感和音色,手腕必须放松,右手用手尖弹跳的方式触键,左手贴键弹奏,同时用耳朵倾听,整齐的三度音最具有表现力,才能完成这段旋律,使得其情感丰富。

谱例7:

(二)节奏方面

《叹息》在节奏方面,创作者有着奇妙的构思,节奏亦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独特性。例如谱例8中,伴奏和旋律没有形成固定的节奏对拍,以七连音的方式破坏了节奏的稳定,让人有了自在、无拘无束、慵懒的感觉。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应该确定旋律高声部的节奏,以七个音为一组的方式去弹奏,突出旋律声部,让伴奏声部的自由的感觉融入到主题的叙述中。弹奏时,双手的衔接要十分的密切,如海浪绵绵不断的起伏。伴奏声部要用手臂带动手腕和手指来演奏,让声音尽可能的柔弱。

谱例8:

例如,谱例9中,则呈现出了附点和复合附点节奏。伴奏声部是由六连、七连音构成。其中附点节奏音和六连音相呼应,而七连音所对应则是复附点节奏,该节奏不需要根据预定节奏演奏,可用相对自由的速度演奏。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自由对比的感觉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第十一小节的最后一拍,是一个复附点音又是延长音,这个fa在呈现段中将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弹奏到这个音时,去回忆一下这首曲子的名字——《叹息》,这个音的出来就如一声叹息,长叹的感觉描绘了这首曲子的形象特点,处理这个音的时候不能过长或过短,否则会失去整个意境。

谱例9:

散拍子对《叹息》这首作品的演奏有着很好的体现,散拍子是由半音阶的上行音或下行音组成,例如谱例10中,这里的半音阶开始速度就非常快,转瞬即逝,结尾处的休止让人意犹未尽。快速跑动需要手指的良好机能与配合,同时旋律上行的稍加速与渐强,下行的渐弱处理,演奏者需要对节奏把控非常清楚。

谱例10:

总体来说,节奏是演奏的基础,要做到节奏的顺畅运用自如,演奏者也必须有扎实苦练的基本功、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对乐曲的了解、对情感的处理和艺术追求等。

(三)技巧方面

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技巧虽然并不深奥,但却同时整合了许多的技法。技术是音乐的化身,因为技术的完善可以充分体现音乐的美感,而如何将技术融入音乐是每个钢琴演奏者都必须探索的过程。在《叹息》中,琶音、八度、双音、半音阶快速级进等占了很大的比例。

《叹息》是一首由各种琶音组成的练习曲。在旋律部分中提到了开始部分的琶音技术,并且与中间部分的开始部分的琶音部分不同[4]。如谱例11,中心主题由右侧的琶音主导,宽广而史诗般的音乐风格与左侧的主旋律部分一起演奏。有着十分突出的交响化音响效果,使得音乐色彩丰富。弹奏这一部分的时候,由于右手琶音有几处双音的地方,所以须要通过手腕、手臂的自然给予手指力量,并同时配合大拇指的转指的动作,一气呵成,要求有力且连贯地完成这里的技巧部分。

谱例11:

谱例12在中段的第一次收尾的位置,最后一拍是用疾速的双手穿插来实现弹奏琶音,速度上有变动。弹奏这一部分的时候,节奏先要统一,速度渐快,双手衔接处要均匀,不要过重或过轻,手指贴键弹奏手腕要求放松,双手交叉时运用身体的上臀和手肘的力量来带动音的衔接和跑动。音色要清脆,干净利落。

谱例12:

除了琶音以外,钢琴的演奏中双手交替的技巧也非常重要,需要动作协调,同步进行。如谱例13,采用了反手方法,在左手演奏高音八度音后,它很快恢复了低音并演奏了琶音。主旋律声部在左右手八度中演奏。在八度弹奏中要求手指放在琴键上按住八度,手腕做“提起”“放下”的动作,用手指的指腹触摸按键。左手的八度音程跨越需要快速找到高音位置。并尽可能贴键弹奏,使音乐连惯,合理地运用踏板尽可能将连绵、抒情的感觉营造出来。

谱例13:

最后,半音阶的级进在这首作品中尤其重要,出现在华彩乐段中。例如谱例14,半音阶的性能是明确和一贯的,声音清晰[5]。放松是演奏半音阶的关键。半音阶的练习是基本功的练习必经环节,指法的正确极其重要,练习时需用心和耐心。同时,演奏者需对手指控制能力十分到位,要求从力度、音色以及速度上做出对比,同时要用颤踏板,耳朵也要分辨出来其不同之处,要声音颗粒而富有光彩,和声不浑。

谱例14

四、结语

要演译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的音乐艺术,需要对其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作品曲式进行深度了解、分析,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只有了解音乐语言的“叹息”的涵义,再去分析其中的“一声声叹息”,了解诗歌和钢琴的完美结合的音乐风格。通过对练习曲《叹息》的研究,让我们深入了解李斯特作品的艺术性,同时也能慢慢地走入李斯特的钢琴世界里面,在演绎的时候就能更加重视音乐表现,抒发个性化情感,使音乐具有诗意的色彩并充盈着丰富的想像。

猜你喜欢

练习曲谱例李斯特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绘事感言
保持肃静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