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盛油早1号的选育

2022-01-06侯国佐朱文秀

贵州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角果分枝单株

侯 燕,侯 剑,侯国佐,向 阳,朱文秀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油菜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8)

0 引言

【研究意义】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杂交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在油菜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油菜不育系主要有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因其具有恢复源广、不育性彻底且稳定、不受环境影响以及易选配强优势组合的特点而备受油菜选育者的青睐[1-3]。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又分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前者不育系中包含有50%的可育株,在生产杂交种时必须在开花前将其拔除,而后者可实现100%的不育,减少制种过程中拔除可育株的环节,节省劳力投入,因此,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的育成可实现油菜制种的轻简化操作。【前人研究进展】经多年研究,先后育成油科1号[4]、翔油1号[5]、油研 2013[6]、油研998[7]等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应用于生产,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的生产应用大大减少了制种成本并提高了种子质量,对油菜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研究切入点】目前,生产上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还不丰富,尤其是适宜贵州推广应用的品种不多,加之贵州油菜-水稻水旱轮作制度下要求油菜生育短以解决茬口矛盾,因此,适宜贵州地区种植的早熟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更显稀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全不育系Q0152A为母本,恢复系J62为父本配制选育成功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盛油早1号,于2018年8月通过贵州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020年7月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10号)。该品种具有早熟性好、高产稳产、低芥酸、低硫甙及抗病等特点,适宜在贵州省全地区种植,可有效解决贵州油菜-水稻水旱轮作存在的茬口矛盾,并发挥制种过程中隐性核不育三系亲本不育性彻底的优势,实现杂交油菜制种的轻简化操作。

1 亲本及组合的选育过程

1.1 纯合不育系C01A

1.1.1 选育过程 纯合不育系C01A是以纯合不育系C389A为母本,中油杂2号F2代为父本杂交转育分离选择而成,其中C389A是从皖油18号(隐性核三系杂种)后代分离选择而来,其材料茎秆坚硬,分枝多,结实好,熟期早;中油杂2号F2是由中油杂2号经世代分离其育性稳定不再分离不育株的优良材料。其丰产性好,含油量高。转育过程:1)2006年春季用纯合不育系C389A作母本,中油杂2号F2代作父本杂交,种植F1自交后再种植F2,F2代种植群体250~300株,花期套袋自交100株,其中选择65株留种备用。C389A是已经稳定的隐性核不育三系中的纯合不育系。中油杂2号F2是由中油杂2号分离出来稳定的具备优良经济性状的材料。2)用65株的部分种子与临保系L1702相间种植,行比为1∶5;初花期调查不育株率,有13个株行不育株率达25%。拔出全部可育株和表现为全可育株行,成熟后收种备用。3)将收获的13个与临保系制种的种子与恢复系F17相间种植,行比为1∶4,母本条播不匀苗。花期调查有4个株行表现为100%全不育。同时拔出其余有可育株的全部株行,成熟后收种备用。同年在株行试验中种植上年与临保系L1702制种中不育株率表现为1/4(即25%),且在育性鉴定中不育株率又表现为100%不育相对应的F2的4个单株,花期成对测交25个组合。4)种植与恢复系制种的4个组合,成熟后有2个单株生产力比油研50高15%以上。同年在株行试验中种植上代单株生产力比油研50高15%以上相对应的2个株系共9个成对测交组合。花期调查表明,有6个组合出现50%的不育株,将3个性状好的株系每个成对测交获得8个组合。5)第2年,通过品质分析选择4个成对测交组合种植,花期选均表现50%左右的不育株,选择2个植株综合性状好的株行进行测交保持。下代继续种植观察并继续测交保持,连续2~3代即转育成新的纯合不育系C01A。

1.1.2 特征特性 中熟偏早熟类型,分枝多且长,籽黑色,秆坚硬,抗倒性较好,苗期长势强。株高150~170 cm,一次分枝9.7个。单株有效角果406个,每角果粒数20.3粒,千粒重4.2 g。芥酸含量0.52%,硫甙含量小于29.23 μmol/g·饼,含油率43.23%。

1.2 临保系L52B

1.2.1 选育过程 临保系L52B是由临保系L01B分离早熟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转育过程:1)2006年春季用含油量为38%的已知的油菜临保系1098-33为母本,与含油量为46%的高油分的常规材料827R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种子。827R是由油研10号母本82278A可育株经世代分离其育性稳定不再分离不育株的优良材料。临保系1098-33是由已推广应用的油菜隐性核三系杂种(皖油9号)后代分离选择而来,该材料植株秆硬、分枝多,但油分含量低。2)将收获的F1代种子种植成株行,花期套袋自交后,得到F2代种子。3)将F2代种子种植成株行,花期调查各株行育性,筛选不育株率为3/16的株行,将不育株率为3/16的株行中的可育株套袋自交,得到F3代自交种子;同时用已知的油菜纯合不育系为母本,与不育株率为3/16的株行中的可育株分别成对测交,分别得到各可育株的F3代杂交种子。4)将F3代杂交种子分别种植成鉴定株行,每行不少于200株,采用条播不匀苗方式。花期调查各鉴定株行的育性,筛选育性为全不育的鉴定株行,并找到相对应的F3代自交种子。5)将F3代自交种子种植成株行,花期自交,获得F4代自交种子。用已知的油菜纯合不育系为母本,与F3代自交种子临保系成对测交,获得F4代杂交种子。6)将F4代杂交种子种植,每行不少于200株,采用条播不匀苗方式。花期进行育性鉴定,并筛选育性为全不育的鉴定株行,找到相对应的F4代自交种子,即为新的临保系L01B。7)种植上代在L01B株行中选择的早熟单株,其中杂交组合仍采取条播不匀苗,花期进行育性鉴定,自交种的株行进行选株自交。通过育性鉴定,选择整个株行表现100%不育相对应的自交种株行,收其自交单株种子再经室内考种分析优种选优。经过2~3代整理,最终得到新临保系L52B。

1.2.2 特征特性 甘蓝型,中熟偏早熟类型,分枝多且长,籽园,皮光滑浅黄色,叶柄长无裂叶,苗期长势强。株高223 cm,一次分枝11.5个。单株有效角果556个,每角果粒数19~21粒,千粒重4.5 g。芥酸含量0.62%,硫甙含量小于20.16 μmol/g·饼。含油率49.12%。抗倒性抗病性较差。

1.3 全不育系Q0152A

1.3.1 选育过程 全不育系Q0152A是以纯合不育系CO1A为母本,临保系L52B为父本杂交制种而成。其原理如图1。

图1 全不育系Q0152A的选育原理Fig.1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full sterileline Q0152A

1.3.2 特征特性 甘蓝型,中熟偏早熟类型,分枝多且长,籽粒黄褐色,茎秆坚硬,抗倒性较好,苗期长势强。株高160~180 cm,一次分枝8~11个。单株有效角果400~500个,每角果粒数18~20粒,千粒重4.05 g。芥酸含量0.62%,硫甙含量小于28.23 μmol/g·饼,含油率43.52%。

1.4 恢复系J62

1.4.1 选育过程 2009年春季在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试验基地,用早熟双低恢复系J51与高油分双低恢复系J24进行杂交。各生育期优选长势整齐一致的株行套袋自交,收获后进行品质分析,选择其硫甙和芥酸低、含油量和种子蛋白高的单株材料下年种植。经过4年5代的定向选育,于2012年春育成双低常规油菜品系J62。

1.4.2 特征特性 甘蓝型,较早熟,苗期长势一般;分枝少且长,籽粒黑色;叶色较深,植株高大,株高222 cm,一次分枝9.2个。单株有效角果462个,角果长6.9 cm,每角果粒数21.5粒,千粒重4.6 g。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28.54 μmol/g.饼,含油率47.4%。

1.5 组合配制

盛油早1号(试验代号HZ-10)是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Q0152A与恢复系J62配制的早熟杂交油菜新组合。测配组合开始于2012年春,2012年秋进入组合观察,2013—2014年进入预备试验,2014—2016年进入新品种比较试验,2016年完成品种比较试验,2018年8月通过贵州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020年7月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10号)。

2 盛油早1号的特征特性

2.1 农艺及经济性状

盛油早1号为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子叶肾型,幼苗半直立,匀生分枝,茎秆绿色,浅裂叶,对生2~4裂,叶色深绿,中等厚薄,顶片大而圆,叶缘锯齿较明显,茎叶均无刺毛而具蜡粉。在种植密度2.5万株/667m2的条件下,成熟期平均株高168.45 cm,一次有效分枝高103.4 cm;一次有效分枝5.85个/株,比对照黔早1号多0.25个/株;主序长51.4 cm,结角果密度1.19个/cm;单株有效角果平均218.2个,比对照黔早1号多13.4个;每角果粒数20.71粒,千粒重4.23 g,单株产量12.49 g;生育期平均197.8 d,比对照黔早1号早1.3 d(表1)。

表1 贵州省联合鉴定试验盛油早1号的经济性状Table 1 The economic traits of Shengyouzao 1 in combined qualification test of Guizhou Province

2.2 抗性表现

在贵州省油菜新品种菌核病病圃的抗性鉴定试验中,盛油早1号菌核病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6.59%和11.68,比对照品种黔早1号分别低5.91%和4.65;相对抗性指数为-0.39,抗病等级为低抗。盛油早1号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品种黔早1号。

2.3 产量表现

2.3.1 预备试验 在2012年的组合观察试验中,组合平均产量168.23 kg/667m2,比对照品种黔早1号增产21.56%。2013—2014年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184.56 kg/667m2,比黔早1号增产18.57%。2014—2016年的组合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172.5 kg/667m2,比对照黔早1号增产6.1%;平均产油量79.28 kg/667m2,比对照黔早1号增产14.4%。

2.3.2 联合鉴定试验 2016—2018年的试验中,平均产量160.45 kg/667m2,比对照品种黔油早1号(CK1)增产3.23%,比平均对照(CK2)增产3.65%;平均产油量67.46 kg/667m2,比黔油早1号增产7.09%,比平均对照增产1.54%(表2)。

表2 贵州省联合鉴定试验盛油早1号的产量及产油量Table 2 The yield and oil yield of Shengyouzao 1 in combined qualification test of Guizhou Province

2.4 品质性状

经农业农村部油料检测中心分析(表3),盛油早1号含油率为42.01%,芥酸含量0.176%,硫甙含量34.98 μmol/g·饼。与黔早1号相当,达到双低标准。

表3 贵州省区域试验盛油早1号的品质指标Table 3 The quality index of Shengyouzao 1 in regional test of Guizhou Province

3 盛油早1号的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移栽;直播10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中等肥力移栽密度为1万株/667m2,直播密度为1.8万~2.5万株/667m2。

3.2 科学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早施重施底肥和苗肥,增施磷硼肥。底肥、苗肥、薹前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50%、30%、20%。一般而言,生产200 kg菜籽需纯氮15~20 kg、过磷酸钙20~25 kg、氯化钾5~10 kg和硼肥0.25~0.5 kg。冬前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3.3 适时收获

主序角果变黄时或主序中部籽粒变黑时,可进行人工或机械割晒,后熟完成后进行人工或机械脱粒。全株完全黄熟时,可进行机械化联合收割。

猜你喜欢

角果分枝单株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基于光谱反射特征的油菜角果成熟指数构建
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一株吊兰
兴化市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氮水平对小菊“东篱秋心”分枝和开花的影响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