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听松风动寥泬
——读马麟《静听松风图》

2022-01-05朱相谌

老年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流泉松风高士

□ 朱相谌

马麟,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216-1256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之子,授画院祗侯。马麟家学渊源,擅花鸟、人物、山水,用笔圆劲,画风秀润。其画作深受皇室青睐,宋宁宗、宋理宗等帝、后多作激赏,于画轴上常有题句。传世画作有《芳雨春霁图》《层叠冰绡图》《静听松风图》《暮雪寒禽图》《夏禹王像》《橘绿图》等。

高士,指志趣、品行高尚的人,在中国传统人物画、山水画等画科中屡有呈现。画者借笔下高士之观月、望瀑、听风、抚琴等,以或潇洒恬静、或放浪形骸、或遗世独立的魏晋式风流,展示其绘画旨趣和诗性审美。

马麟身处院体画迈向文人画的转型时期,既具备画院创作的经验,又富有文人的才情,在“诗画一体”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诗意盎然的笔墨语言。他在《静听松风图》中所描绘的高士,不同于其他山水画中作为点景的人物。此画中的景物布局,都是围绕高士“静听松风”这一主旨进行的。《静听松风图》丰富了“一主一仆,流泉松风”的高士图式,对元、明两朝山水画题材的选取和构图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静听松风图》,是最具马麟“温润优雅、文气洒脱”绘画风格的巨幅佳构。从画轴右上角宋理宗御笔“静听松风”和左下角落款“臣马麟画”可以看出,此画为应诏之作。画中高士以硬边漆纱巾、白衣、高墙履、拂尘、麈(zhǔ)尾等经典隐者物象和袒露胸襟、屈膝倚松的经典隐者姿态出现,营造出高蹈远引、寄情山水、游心丘壑的画面氛围。

此作画苍松两棵,枝干遒劲,屈曲盘结,构成画面的主体景物。马麟承继其父马远“一角半边”的笔法,对松树不画顶、不写脚。向右飞扬的细枝藤蔓,则昭示了松风的存在和方向。在两树间横卧地面的树干上,斜坐着一位细目长须、仙风道骨的高士,作侧耳倾听状,好似正在流泉潺湲中追辨松声之源,又因太过入神,连拂尘掉落都不知。旁边一童子手持麈尾静静侍立,生怕惊扰高士。远处峰峦用淡墨染出山巅的轮廓,迷离空蒙,以弱化背景而突出苍松、山石与高士。

此作构图成上下相对的三角形,于稳定之中不乏动感。画中山石以小斧劈皴画出,树干以浓墨线密皴,细枝用笔柔挺,远山取线条勾勒,高士衣纹秀逸流畅。于是,松清、泉曲、风高、山远,使画面有了秀润冲和、清丽幽邃的意境。

绘画,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艺术,如果要表现音色,必须将声音转化为图像,形诸视觉,才会被观赏者感知。细观《静听松风图》,特别要注意画面中透露出来的音乐之美。作品通过对藤蔓摆动摇曳、流泉荡漾迂回、高士睥睨凝听等画面元素的描绘,展示出松风从隐性到显性、松涛由“不可见”到“可见”的状态转化,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枝丫藤蔓因风而动,对比出山石虚谷的沉穆,而沉穆又衬托出松风流泉的清越。这种以动写静、寓静于动的艺术手法,于清疏简洁的笔触和圆劲秀逸的线条中升华了“静听松风”的立意,凸显了外在物象的清泠旷逸和高士内心世界的恬淡自适,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立于这幅画前,观赏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也能“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更听松风动寥”(释可湘),如图中高士一般啸傲林泉。

《静听松风图》南宋·马麟 绢本设色 226.6cm×11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流泉松风高士
钻石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闲心
闲情
闲情
登翠微峰
山居
云台山红石峡
过长春庙
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