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促进消费 释放增长潜力

2022-01-05李冬新

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财产性居民消费供给

■ 李冬新

作者系北京紫软至诚科技有限公司CFO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直接措施在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水平,根本在于提振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容量,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以及完善社会保障等。总之,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

一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提振经济增长,保持必要经济增速,增加就业吸纳能力。居民收入增长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发力新基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一代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扩大就业容量,通过产业发展创造大量中高收入就业机会。

结构性减税降费。中小企业是保障居民就业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受到上游成本上升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增大减税降费力度,是保障民生就业关键。另外,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减税、退税力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二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共同富裕。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结构比金字塔形或哑铃形更有利于消费。通过完善三次分配体系,将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例如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完善税收体系,健全以所得税、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考虑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鼓励慈善捐赠事业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升居民消费倾向。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避免高房价挤占居民消费空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尽快推出房产税,加大保障性租赁用房的供给,实行人地挂钩,培育长效化的租赁住房市场,缓解住房压力。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首先推动城乡二元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转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其次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创造更多的适合家庭财富管理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构建强大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减缓居民在医疗、养老育儿、教育方面的压力。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进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医疗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利率水平。放低准入门槛,加大金融机构竞争,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对于背负房贷压力的广大居民而言,降低利率有助于提高消费倾向。

提升消费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刺激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通过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的供给,引导高端消费回归国内。发展服务消费,加大消费者保障力度。

猜你喜欢

财产性居民消费供给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
居民消费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