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增长新动力健康发展

2022-01-05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升级转型疫情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刘 锋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工作室研究员 聂天奇

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具体来看,2021 年中国经济整体保持正向增长势态,前两季度在进出口强劲拉动下经济增长反弹强劲,在2020 年的基础上向好发展,展现了我国经济基本面的较强韧性。进入第三季度后,进出口增速开始从高点回落,投资与消费增长乏力,加上大宗商品涨价和三次产业增长结构调整,使经济运行面临一定压力,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至4.9%,预计全年增速在8%左右,两年复合增长率仍未回到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经济全面复苏仍有一定距离。

展望2022 年,经济发展形势复杂,面临较大风险与挑战,经济增长结构和增长速度或将“调速换挡”,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望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重压力”背后的风险与挑战

结合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观察,出口降温、投资意愿降低、消费增长缓慢,三次产业非均衡增长以及大宗商品涨价,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显著。当前新一波疫情来袭,多国重启封锁政策,或将延缓全球经济恢复的进程。如果2022年新一波疫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经济复苏轨迹或将延续,但仍将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

伴随本轮新冠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来袭,各国对疫情的防疫政策出现新的变化,给2022 年全球经济的走向带来不确定性。得益于我国疫情的精准控制,全球贸易需求推动中国出口增长迅猛,2021 年1 月—11 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达35.39 万亿元,同比增长22%。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将难以持续。一是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在特定时期异常增长的外需不可持续;二是伴随各国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速、特效药研发上市,各国群体免疫屏障逐步建立,海外生产能力将逐步恢复,货物出口面临的竞争加剧。

伴随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2022 年应做好防疫效率的提升,将疫情防控的短期出口优势转向进一步畅通内需的堵点,利用科技手段降低社会运营成本,减轻疫情对人流、物流、餐饮、旅游、运输等行业的影响,加快疏通由于防疫措施产生的经济运行堵点,持续释放国内消费的增长动力。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全球关注,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背景下,需要加速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成本。中长期来看,中国对“双碳”政策的落实将促进新能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环境治理成效,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短期来看,能源转型升级将带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也将波及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一是当前对高污染、高排放能源的压控将造成能源供给短缺;二是能源转型过程中,对就业人员的转型、落后产能的拆迁、污染的治理、新能源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时间,同时又难以在短期产生经济附加值;三是政策推行早期,新能源技术尚不成熟,体量较小,对相关领域的投资短期内难以快速转化为有效产能,传统能源的供应缺口难以弥补。

针对2021 年部分区域由“能耗双控”引起的供给冲击,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防止指标简单层层分解,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与此同时,在科学推进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应做好对绿色资产的资本化支持,通过债券、股权等形式加快绿色资产成为可定价、可流通资产,利用市场手段加大资金对转型的倾斜力度,提高“双碳”政策实施效率。

2022 年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产生了强大冲击,多地出现的供给问题致使全球各经济体开始反思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问题,加速了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的重构;二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能源、矿产、粮食以及核心技术等资源进口需求量较大,在国际经贸体系的不确定性加剧情况下,容易形成制约经济发展的阻碍。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与对外开放程度,主动对接高标准的国际规则;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稳定企业家和广大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大力培育内需的进一步复苏,加强补短板领域的产业建设,引导出口企业的产能调整,促进形成经济“双循环”格局。

经济增长迎“调速换挡”和“动力转型”

面对2022 年的机遇与挑战,在增速换档的同时,经济增长结构也将呈现一定变化。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但至触底仍有距离,2022 年保障房、长租房政策也将对行业形成一定支撑,同时,新基建特别是软性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生物医疗、新材料、消费升级等产业投资有望成为2022 年拉动投资增长主力,预计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与2021 年持平;消费领域,预计CPI 仍将进一步上涨,在收入端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滞涨与结构性失衡仍将持续,内需仍将延续修复状态,短期内难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预计2022 年增速在5%左右;进出口方面,出口贸易增速受海外产能恢复与关税上升影响进一步降温,预计增速在4.3%左右,进口贸易预计将得到国内工业生产及消费反弹的一定支撑,维持在10%附近。

造成消费增长疲软以及投资增速放缓的因素在短期内仍难改观,同时2022 年进出口增速将面临进一步压力,从而经济增长动力整体仍将处于恢复状态,预计2022 年GDP 增速将在5%左右。

从2021 年经济数据来看,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已崭露头角,产业投资增速显著提升,但作为2022 年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兴产业由于整体占比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不够显著、见效缓慢。2022 年经济增长要实现“稳中求进”,不但要发展培育新技术产业,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体量大,大规模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果显著、见效较快。因此,要保障2022 年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健康发展,在产业政策调控方面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增量部分的新产业培育,一手抓存量部分的传统产业升级。

同时,加快动力转换要依托金融资源,资本市场要为“动力转换”注入充足“燃料”,加大对新技术投资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在企业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方面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伴随着2022 年中国经济的“调速换挡”,增长动力或将迎来从传统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大转型,“双碳”、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等领域有望成为2022 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升级转型疫情
战疫情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转型
回暖与升级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