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大消费主引擎作用

2022-01-0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零售总额消费市场国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 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 念

在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冲击考验之下,2021 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地位日益巩固,展现出我国经济和市场的强大韧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应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形成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消费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韧性和动力日益增强

2021 年我国消费市场基本确立了复苏向好的走势,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强大国内消费市场的稳定性、韧性和底盘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消费市场已经走出了2020 年大幅下滑的低谷,步入复苏通道。2021 年1 月—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0 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8.2%,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状态;月均同比增速为13.4%,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最终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拉动作用逐季提升,基本扭转了2020 年动能不足的疲态。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3.5%,二季度快速上升到77.1%,三季度进一步提升到78.8%,超过疫情前水平。最终消费支出季均拉动经济增长6.6 个百分点,高于投资和净出口4.9 个和4.3 个百分点。

2021 年疫情的反复和国际环境变化并没有打破我国消费市场供需总体平衡性。2021 年1 月—11 月CPI 上涨0.9%,同比涨幅从年初的-0.5 上行至2.3,环比波动保持在-0.6 到1.0 之间,整体处于温和运行区间。进入三季度,部分消费品陆续出现涨价,带动核心CPI 涨幅超过CPI,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正在传导和积累。

消费创新动能强劲 市场在分化重组中育新机

2021 年,年轻群体、新国货等消费创新加快显现,数字化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渠道深度融合,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乡村为主的多层次消费体系加快形成,从供给升级、渠道重组、市场重构三方面推动消费市场创新发展。

年轻消费群体引领消费创新的策源效应不断增强。当前我国出生于1995年—2009 年的“Z 世代”总人数约2.6 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9.0%,占全球“Z 世代”总数的13.7%,创造了4 万亿元的新兴消费市场规模,日益成为未来5 年—10 年的主力消费群体。新产品服务、场景业态、消费模式、供应链创新大多是以年轻消费群体为目标客群,各主要消费城市重点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打造新场景新平台新载体,除一线城市外,成都、武汉、杭州、西安、天津和长沙等城市,均拥有超过3000 家各类别文创体验场景,不仅成为聚集本地年轻消费群体的“打卡地”,而且也成为吸引聚集外来消费的新地标。

新国货加速占领国内市场,80%的细分品类市场中,国货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国际品牌,在线上市场中新国货市场占有率达到72%。新国货对消费提质扩容的贡献更为突出,以快消品为例,新国货贡献了76%的市场增量,比国际品牌高52 个百分点。新国货极大激发消费活力,青年群体国货认同感空前提升,关注“国潮”的80 后、90 后、00 后分别占16.9%、48.6%、25.8%,合计达91.3%。

线上消费快速增长势头不减,消费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线上零售仍是消费市场扩容主动力,前三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15.3%,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高11.4 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拉动超过3 个百分点。社交电商、垂直电商、直播带货等数字渠道创新涌现。2021 年“双十一”预售,仅两位知名网红直播间带货就实现了单日189 亿元的销售额。

传统接触式线下消费渠道面对疫情反复冲击,主动拥抱互联网谋求数字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以近年来创新比较活跃的鲜活农产品消费为例,形成了生鲜O2O、智慧菜场、社区团购等多样化的数字化新渠道。例如,浙江省具备基础数字能力的“放心市场”已接近1100家,覆盖率超过50%,具备较高数字化水平的“智慧菜场”已建成114 家,占全省5.3%。社区团购加快与社区便利店、社区菜场等线下渠道合作,在全国300 多个地级城市、2600 多个县城铺设了中心仓、网格仓等配送设施,2021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超过1000 亿元。

2021 年,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天津等五个城市成为国家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自2020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市场率先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超过全国城镇和乡村市场;2021 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高于城镇和乡村1.7 个、1.0 个百分点。2021 年上半年,上海和北京新开首店分别为513 家和434 家,消费创新的引领作用得到快速提升。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四个经济板块消费品零售总额已占半壁江山,消费聚集和吸引能力、消费资源要素配置能级不断提升。

消费增速短时回落 不改消费市场强大韧性

2021 年第三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回落速度有所加快。特别是7 月多地疫情出现反复,对暑期消费影响较大,7、8 两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连续下降。此后,国庆假期出行人数和旅游收入与“五一”和中秋假期相比也出现大幅回落,“双十一”消费者网上消费的热情不及2020 年。

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通讯器材是近年来居民消费升级的重点,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约为40%。2021 年以来,这3类商品消费相对回落幅度在18 类商品中最大,是造成四季度消费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中,汽车消费主要受芯片供给不足制约,家电消费主要受近期商品房成交大幅下滑拖累。

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企业等消费主体,其贡献的社会集团消费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2021 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及原材料涨价影响,大量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进而大幅缩减销售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等成本类支出,机关事业单位支出也受财政支出压缩约束,使得社会集团消费增速开始低于居民消费增速,且差距逐步拉大。

服务性消费规模可观、内容广泛、创新活跃、潜力较大,2021 年以来恢复情况好于商品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已经恢复到50%以上水平。但是在消费市场统计中,仅有反映商品消费和餐饮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缺乏对服务消费变化的全面统计。此外,当前线上线下一些商品和服务提供主体,是以科技公司和信息服务公司名义开展业务,目前业务规模较大,但未列入统计取样体系中。

外来消费是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部分,受全球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经测算,2019 年境外居民在国内总消费规模近万亿;2021 年外来商品消费下降81.0%,引致约2848.5 亿元消费损失,如果考虑交通、住宿、娱乐等服务性消费,消费损失将高达8068.4 亿元,拖累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77个百分点。

短期因素不改消费市场强大韧性。尽管四季度居民消费整体呈现收缩,但根据对多地的实地调研,居民仍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疫情因素及管控措施力度,仍然是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的重要抑制因素,而且这一因素随着病毒变异而更具不确定性。

二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期。2021 年下半年出现了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储蓄余额增速下降、消费增速回落并存的情况,大量资金以理财、信托等方式转为非银机构存款。随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导向的提出和落实,2022 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健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三大国际组织对2022年中国GDP 预测值为5.6%、5.4%、5.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0.7、1.1、1.4 个百分点。随着经济预期的改善,居民消费仍将保持相对GDP 更高的增长速度。

三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风险点,可能会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房地产市场下行对居住类消费产生的压力,以及过快下滑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再如居民消费价格过快上涨,可能对消费支出产生的挤压效应。

整体而言,2021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在12.1%左右,在疫情和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的前提下,202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保持在7%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进一步加强。

在2022 年,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从长期来看,需要继续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保持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但从短期来看,在疫情被有效控制和精准防疫前提下,要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稳定消费的关系,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政府协会开展国货国潮,促进设计师品牌和买手店、集成店发展,促进线上品牌进店进场,在政策上可考虑给予引导和支持。加快实施“三品”升级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消费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征收体系,针对新能源汽车、家庭装修等大宗消费,可考虑阶段性的个税抵扣。适当调整或阶段性调整黄金珠宝、中高档化妆品消费税率。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适当增设一批特色市内免税店,进一步吸引境外消费回流。

鼓励超大型城市临时性增加燃油汽车牌照配额指标,逐步放开或在一定时间段内放开新能源汽车号牌配额。在不增加新增配额指标和城市保有量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允许本地二手新能源汽车交易带牌过户。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平稳释放年轻消费群体自住型、改善型住房需求,进一步拉动装修、家电等居民消费。

鼓励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据消费者信用状况和消费内容,针对利率和账期等,提供差异化的信贷产品,提高消费信贷精准性高效性。加强对年轻消费群体信贷产品和信用风险培训,引导理性适度的信贷消费理念。

支持主要消费城市新设施新载体新场景建设提升,精简流通创新项目审批,开放城市地下空间,打造生活休闲消费新空间,实现集中集聚发展。进一步增加城市充电站(桩)建设并优化布局,打造灵活多样的充电场景。加强统筹规划和部门协调协同,持续推动城市夜间消费加快发展,有效拓展城市消费时空。

猜你喜欢

零售总额消费市场国货
千年国货奶茶店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国货之光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2018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
2018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NECOO立强珠宝时尚DIY系列引爆年轻群体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