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象战役:浙东陆上解放的最后一战

2022-01-04史复明象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浙江档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宁海浙东象山

史复明/象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1949年7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发动了宁象战役,解放位于浙东的宁海、象山两地。7月22日,《人民日报》以《解放象山城控制象山港 浙江大陆全部解放》为题,对有关战况进行了报道。

笔者多方查阅资料,参考了参与此役的有关部队人员回忆、部队的战史及相关研究资料,试对战前形势、敌我双方战略部署及作战经过等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对相关细节略做考证。

解放军第二十二军在东钱湖作战前动员

1 战前形势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开始部署解放整个浙江的作战。5月15日,第七兵团司令部下达了第5号作战命令[1],要求“于本月十六日开始进军,迅速进占温州、宁波、金华等城市,扫清浙省残匪”,命令第二十二军进至宁波地区以后,“军部率一个师控制宁波及慈溪,一个师控制镇海……另一个师先控制宁波以南,准备向奉化、溪口、宁海、象山扫清残匪”。5月25日宁波解放,截至5月29日,除宁海和象山两县外,浙东大陆全部解放。

随着杭州、宁波等地的解放,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麇集于象山半岛,其中主要有国民党第八十七军(代号“长江部队”)下辖的220师和222师,以及原先在奉化“总统”官邸充任警卫的交警第9总队,共计2万余人。此外,还有以俞济民为主任的“浙东行署”,以及19个县、市的“流亡政府”。“浙东行署”始设于宁波,全称为“浙江省政府浙东行署”,下设军务、总务、政务三处和一个视察室,所属武装部队有特务团(下辖两个特务团)、“宁象地区游击指挥部”(下辖两个突击支队)和鄞县自卫总队。《浙东行署始末记》记载,俞济民“进驻象山之后”,大肆扩充武装,一方面“尽量策动当地青年编组自卫队,……配发步枪二百支,轻机枪四挺”,另一方面“又收容江苏保安部队官兵及警察约三千人,编成一个保安旅”[2]。

连年的苛捐杂税已让老百姓不堪重负。败军撤退至象山半岛之后更是胡作非为,他们摊派粮款、强拉壮丁,甚至公然打家劫舍,当地居民深受其害。“一年到头白白忙,饥寒交迫无指望。烧香默祷共产党,快来搭救这一方”[3],这首民谣真实表达了当时半岛人民渴望解放的心声。

1949年6月30日,第七兵团根据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的战略意图及浙东战场的形势,向第二十二军下达了“发动宁象战役,向象山半岛进军”的命令,同时命令第二十一军61师“归二十二军指挥,由西向东配合二十二军对宁象地区发动进攻”[4]。第二十二军驻守在宁波,61师原受命南下归建第二十一军,自18日接到停止南下的命令之后,就一直在天台县境内待命。

2 战略部署

象山半岛位于浙江沿海中部,北依象山港,南接三门湾,扼守宁波至温州海上要道;又是国民党从浙江大陆撤退出海的重要跳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蒋介石在离开大陆去台湾前夕,特地召见国民党第八十七军军长段沄,擢升其为中将,令其守卫象山半岛,确保舟山群岛的安全。

段沄对象山半岛及沿海诸岛做了全面的设防。他将八十七军指挥部设在石浦,派军直机关和特务营布防于南田,防止解放军从三门方向渡海北上;其所属第220师师部率一个团驻西周,一个团驻象山县城,一个团驻宁海桥头胡、汶溪周一带;第222师师部率第664团驻宁海沥洋、茶院,第665团率2个营驻宁海县城,另1个营驻城郊附近。其他部队沿象山港南岸布防:交警第9总队担任蛟门渡至西泽埠(不含)段防务,“浙东行署”俞济民部担任西泽埠至鹅头颈(涂茨干门港附近)段守备。为牵制解放军解放宁海、象山的部队,段沄将其第221师及归八十七军指挥的102师(隶属敌第四十五军)驻守于大榭等岛屿。

解放军第二十二军接到兵团关于“发动宁象战役”的作战命令后,立即召开会议分析敌情、研究作战部署,决定于7月5日发起宁象战役,决定以第61师及浙东游击纵队一部为南路奔袭宁海县城,然后由象山半岛南端向东攻击;第65师(欠1个团)、第66师196团、军炮团主力及第64师191团为北路,攻取象山县城,占领爵溪,切断敌南北交通。同时留相当兵力守备沿海要点及宁波、镇海等城市。

对于具体的作战部署,当时参与谋划的原第二十二军政委丁秋生有详细的回忆。

为确保我军夺取宁象战役的全胜及浙东新解放区的安全,我们作了如下具体部署:着第21军第61师7月3日自天台出发,5日夜,首以两个团兵力围歼宁海地区之敌第665团,另一个团挺进至茶院以西,防敌西援及东逃,尔后继歼茶院、沥阳[洋]街之敌后,向石浦前进攻击。军指率65师(欠194团),并指挥第66师196团及军炮团主力,7月3日由宁波出发,5日夜攻歼桥头胡、门[汶]溪周地区之敌660团及凫溪街交警2大队,尔后向西周、象山城攻击前进。第64师191团于5日夜进入松岙、墙下潭地区(象山港北侧),搜集船只,视敌情由西周镇、蛟门渡间登陆,切断敌退路,截歼可能东逃之敌。此外,为随时准备打击可能窜犯大陆之敌,第66师(欠第191团)担任镇海小港地区海防守备,重点准备击退窜扰镇海地区之敌,或以有力一部配合第64师190团相机歼灭可能由穿山登陆窜扰之敌。第64师(欠第191团)驻守穿山半岛……军侦察营主力位于咸祥街,监视象山方向敌情,阻止可能由象山港北窜之敌……[5]

为配合解放军作战,中共浙江省委第二、第六地委及有关县的党政领导做了大量工作。6月29日,浙江第二军分区分别从第二十二军和浙东第二游击纵队中抽调了李长江、李丕鉴、史中平等29名干部,在余姚组建了第二军分区象山县大队,作为行军向导。

3 象山半岛的解放

3.1 翻越石门岭,大军进丹城

北路的解放军部队,7月3日由第二十二军参谋长来祖光率领,沿着鄞奉公路急速南下。下午,由于不断有敌机从定海、岱山机场起飞前来轰炸,部队改走小道。

4日凌晨,第66师196团前锋到达奉化莼湖镇南面的吴家埠时,与国民党宁奉象便衣大队发生遭遇战,生俘大队长郑兆道以下57人。经审讯,了解到宁海桥头胡守敌的详细情况。第二十二军前敌指挥部立即作出了“突击穿插,分割包围,巧取敌军阵地”的作战方案。

第65师195团自下陈村翻山越岭强行军35公里,其先头2个营于6日拂晓前,连续攻占宁海严家山、襄岙山、茅山殿一线阵地,直插至桥头胡之东的汶溪周,截断守敌660团退路。第65师193团进至凫溪街时,得知敌交警第9总队的第2大队(龙海云部)和一个中队正向薛岙海边方向逃窜,立即追击至张家溪附近的长爿岭,将其歼灭,仅龙海云等少数残敌逃脱。接着第195团和第193团“联合发起对桥头胡余敌的攻击,全歼敌700余人”[6]。

随着桥头胡等地的失守,国民党守军仓皇向东逃窜。解放军第65师、第66师196团及军炮团越战越勇,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翻越石门岭继续乘胜追击,进军象山。

从宁海经象西古道进入象山县城,最大的考验还不在于战斗,而在于要在炎热的天气下翻山越岭,这对炮兵的考验尤为严峻。第二十二军指战员有这样的回忆,“那笨重的大炮,要跟随部队翻山越岭,炮车是无法拉的,战士们只好将大炮分解开来,人挑肩扛,随军行动”,“在过石门岭时,抬着大炮翻越上下20里,在45度的陡坡上行进,个个浑身湿透了汗水。(为防止战马滑倒)下山时,每匹马尾巴上拴着一根绳子拉着,整整21个小时,翻越了4座高山”。许多官兵脸、手、脚都被山石、荆棘等割破,有4名战士中暑牺牲,战马也累死了两三匹。让战士们难以忘记的还有,宁象两县百姓对人民军队发自内心的拥护之情。当时石门岭上只有几户居民,他们主动烧了两缸茶水来欢迎解放军,还在一只茶缸上写着“这是凉开水”,在另一只上写着“这是热茶”[7]。

解放军第65师193团前锋部队从宁海的岙里、里袁、外袁、柴溪(今属象山)翻越了石门岭后,发现一股敌军正在官山至下沈的大溪坑边歇息,于是不顾疲惫,立即追击,在西周附近将其全部歼灭,生俘300余人。6日晚,第65师占领了西周,7日晚进至墙头镇地区。侦察部队午夜宿营丁家村,8日凌晨赶到彭姆岭,得知国民党象山县长王绍荫带着卫队已向仓岙方向逃跑了,县城空虚。当天大军进入丹城,象山县城宣告解放。

北路的第64师191团,自7月3日起从鄞县横溪出发,集结于奉化的松岙地区。该部搜集船只,然后南渡象山港抵达对岸的莲花。7日晚,再由莲花的金岙渡东渡西沪港,在龙屿、鸭屿、高泥等处登陆,沿黄避岙、西泽、贤庠、珠溪追歼残敌。8日,占领了珠溪。

国民党“浙东行署”在奉化松岙、象山县城、西泽埠头及黄溪渡口设有情报组或联络站。俞济民在得知解放军将进剿东乡萧家的情报后,急忙带领部属逃往定海。8日早晨7时,解放军第191团追至毛湾。就在1个小时之前,俞济民乘坐的“大丰号”轮船刚刚从该处海边驶离。

3.2 激战蛎港埠,雄师下石浦

担任南路作战任务的是解放军第61师。7月3日晚,第61师自天台向东进军,以夜行45公里的速度,翻越荆棘丛生的华顶山和王爱山,于5日凌晨到达宁海县王爱、白溪、岔路、前童一线。当夜解放宁海县城。宁海战斗结束之后,部队继续连夜向东追击逃敌。该师前锋部队第182团沿着白峤岭、胡陈港一路连克茶院、沥洋、胡陈等隘口。7日晚,翻越西溪岭进入象山县境。

8日上午8时,第182团追至泗洲头至蟹钳渡一线,发现南岸的敌人依托尖岭、五狮山、李家弄和南堡一线布防,企图利用复杂地形和防御工事负隅顽抗。该线的敌人是从象山县城撤回的敌220师659团,其师部设在新桥。宁象战役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此,史称“蛎港埠战斗”。第182团进到花墙时与敌接触,该部想从蛎港埠桥头穿过海汊时遭到敌炮火和机枪的猛烈阻击。第二十一军军长滕海清对当时的战斗情形有这样的叙述[8]。

担任主攻任务的第182团3营首先向李家弄至杨岙山一线发起攻击。至花墙时,遭到尖峰山敌炮火的封锁。这时,我机炮部队赶到,配合攻击部队猛轰敌炮阵地。敌人拼命顽抗,有两颗炮弹落在第182团指挥所附近,王副营长中弹牺牲。1营3连突击排在机枪和火炮掩护下,从蛎港埠桥上猛扑过去,但遭到敌桥头堡内的重机枪猛烈扫射,排长傅金星等英勇牺牲,突击未成。随后,该团又组织第二梯队从桥两边上进攻,但因适逢涨潮,无法徙涉。尖岭上和桥头堡内的敌人乘机用重机枪疯狂扫射,致一些战士中弹牺牲,鲜血染红了海水。

一个小时后,师部和181团、183团先后赶到。师首长重新研究了战术措施,第61师师长胡炜在其《征程纪事》中有这样记述。

9时师指及183团到达泗洲头,当时海汊正在涨水,无法徙涉,也没有船只,敌炮火不断向我猛烈射击。师领导同志了解情况后,令182团沿海汊北侧东进,绕到海汊上游,向南直插南盘岭,断敌退路。令183团积极准备,待潮水稍退,即徙涉强渡海汊后向五思山(即五狮山)、尖峰山发起攻击,在182团协助下,歼灭该地区之敌,同时组织炮火,压制敌人火力[9]。

182团2个营绕道乌石峧、关帝庙,直插五狮山脚,强占尖岭,另一个营从两旁穿插,协力突破敌人防线。下午3时,海汊潮水退平,师部下令发起总攻。“顿时,我军的大炮、重机枪一齐向敌阵地猛烈射击,打得尖峰山、五狮山硝烟四起,尘土乱石飞扬,敌人死伤累累,狼狈逃窜。但桥边的敌人仍据堡顽抗。突击排有一个战士,愤怒地抱起炸药包,利用烟雾的掩护匍匐前进,接近敌堡时一跃而起,敏捷地将炸药包塞进敌堡,随着一声巨响,炸毁了桥头堡。”[10]第181团和第183团指战员立即以排山倒海之势,越过蟹钳渡,冲向尖峰山和五狮山敌阵地。就在这时,第182团攻克了南盘山,从东面向五狮山包抄。敌军见阵地被突破,慌忙向山根、井头方向逃跑。“师(部)遂令181团超越183团的战斗队形,直插敌纵深,追歼拦截敌人。183团攻占尖峰山后,又在182团部队协同下攻占了杨家岙(杨岙山)及其以东山地,两团共俘敌500余人。”[11]直至晚上9时,蛎港埠战斗结束。

当夜,解放军第61师连夜追击残敌,越过东溪岭、板岭,经东溪追至新桥,师部赶赴丹城与第二十二军在节孝祠会师。当时残敌正全面退却,有的正向海上逃跑。为“尽可能把敌人消灭在陆上”,第二十二军首长“号召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对敌做最后冲刺”。就在同一天晚上,敌八十七军在石浦召开会议,部署从陆上撤退的计划。段沄命令敌驻守于大榭等岛屿的部队分别于慈溪龙山、甬江口南岸之长跳嘴、镇海之后所等地登陆,以掩护其残部从石浦撤离,命令驻石浦的两浙税警部队殿后阻击第61师。9日登陆窜犯龙山、镇海、穿山之敌,遭到第二十二军留守宁波各部的英勇阻击,未能得逞。

9日拂晓,第61师的3个团沿着三个方向向石浦进军。第182团从新桥沿高湾方向出发,到达鸡鸣塘岸时遭遇敌交警第9总队残部,将其歼灭后挺进石浦。第181团翻越上盘岭,从田洋湖、斜岙、方前抄小道进入昌国卫。第183团赶赴定山渡、莺山一带,追剿尚未逃至石浦小股残敌。

当时驻石浦的敌两浙税警部队为税警总队的两个团,由副总队长包毅统率指挥。第二团辖3个营(欠第2营在定海),原驻慈溪庵东;第三团辖3个营(欠第1营在台州新河、第2营在岱山)。早在1948年秋,中共上海地下党就派出策反领导小组与税警部队取得联系。7月9日上午9时,包毅率领税警部队集结于金鸡山宣布起义,并派出一名副团长率领特遣小分队迎接181团从五爱桥进入石浦。10时,石浦和平解放。

至此,宁象战役结束,浙东大陆全部解放。7月10日,新华社向全国报道:“象山半岛已于9日上午10时全部解放,溃退到象山半岛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已被驱除和肃清……”7月16日,《华东军区关于象山半岛战况致叶飞、韦国清、陈庆先等电》称:“二十二军齐晨占象山,俘敌七百余,毙伤二百余,残敌佳晨乘舰逃走。至此象山半岛之敌已全肃清,总计俘敌二千余,我伤亡百余。”

宁象战役的胜利,不仅肃清了溃退到象山半岛的国民党残敌,也为解放舟山群岛创造了条件。

4 宁象战役史实考证

4.1“解放浙江大陆的最后一战”

宁象战役是浙江解放的一个重要战役,不少回忆资料及史志著作认为它是“解放浙江大陆的最后一战”,将“象山”视作“浙江陆上最后解放的一个县”。如第61师政治部主任李清泉在《一个战士的足迹》中回忆:“1949年7月3日至8日,解放军先后攻克了宁海、象山、石浦等地,……象山半岛作战胜利结束,浙江大陆全境解放。”[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编撰的《共和国日记(1949)》[13]7月8日“浙江大陆全部解放”条记载:“8日晨,解放浙东象山半岛上的象山县城,歼敌第八十七军一个团大部,交警第九总队第二大队大部。……象山解放后,浙江全省除舟山群岛外已全部解放。”原南京军区编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宁波辞典》也持类似的观点[14][15]。

其实,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象山并不是浙江大陆上最后解放的县。磐安县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解放,第一次是在1949年4月21日(宁象战役前),第二次是在10月30日(宁象战役后)。众多史志著作之所以会将宁象战役视为“解放浙江大陆的最后一战”,可能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掌握得不够全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次战役对于浙江全境解放确实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舟山群岛的解放。

从笔者所能掌握的资料来看,“解放浙江大陆的最后一战”的说法,最初出自第七兵团6月30日的作战命令,“发动宁象战役,向象山半岛进军,解放浙江最后一块陆地”。继之,则是新华社报道(7月10日):“象山半岛已于9日上午10时全部解放,溃退到象山半岛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已被驱除和肃清,解放浙江大陆最后一役胜利结束。”此后,《人民日报》以及国内的一些省地级的新闻报刊都作了转载报道,影响进一步扩大。如《人民日报》7月22日第一版,以《解放象山城控制象山港 浙江大陆全部解放》为题报道了宁象战役;《苏南日报》和《新洛阳报》于7月22日、23日分别以《我军解放象山,浙江大陆全部解放》和《浙东解放象山城,除舟山群岛外浙江省已全部解放》为题进行了报道。

4.2 蛎港埠战斗我军伤亡情况

蛎港埠战斗是宁象战役中最为激烈的一战,不少解放军指战员在此战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的指战员被埋葬在白岩下祠堂边;还有一部分伤员被转移至南堡,但因抢救无效而去世,他们被埋葬在南堡,后移葬于沙岗。后来,茅洋和沙岗都修建了烈士纪念碑。

由于档案资料的缺失,对于战斗人员的牺牲人数,当地有着百余人和近百人这两种说法。为此,笔者特地请教了象山县党史办原副主任朱华庭先生。据他叙述,“百余人”这种说法源自战后当地百姓在掩埋遗骸时所作的统计,当时规定每埋葬一具遗骸部队给予一定的补助。而“百余人”这个数据,实际上是包含了敌我双方遗骸数量。有鉴于此,有些党史研究者就对这个数据进行了修整,提出了“近百人”的说法。但无论是“百余人”还是“近百人”,都很难令人信服。

《解放战争战略追击·华东地区》所附的“主要战役战斗一览表”记载,在整个宁象战役中“我方伤亡”如下:“伤106人、牺牲66人、其他174人,合计346。”另据第二十二军政委丁秋生的《浙东大陆的解放》一文,第二十二军在宁海桥头胡战斗中牺牲为1人,在行军中中暑牺牲为4人。刘道林的《1949中国历史大转折:大追剿》记载,第61师在解放宁海县城战斗中牺牲人数为20余名[16]。

综上可知,蛎港埠战斗中,第61师牺牲的人数大概是在40人左右。

4.3 蛎港埠总攻发起的时间

关于蛎港埠战斗第61师发起总攻的时间,第61师师长胡炜先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征程纪事》所记,即“下午4时许,海汊潮水退平,183团在炮火掩护下,……迅猛向敌发起攻击”。其二是《参加宁象战役经过》所记,即“下午3时,潮水退了,我师一八三团、一八一团,在火力掩护下涉水过海涂,战斗非常激烈”[17]。笔者认为当以后者为准。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发起总攻的最佳时间就是等待潮水退平。1949年7月8日是农历六月十三,据蟹钳港附近居民介绍,十三日潮水退平时间是在下午3时左右。另外,第二十一军军长滕海清在《东南沿海歼残敌》一文中,对蛎港埠战斗总攻的时间有明确记载,即“下午3时,师部下令发起总攻”,可以印证。

猜你喜欢

宁海浙东象山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象山无象
《〈新浙东报〉史料选编》编辑经过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日月星
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