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系统探析

2022-01-01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赵雅琪

区域治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矛盾劳动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赵雅琪

卡尔·马克思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抽象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作为工具,同时辅以数学定量方法的严密性与逻辑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把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一般的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生产关系,在研究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不忘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在三者地运动着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之中揭示出了社会经济过程的内在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深远地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性质,而且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原理进行初步讨论和分析,以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内在矛盾为着眼点,系统地考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矛盾体系,及现代企业所有制中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表现。

一、蕴含在商品中的矛盾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成立,与古典经济学派不同的是,马克思从商品出发,运用唯物辩证主义,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资本论》从商品写起,而蕴含在商品二重性中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中所有矛盾的起点。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是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对于商品的生产者而言,他生产这种商品是为了取得它的价值,而他拥有的却是这一商品,即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的购买者而言,他购买这种商品是为了取得它的使用价值,而取得的途径只能是支付这种商品的价值。这种商品内在的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但如果交换失败,使用价值就不能进入消费阶段,商品价值不能实现,这种矛盾便难以解决。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和经济关系中,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可被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来源之一,而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于是,商品两因素中的矛盾反映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上述的两种矛盾可以溯源到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中去。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性质又具有社会性质,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市场交换,但是,如果私人劳动生产出的商品不能全部交换成功,就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于是矛盾无法顺利解决,生产者的积极性被挫伤,经济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

进一步来讲,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是商品价值量,一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是由市场需求量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一定等于生产中实际消耗的,生产量小于等于市场需求量当然是对生产者有利的局面,但如果生产量大于市场需求量,情况又回到了私人劳动无法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矛盾,最终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蕴含在资本主义生产之中的矛盾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流通的公式也即资本主义总公式G—W—G′(G′=G+m)中所蕴含的矛盾是其与价值规律的内容相矛盾,这一形式上的矛盾的解决依赖于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买卖,因其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而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不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自雇佣工人的劳动,然而这一过程也是充满矛盾的。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形式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前者通过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后者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其本质都是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以求得最大剩余价值。但是这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形式都有其限制,对于前者来说,一个工作日的最长时限也只能是二十四个小时,同时工作日劳动时间的最高界限还受工人的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限的制约;对于后者来说,即使随着资产阶级在相互竞争中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使得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生产规模和市场范围随之扩大,资本家也不会就此停止对雇佣工人的进一步剥削,反而会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于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之进一步扩大。这一充满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最终导致两阶级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同时也揭示了这一矛盾的来源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榨和剥削。

资本主义生产使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资本家便开始对剩余价值进行资本化,也即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得以实现,这也满足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无限欲望。但随之而来的经济结果却是平均利润率的整体下降,使得资本家又一次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最终贫富两极分化日渐严重,两个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

三、蕴含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矛盾

依靠着对于剩余价值的榨取,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持续循环周转,生产规模扩大了,资本周转加速了,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的矛盾性使得经济并不是向好,而是危机四伏,结果首先表现为相对人口过剩和失业、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此外,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实体经济脱离的矛盾,以及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逐步扩大,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动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逐渐繁荣,资产阶级开始积极响应经济全球化,其目的正是为了缓解自身日益激化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突破自身生产和交换的限制,必须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生产与交换场所,消灭所有不以交换为前提的生产,由此扩张到世界各地。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冲动。随着资本主义通过经济全球化延伸到世界的各个地方,资本进一步地积累与集中、产业规模的壮大、世界范围内生产的失调和经济危机也随之扩展到了其他国家,资本主义使内部的矛盾扩展到了世界各地,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加频繁的波动。目前,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倾向,这更加暴露出资产阶级始终为自身利益驱动的本质。

四、蕴含在资本主义企业所有制中的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辟,传统私人资本所有制的融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资本家的需求,为了填补其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缺口,股份制企业出现了,同时,企业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准许员工持有股份,成为企业的股东,劳动者开始参与劳动价值的分割、剩余价值的分配,并逐渐参与到经济决策的制定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扩张,国家资本所有制和以法人资本所有制为代表的企业所有制结构也登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舞台,将小额资本聚集成高额资本,大量资本投入机器化大生产,最终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在这一系列变化,最为突出的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了职业经理人这一新中间阶级,虽然在这其中仍体现着资本剥削劳动的关系,却可以看到股份制度内部消灭私人资本的倾向和推动私人资本社会化的趋势。资本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私有化为其特征,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却出现了私人企业转向社会企业和资本社会化的倾向,不断拉近与社会主义的距离,这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矛盾的又一鲜明体现。

五、结束语

综合前文所述,蕴含在商品中的矛盾可以溯源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中去。蕴含在资本主义生产之中的矛盾从根源处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前两种矛盾是蕴含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最终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经济也受到影响。究其本质,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私人劳动不能总是顺利地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利益也总是对立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充满摩擦。即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自我调整,但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不可能彻底克服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凸显,尤其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在缓和其内部矛盾冲突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资本社会化的倾向,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就是存在重大缺陷的,这些都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必然被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资本主义必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矛盾劳动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