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2-01-01罗平县水务局雷紫焱

区域治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防洪河道河流

罗平县水务局 雷紫焱

水作为保障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大多数村镇都是沿河流两岸建造,人们生活于河边,在河边的稻田里劳作、收获。然而我国受洪水影响的面积多达100万平方公里,全国板书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将近40%的人口以及355的耕地和运输道路均受到洪水的危害。针对此类情况,政府部门加大了在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项目上的资金投入,以更好地保护河流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上降低洪灾所带来的损失。

此外,随着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侧重抗旱而不注重其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的维护备受人们关注。针对目前中小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理过度、渠化严重、自净功能弱化以及生物栖息地被损坏等,急需寻求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稳定我国水利的后续发展。

一、我国中小河流的主要特点

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部地区的河流,其来源主要以降水为主,少数河流形成于冰雪融化。全面河水流量和水位涨幅较大,洪水形式以陡涨陡落型为主,且持续时间较短,在枯水期河水流量普遍较小,甚至会出现部分河段的断流。此外,河流水质的变化较为显著,枯水期通常较为清澈,暴雨后则较为浑浊。河床主要由砂、卵石或岩石构成。北方的部分河流在冬季会具备较长的潜冰季。

部分的短河道呈现为深切形式,农田和村庄的地理位置普遍较高,需防护保护的对象较少,相应的防洪要求也有所降低。部分沿村庄线分布的河段,岸线被侵占的情况较为显著,相应的防洪要求较高,受周边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污染的情况较为明显。

二、我国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较差,河道萎缩严重

我国中小河流普遍存在源短流急的现象,经洪水极易暴涨暴落。大部分中小河流沿岸均分布有村落、集镇以及经济作物种植区,防洪基础设施的标准缺乏统一性,甚至较多设备处于不设防状态,在突发洪水时极易造成洪涝灾害,严重威胁到周围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部分中小河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非法采砂、拦河设障、违规搭建以及倾倒生活垃圾等情况,使得河道萎缩加剧,原有的泄洪能力大幅度降低,严重威胁到周围民众的正常生活。

(二)干支流防洪能力较差

我国中小河流的数量较多,相应的控制面积也较大,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的影响下,极易发生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支流受洪水影响的概率。目前我国流域防洪体系的建设普遍表现为重干流、轻支流的错误思想,假若干流的防洪作用不能发挥出来,受支流的长期冲刷后将会严重影响到干支流的防洪泄洪能力。

(三)缺乏专业的中小河流设计标准,设计变更频繁。

目前我国中小河流的治理普遍缺乏专业相关的国家和行业设计标准,其工程设计主要是根据大江大河的设计标准来进行的,致使设计掌控难度较大,缺乏相应的技术审查依据。此外,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防洪性能,防洪标准设计过高。

针对中小河流防洪方面的治理所采用的办法主要为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在实际项目开展过程中,其防洪工程的负责单位一般为当地的施工企业。然而,由于施工企业对防洪工程的认识面较浅,致使其缺乏对工程设计的重视,项目设计普遍较为浅显。在项目正式进行施工后,会出现多种问题,只能通过设计变更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功效。频繁的设计变更在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类现象导致中小河流治理的防洪效益呈现为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当地中小河流治理的后续发展。

(四)缺乏完善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中小河流治理时仅侧重于防灾减灾,缺乏对河流原有的生态资源的保护,致使其两岸树木以及生态景观遭受严重的人为破坏,且河岸区划和硬化情况较为严重,生物栖息地的损坏情况也较为突出。河流原有的深泓浅滩交错,自然蜿蜒曲折和宽窄交替的河道经人为开挖后转变为过于平坦的国税去,严重降低了河道原有的自净功能。

(五)中小河流传统治理模式与现代治水要求不符

传统中小河流致使模式中的治理重点倾向于防灾减灾,而现代治水的重点则更注重于岸上与水里、安全与生态、人与自然统筹兼顾、和谐共生的水环境、水晶棺、水生态以及水文化一体化多自然型的河道综合整治。

(六)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以及资金投入不足

一些中小河流的治理前期工作不足,没有开展全流域的系统性规划,致使正式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较为频繁,加上没有明确的治理效果和目的,致使治理效果较差。另外,相关管理部门对中小河流的关注度不足,使其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小河流的管理,在管理缺失以及合理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使得河流功能大幅度减退。此外,资金不足也是中小河流治理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中小河流治理的改善意见

(一)注重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提高干支流的防洪能力

各地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并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理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全面保障河流沿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我国大多数中小河流干支流防洪能力较差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科学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干支流的防洪能力,且在正式开工治理之前,还应密切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防止干支流防洪能力受自然因素影响而出现减弱的现象。

(二)转变治水思路

为满足现代化治水要求,应合理转变以往仅注重防灾减灾的治水思路,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建立自然、生态和亲水性的河道。根据河道所处地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河道设计,严格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治理理念,综合考虑河道两岸垃圾和污水排放情况,科学整理规划村庄,确保河道保护区域具备足够的面积,最终实现河道通畅、水质清澈、两岸绿化、环境优美以及与人和谐发展的治理目标。

(三)实施以整条河流为单元的整体规划设计

在实施以整体河流为单元的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先受灾严重后受灾一般,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先岸上后水里”的原则实施分期分批次的治理。合理协调防洪防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综合协调左右岸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四)注重生态治理措施的应用

在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为维护河道原有的自然形态,应尽可能地选用生态治理措施,选用经济环保的施工原料,严格按照相关的工程设计标准,进行分区分段式的设计。在清除障碍和违规建筑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河道两岸的防护,应用生态护坡护岸技术,构建能“呼吸”的河道。例如在水流速度较为缓慢的河段利用草地、乔木和灌木开展护岸作业;针对水流速度较快的河段则利用格宾石笼和生态混凝土来进行防冲作业。

(五)提高对河道两岸生态环境的重视

在进行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还应重视河流生态环境,及时清除河底淤泥,尽可能地保留河流原有的天然滩(洲),结合要求进行人工河心滩和生态岛的建设,在宽阔的浅滩位置种植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中生植物,在鱼类聚集部位进行人工鱼巢的建设,确保水生动物具备足够的生存繁衍空间,构建具备生命力的河道。

(六)加强对河流水质的改善力度

在河流治理过程中,还应注重对河道水质的改善,严格管控河道水域岸线,避免河道管理区域内出现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严禁河道沿线村庄和集镇随意向河道排放污水,不断推进严禁村庄和集镇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的建设。在条件允许时,在河道两岸构建生态绿化带或利用控肥措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针对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利用水系连通、人工实地、人工生物浮床、增殖放流和人工曝气等方式来改善水质。

(七)坚持就地取材以及治理与保护并重的治理模式

治理过程中应避免对河流两岸原有的植被,尤其是古树和名木造成损坏,尽可能地采用疏浚、清淤和基础开挖的方式来获取工程所需的土料、砂砾石和卵石等,全面构建低碳生态型护岸。

四、结语

中小河流是我国河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科学的中小河流治理,是确保我国水质和水文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较差、河道萎缩严重、干支流防洪能力较差、缺乏专业的中小河流设计标准、设计变更频繁、缺乏完善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及治理模式与现代治水要求不符等现象,相关部门与单位应充分结合中小河流的实际情况,注重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提高干支流的防洪能力,根据我国国情,合理转变治水思路,实施以整条河流为单元的整体规划设计,重视河流冲淤平衡,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治理模式,尽可能选用生态治理措施,以更好地保护河流两岸原有的生态环境,并提高对河道两岸生态环境的重视,加强对河流水质的改善力度,确保中小河流治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稳定以及水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防洪河道河流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公益广告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