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2022-01-01南京农业大学吴雅雯

区域治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供给农民政府

南京农业大学 吴雅雯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最早出现于党的相关会议中,报告指出“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是我国国家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是依据我国当今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情况和趋势而提出的。秉持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是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指出,要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三方面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问题。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公共组织机构使用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而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体。”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其实就是在农村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以农村农民为目标对象,为农民们提供符合他们兴趣、与他们的生活状况息息相关的、能够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

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林林总总的问题,不少学者基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端进行了问题梳理,并思考针对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方案。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优化路径的一个部分,并未做出详细的阐述。本文将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一侧和需求一侧出发,两侧并行,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优化路径,致力于帮助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

(一)政府供给不足,农民需求未满足

公共物品和服务不排斥由市场供给和由第三方力量来供给,但是这两种方式的供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由政府供给一方面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另一方面政府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制性的权力来进行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已从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至市场经济时期,不变的依然是以国家政府作为服务供给的主体。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导方,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核心力量,身负重大的使命和责任,但是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问题、供给过量问题、供给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浪费、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居民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其参与度不足等。我们无法否认政府在为农村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的贡献和作为,但是供给服务仍然出现了重大地问题,使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多拘泥于形式层面,而没有真正具体落实下去,没有做到切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真做实,导致许多农村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上存在着不足或落后的现象。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受到供给方式上遵循的一种“自上而下”的供给视角和供给逻辑的影响,这种根据政府制定的政策从上到下输送公共文化服务,由上级层面决定着下层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形式,只考虑了政策出台制定者以及执行者的利益,而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公共文化服务受益方的立场来考虑其想要什么,受益方能够从供给方一侧能够获得什么满足。从目前来看,在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作为受益主体的农村农民缺少权利亲身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当中,他们仅仅是作为服务的接收方,然而无法灵活地切换角色参与到供给中,农民真正的需求无法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得以体现,他们的精神文化诉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作为供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一端的核心主体——政府,首先要考虑的是农民的文化需求,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获取农民对于文化需求的相关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设计提供符合农民胃口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服务队伍不健全,服务价值存缺陷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需要应基于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但是当前情况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依然存在不健全的情况。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农村工作所提供的工资待遇较差、农村工作机遇不足、工作环境较差、晋升空间较小等原因,而受到城市在工作机会、发展机遇、工资上调、晋升机会等诸多方面的吸引作用,大量农村劳动力及农村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流动,到城市里谋生,试图实现“脱农”理想,从而导致农村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失去劳动能力的年迈老人、懵懂孩童、中年妇女,这些留在农村的少数人口缺少足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来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而有些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又不具备稳定性和专业性,不健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队伍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无法保质保量,无法推出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

除此之外,农村整体人文气息较为薄弱,农民在思想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上基础薄弱、文化水平较低,即使有的农村建设了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为载体的农村公共生活文化活动平台,也有相应的农村图书报纸、各类数字化文化产品等,但是仍然存在农民无法识别并接受这些对他们精神文化塑造有用的公共文化服务,取而代之的更多是那些没营养的娱乐消遣型活动,比如打牌、搓麻将、买彩票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艺术品位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的公共文化服务无人问津,大费苦心提供的产品服务无法得到有效且充分的利用。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优化路径

(一)改变政府供给方式内容,满足农民文化服务需求

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政府供给层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仍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一个核心、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构来供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要抓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一方——农民。我们需要为农民提供角色转变的机会,改变以前农民作为使用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被动角色,转变成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要角色,让农民们能够主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和创造,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主动和农村农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改变原来自上而下的姿态,转换成政府农民双向平等的位置,利用当今互联网、微信、抖音等火热的新媒体平台,支持鼓励作为农村主体的农民能够主动运用新媒体手段敢于发声,主动说出自己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相关诉求,积极表达出与自身关系重大的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提升自我的文化需求意识,发挥出自己的自主性并敢于追求发声的权利。政府需要站在农民的角度和立场,充分了解农民的实际精神文化诉求,做到真真切切为人民服务,要将农村和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相互区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和乡村大地上的风土人情特色相互结合,牢牢扎根于农村的乡土文化,同时不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具备传统的乡土风味,又具有新时代的特点,紧紧抓住农民的眼球,激发农民的兴趣,让农民能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二)健全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带动社会多方参与

在坚持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制定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实施方案的同时,还需要坚持带动社会各方和农民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共同面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开导”和“引导”的方式,提高社会各方力量对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认识,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和农村农民的参与,提升社会各界和农民主体的参与度。作为社会组织和村民可以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捐物资、捐资金、捐材料、捐场地等,村民既可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也可以作为服务的供给者,充当文化服务展开的联络员、宣传员、管理员,同时也可以充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志愿者。乡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民俗文化的传承人、基层群众文艺骨干都可以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当中来。

政府作为主导者,需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对公共服务人才进行系统性专业化的培训,打造具有高度专业化、较高专业水平能力的文化管理团队,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加强管理人员的建设,完善薪资发放的制度和人员晋升的制度,提高服务农村公共文化的待遇,增加基层工作的吸引力度,吸引广大中青年人才眼球;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以奖惩的方式激励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和管理团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使其共同致力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四、结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在供给的过程中存在政府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不匹配、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对过剩、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低下不愿接受精良的公共文化服务等问题,但是针对以上问题,可从社会上多方不同的主体入手,对症下药,寻求到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治理对策,让政府改变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方式和内容,让农民主动参与到文化服务中,主动表达自身的公共文化诉求,让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和管理团队在建设上更具专业性和稳定性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推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农村文化生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供给农民政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