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在西北农村地区的发展路径
——基于西安市户县的实地调研

2022-01-01西北政法大学赵双红

区域治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福利儿童农村

西北政法大学 赵双红

本文研究的留守儿童是基于隔代抚养下,研究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祖父母单独一人照料;另一类是(外)祖父母双方共同照料。研究目的有两点一是:探究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照护项目的供需问题;二是探究乡镇嵌入型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西部农村的适应度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902万人相比,下降了22.7%。从省份来看,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60万以上,这些省份属于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留守儿童占比偏高,原因在于:进城务工者数量居高不下。尽管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持续增加,但近几年来在多方面主体努力下,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事业取得一些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留守儿童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从横向角度来看:民政部兜底的、国家财政大力扶持的留守儿童生活补助金、生活必需品的发放能够精准到户、到人;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着力建设多层次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儿童福利水平①。社会慈善力量也在不断加入到儿童福利事业中,儿童福利相关非营利组织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儿童基金会北京地球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农家学舍等这些组织已开展多项针对留守儿童的服务项目。从纵向角度来看:①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截止今年绝对贫困已经消除,广大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衣食住行匮乏问题基本解决,儿童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饮食上蛋白质和钙类摄取量大于碳水化合物摄取量、住房享有暖气和空调、上学公交车数量激增。

(二)留守儿童专业社会工作富有成效

关爱“一老一小”是社会保障的重难点所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能否成功解决直接影响到祖辈晚年生活的幸福感。现阶段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立,普及率到达98%;二是基层政府每年购买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困境,引导留守儿童建立良好品格,克服自卑、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三是随着手机和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各大咨询软件应运而生,如: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一点通、平安好医生等,这些软件在提供心理咨询、情感宣泄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留守儿童的自尊心。

二、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福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

1.“学校适应”能力差

基于赵磊磊学者博士论文的关于“学校适应”概念的引进,“学校适应”指的是学龄儿童自我构建的一种与周围环境互动的和谐舒适状态。留守儿童“学校适应”能力差,习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性格以内向居多,这是留守儿童其他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和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减弱,无助感加强,犯罪问题、性伤害问题频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的大小和家庭适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关系恶劣是造成学校适应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2.回避型人格问题

尽管目前的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的人格塑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显然不足以弥补儿童因留守带来的问题,儿童正处于心理机制、身体素质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性格奠定了人生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不愿和祖辈沟通带来孤独感、遇到事情没有父母来帮自己处理,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但过早的独立会加重儿童的焦虑感。学术界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群体在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数上占比为30%。孤独感、焦虑感、社交恐惧症都是回避型人格的表现症状,也是留守儿童目前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

3.教育和互动问题

首先,我国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眼界开阔,教育渠道多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素质,农村地区老师匮乏、教学形式单一。这是社会阶层划分和资源分配的结果,农村地区要解决好教育问题,就要重视起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补救措施,从而提升农村地区整体的教育质量。其次,隔代互动包括祖辈和孙辈之间的交流频率、沟通内容幅度和沟通层次,是双方基于主观能动性下自愿和平等的交流。儿童大多很早就住进寄宿学校,双方见面时间少,互动极少,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发挥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力量。

(二)农村留守儿童照护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政府福利供给和儿童福利需求之间不均衡

政府福利供给和儿童福利需求之间不均衡是常态,均衡是例外。儿童对福利的需求具有发展性,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后,现阶段的儿童福利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尊重、爱和自我实现这三个方面。供求之间不均衡产生的原因:一是政府工作理念尚未转变,对儿童福利的关注度不够,目前还处于被动而非主动提供阶段,消极补救居多积极预防偏少;二是政府内部职能机构不健全,缺少专门的留守儿童工作管理机构;三是政府机构工作缺乏实地调研,未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标准提供更具特色的福利项目。

2.儿童福利提供机构缺乏,非营利组织建立困难

目前儿童福利机构是空缺的: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小、留守儿童数量少,民办企业提供课业辅导、心理建设、年龄阶段衔接等方面的业务因客户群体规模小,造成利润低、成本大等问题,难以维持基本运营,多数企业在亏损后纷纷收场转移到大中城市,因此本文认为提供儿童照护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应该更多地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这两种形式。除此之外,尽管非营利组织是提供相关福利项目的主体,在弥补政府和市场缺位中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我国非营利组织建立手续复杂、政府扶持力度有限,造成非营利组织建立和运行的诸多困难。

3.留守儿童照护未做到精准化帮扶

“精准帮扶”理念源自农村地区扶贫攻坚项目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是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差距。全面脱贫攻坚时期,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驻村书记、扶贫领导小组、一对一帮扶干部这些脱贫中坚力量极大地助力了农业产业发展,但这一理念在留守儿童帮扶领域尚未建立体系。我国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已完成,正在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借用“精准”思路提供儿童福利不失为良策,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乡村振兴。儿童福利的精准施策宏观上能减少贫困的二次发生率,微观上能促进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幸福感的提升。

三、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照护的措施与对策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面三点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照护的具体措施。

(一)双方责任、各司其职

家庭的功能和角色家庭应保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文明家风。同时,父辈和祖辈之间要和谐共处,父辈承担起养老的家庭保障功能,尽量减轻老年人的生活、精神压力,让抚养孙辈的使命成为老年生活的一大乐趣。其次,各级各类学校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学校可以安排留守儿童心连心活动,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开展一对一儿童学业帮扶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人性化的设计。此外,学校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切莫伤害儿童自尊。学校应该注意到,留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要及时配合民政部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等单位的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照护。

(二)统筹规划、预防先导

首先,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功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救助工作:一是加强现金救助,解决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二是通过财政拨款建立乡间图书馆,购置高质量、多数量、全方位的书籍,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助力文化扶贫。其次,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发展高质量的表现。我国儿童福利近年来着力向“普惠型的儿童福利”方向迈进,以确保全体儿童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成果。对于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福利项目的供给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福利项目提供的非货币化。二要注意福利要以服务方式倾斜,例如: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应配合其他政府相关部门鼓励对儿童接送大巴、托管服务、早教机构、英语培训相关福利服务项目的开展。

(三)机构介入、全面保障

本文认为目前一个新颖的对策是借鉴王思斌在《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中提出来的嵌入型社会工作机构—建立乡镇嵌入型儿童福利机构,这同时也借鉴我国社区嵌入型养老模式而提出来的,目的是为留守儿童提供日常照料、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安抚等多项功能的小规模、全方位、精细化的留守儿童照护服务。该机构和传统的儿童福利院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人权、尊重为理念,帮助由祖辈抚养的留守儿童培养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从而幸福、健康地度过童年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面临着生理、安全、心理、社交等多重困境,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普惠型儿童福利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文认为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强留守儿童照护项目供给的多样化、引入乡镇嵌入型儿童福利机构驻入、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帮扶、多渠道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措施对新发展阶段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能起到重要作用。

注释

①尹蔚民.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N].人民日报,2018-01-09.

猜你喜欢

福利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Take Away Pizza ?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