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的路径探析

2022-01-01吕伟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邯郸市特色产业县域

吕伟波 王 勇

(中共邯郸市委党校,河北 邯郸 056004)

一、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取得的成效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邯郸市重点围绕“532”产业布局,以转型和发展为导向,扎实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振兴计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落细落实落地,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河北省工信厅对部分受区域和产业政策限制的产业集群进行统筹调整,全省产业集群总数由2020年的280个增长为291个,其中邯郸市净增3个,占全省净增集群27.27%。截至2021年底,邯郸市3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4003.43亿元,占全省12.6%,居全省第3位;上缴税金90.35亿元,占全省10.8%,居全省第3位。其中,集群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1个、100~1000亿元4个、50~100亿元11个,涉及14个县(市、区)。

政策措施逐步完善。近年来,邯郸市把县域特色产业振兴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产业发展政策,先后印发《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方案》《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服务头部企业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2022年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区域特色优势明显。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以钢铁、装备制造、标准件、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为主,由西到东逐渐形成了“资源型钢铁产业到装备制造延伸,从重工业到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轻工业”的产业化集群发展,形成了上下游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的武安精品钢材、成安现代装备制造、永年标准件、大名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二、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难题

(一)集群层次低,缺乏可持久竞争优势

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多、规模大、效益好,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本上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为主,大多数企业产品以资源型和粗加工为主,科技含量和精加工度不够;产品相似度和内销量高,自主品牌和出口产品较少。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数量少,在提升技术创新、引导产业发展、打造知名品牌上的引领不足,无法带动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自主创新弱,缺乏前瞻性方向引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2020年,邯郸市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89%,仅高于全省0.1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1个百分点。2021年河北省科技创新发明专利和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民营企业100佳名单中,邯郸入选民营企业分别为7家和3家,与排第一位的唐山的35家和42家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成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进而导致在产品更新换代、引领产业发展上存在不足。

(三)特色人才少,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

人才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可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邯郸市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但在管理型企业家的培育和员工系统培训上还存在不足,这导致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不强;部分企业家仍然存在“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保守思想,导致企业的发展裹足不前。同时,由于薪资、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发达城市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科技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加之大多数企业在人才的管理、培训等方面缺乏系统完善的制度,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其不愿来或急着走。特色人才的匮乏制约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链条短,缺乏全链条产业体系

产业集群必须在企业之间建立起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使企业能够资源互通、步调一致,才能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总体而言,邯郸市西部县(市、区)特色主导产业以钢铁、建材、水泥、陶瓷等为主,东部县区特色主导产业以辣椒、鸭梨、花生、香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由于主导产业的集聚度高,导致产品的可替代性高、产业链条短、分工合作少、竞争力度大,限制了产业链条的延伸、产品品牌的打造。

(五)企业融资难,缺乏中长期资金供给

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制约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中有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它们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融资,而由于手续、信誉、抵(质)押物等各种问题,从银行获得贷款难度较大,而企业本身的资金积累又极其有限,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着严重的投资不足,不仅没有能力进行设备更新、技术研发,有的甚至连采购原材料都难以充分保障。

三、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打造整体性竞争优势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特色产业振兴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邯郸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领导小组对全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专责抓好全市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政府领导包联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制度优势,聚焦产业谋划、项目建设和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出实招、办实事,增信心、解难题,督导协调、精准施策,力促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做大;加强对县域特色产业政策研究,积极进行政策创新,聚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配套扶持体系,集中发挥政策综合效力。

(二)明确发展方向,争创特色性知名品牌

知名品牌可以提升产品的含金量,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争创特色性知名品牌,首先,要注重规划先行。立足县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编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同时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相衔接,构建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其次,要培育产业龙头。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提质升级的“领头羊”,为此要对集群内的知名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系统培育,通过这种分层梯次培育的方式,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整个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再次,要争创名牌产品。重点围绕已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进行系统打造,增加科技含量、深挖产品特色、扩大产品影响,形成知名度高、特色性强的优质品牌。

(三)引培优质人才,增强持续性发展动力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优质人才,而邯郸正是缺少这样一批优质人才。要引培优质人才,首先,要培育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对标先进地区、行业领先水平,制定支持企业创新主体发展的政策,持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设立企业家培训专项资金,定期组织各行业优秀企业家到先进地区、知名院校等进行系统培训,以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其次,要建立多元化引培人才机制。依托产业集群内优势科研资源,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承接先进技术落地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集智攻关、协同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注重培训实效、提升培训质量,培养大量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的优秀产业工人;利用优惠政策、工资福利等吸引外部经营者、优质人才加入,建立支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人才基础。

(四)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

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首先,在主导产业薄弱环节重点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弥补主导产业的薄弱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使得它们不断发展壮大,尽快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完善和拉长产业发展链条,打造产业链条完整、综合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其次,不断完善配套产业链。不断健全完善配套产业链条,如主导产业相关的人才培训、技术咨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使企业能够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创新创业方向、打造特色知名品牌,以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再次,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环境优美的产业园区,引导更多优质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发展优势。

(五)拓宽融资渠道,赢得充足发展资金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集群内企业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金融机构考核长效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集群发展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其次,要探索建立民营企业融资新模式——纾困基金,该基金以政府信用为依托,通过政府注资与社会筹资的方式筹措资金,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合理确定企业应急转贷基金规模和日常存量资金,向合伙企业提供持续过桥服务的基金模式。再次,广大民营企业要转变经营方式、创新经营理念,建立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抵抗资金风险的能力,竭力满足金融机构信贷的资质要求。

猜你喜欢

邯郸市特色产业县域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落叶语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邯郸市命名8个青年集体为“邯郸市青年突击队”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邯郸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