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遗产融入城市方式探讨

2022-01-01西南科技大学王强

区域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遗产铁路景观

西南科技大学 王强

铁路的修建让城市与城市的人才、物产交流更加便捷,带动了沿线城市的快速发展。然而,当铁路设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遭到废弃后,铁轨、站房等占据了大量土地的遗存物又将何去何从?当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如火如荼,铁路遗产由于其线性形态和跨行政区划的特殊性,如何更加科学地保护和利用,再次融入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铁路遗产的价值

铁路遗产的价值是对其保护与利用的动机,也是融入城市的基础。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于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评估标准,并结合铁路遗产的物质形态和社会形态特征,可以将铁路遗产的价值分为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五种构成。

(一)历史价值

铁路伴随着近现代城市的新兴与发展,铁路遗产是城市乃至国家近现代历史的忠实见证者,历史价值直接锚定于铁路建设的所处时期。唐胥铁路、京张铁路等中国人自建铁路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求强求富的历史,中东铁路、胶济铁路等国外侵略势力主导修建的铁路见证了我国被列强殖民侵略的历史,宝成铁路、焦柳铁路等铁路见证了新中国工业自强的历史。

(二)技术价值

从中国人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到第一条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在我国铁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领域的多项“第一”被实现。铁路遗产作为当时众多先进技术成果集聚的产物,记录了我国铁路建设独立自主的技术飞跃,彰显了我国铁路建设者的勇于创新精神。

(三)美学价值

铁路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其修筑设计除了要满足工程需要,也必须注重审美需求,从而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铁路设施整体景观的美学。铁路遗产具有明显区别于周围自然环境的钢铁线性景观,存在独特的审美情趣,众多摄影爱好者乐于以铁路为题材拍摄照片。二是站房设施设计的美学。作为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站房的设计集聚了社会顶尖的设计力量,不乏建筑大师之作,反映了当时较高的审美水平和地区特色。

(四)社会价值

铁路系统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其运行过程中对城市经济发展、职工就业和居民出行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作为遗产,铁路是居民生活记录的一部分,印刻着城市的大量记忆,映射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承载着部分居民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铁路遗产的社会价值更多的是基于居民的主观感受,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反映着普通的民众对铁路遗产的认同程度以及保护态度。

(五)经济价值

再利用价值表现为铁路遗产的物质性。部分铁路遗产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承担客运、货运功能,但其车站、轨道等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结构坚固耐用,使用寿命更长,可以通过简单修缮改造后直接用作他用以产生经济效益,且铁路遗产的建筑物、构筑物种类多样,具备多种功能注入的可能性,再利用的经济价值比较显著。

二、铁路遗产与城市的关系

铁路遗产对城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遗存物本身,更体现在它对城市及其居民文化形成的作用上,所以铁路遗产与城市的关系可以分为客观物质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两类。

(一)物质空间关系

铁路遗产作为由建筑物、构筑物组合形成的物质实体,其与城市的关系首先应是物质空间层面的。一方面,铁路遗产相对于城市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遗产建筑物、构筑物所形成的空间、景观具备独特的价值,可以通过规划与技术改造手段与城市的需求相结合,使其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是一种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过去产物,与城市的景观风貌和空间发展不会完全协调,存在着废弃站房占据城市宝贵土地资源,铁轨分割城市等问题,面对会对城市发展造成不可避免阻碍的遗存物,我们就必须加以取舍、改造或迁地保护。

理解物质空间的关系,是研究铁路遗产融入城市的前提。在对铁路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对充分考量周边环境的影响,趋利避害;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遗产物质空间与城市的协同作用,同时减少遗产的物质空间与城市的冲突。

(二)精神文化关系

历史价值决定了铁路遗产相对于城市而言,是一种“软性”财富。铁路伴随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同时也是居民记忆里的公共空间,见证了城市风貌的变迁和无数普通市民的聚散别离。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注重文脉的延续,否则就是无本之木,会失去内涵。所以,铁路遗产与城市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旧事物与新事物的对立,更应是一种城市长久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老一辈居民往昔记忆的重现。

铁路遗产的精神文化内涵不是外来文化,而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践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铁路遗产物质形态与城市的协调性,更要深入挖掘铁路遗产的精神文化内涵,从内涵上理解遗产对城市的重要性以及铁路遗产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整体性。

三、铁路遗产融入城市方式

(一)文化融合

铁路为城市的人才物产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传播,其意义早已不单单是一种交通运输设施,更是一个城市对外的通道和窗口。伴随着铁路建设而兴起和发展的城市,铁路早已成为这个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正视铁路遗产与城市精神文化层面的关系,在城市快速发展和扩张的时代,铁路遗产与城市在文化层面的融合格外重要。

铁路遗产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实现。一是深化铁路遗产作为居民记忆场所的属性,通过对铁路遗产主要构筑物、建筑物特征的保留和强调,唤醒居民对铁路的记忆,从而加强对铁路遗产的认同感,提升对城市的归属感。二是展现铁路遗产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属性,通过展示宣传的手段,叙述铁路建设的故事,以及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大事记,交织铁路与城市历史,促使铁路文化与日新月异的现代城市文化进一步交融。

(二)景观融合

铁路遗产本身的景观属性存在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基于城市的风貌特征,二是区别于城市的风貌特征。站房等主体建筑物的设计涉及城市的形象和广大公众的利益,需要考虑与城市整体风貌以及时代特征的相协调。另一方面,铁路遗产由于铁轨、转盘等独特的构造,从而具有与周边风貌相异的钢铁线性景观。

基于以上两个特征以及其审美价值,铁路遗产与城市景观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性,二者的融合并非使其同质化,而是追求景观整体的协调。结合周边环境,通过小品的布置、植物的种植以及对遗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适当改造,铁路遗产可为钢筋水泥的城市景观起到画龙点睛之效。铁路遗产的保护利用改造可以以城市为景观背景,同样,城市发展也可以以铁路遗产为景观背景,互为底图,相互衬托,从而融合。例如由废弃铁路改造而成的纽约高线公园,与沿途美景共同构建出了颇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成了当地的地标性景观。

(三)功能融合

去除修建后翌年就被拆除的吴淞铁路,中国铁路遗产可追溯到1880年第一条中国自建的唐胥铁路,已经过一百多年风雨的冲刷与技术的更迭,运输能力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交通功能也将渐渐被新的铁路系统所替代。但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景观属性,“老旧”或许会让这些铁路遗产在新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

功能的融合是基于铁路遗产自身的特性,通过改造和业态注入,对城市功能的进一步补充。根据铁路遗产的价值和一般特性,可以形成三种类型的功能融入城市。一是休闲游憩功能。充分利用铁轨等构筑物的独特性,打造具有亮点的铁路公园,为居民提供聚集、休闲的活动场所;二是文化旅游功能。利用铁路遗产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内涵和景观风貌,串联铁路沿途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形成颇具趣味的文化旅游项目,为城市的品牌形象加分;三是宣传教育功能。由于铁路遗产的形成和发展大多伴随着国家和时代的变革,其本身就是相关历史最好的展示与科普,可以通过依托铁路遗产建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发挥遗产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功能。

四、结语

铁路遗产如何融入城市,是其本身价值属性所决定的,应辩证地看待。本文所探讨的文化、景观和功能的融合方式也是基于铁路遗产的价值和公众利益的考量。面对价值较高的遗存物应当充分保护其完整性和原真性,而面对保留价值较小且阻碍城市发展的遗存物应加大改造力度,不能为“融”而“融”。重要的是,在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保留和发挥遗产的最大价值,使公众在铁路遗产的保护利用活动中获得最大、最长远的利益。

相关链接

工业遗产具体指:“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猜你喜欢

遗产铁路景观
景观别墅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火山塑造景观
遗产怎么分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千万遗产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