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城建2022年将进一步释放潜能,新商机出现

2022-01-01王腾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城商业模式建设

文|王腾

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6 部门印发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新城建概念。同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庆、太原、南京、苏州、杭州、嘉兴、福州、济南、青岛、济宁、郑州、广州、深圳、佛山、成都、贵阳16 个城市开展首批试点,2021年新增加天津滨海新区、烟台、温州、长沙、常德等试点城市(区)。

新城建聚焦城市安全、社区建设、市政服务等民生领域,助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人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而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发展智能建造新产业,以及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一网统管”都是新城建的重点任务。

通过加快推进新城建项目落地实施,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扩大居民社区消费,增加有效投资,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据初步统计,一些新城建“跑得快”的城市已经行动迅速——去年8月份以来,苏州在智能市政、智慧社区、“车城网”等方面完成投资约50 亿元。深圳完成新城建项目81 个,投资额约26 亿元。广州已完成和在建的新城建项目投资达32 亿元。

新城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基于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有更多企业从中找到发展机遇,而这一切都要商业模式先行。新城建商业模式应在传统商业模式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适应快速化、跨领域化需求的政策指导,引导扩大社会投资,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局部与整体,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助力新城建切实发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改善与服务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商业模式原则

1.统筹组织,多元参与

统筹组织,分区实施。如试点城市可以结合新城建的主要任务,根据各辖区建设基础、财务状况、发展特长,分别承担各条块试点建设任务。把新城建当作系统抓,新城建的建设不仅仅是实施一批建设项目,而是以城市为单位推进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现代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城市政府统筹推进。

要增强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优化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与导向性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政府、企业、市民等社会多方参与、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形成建设整体合力。

2.产业链条,合作共赢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创造价值,满足各方利益,因此推进商业模式的起点就是各方的需求满足,优秀的商业模式能够兼顾各方利益。新城建工作涉及政府、专业配套厂商、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及公众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推动商业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精准把握各方需求,不断寻求各方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把新城建当作产业做,新城建涉及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条,通过项目实施,前向带动新技术应用、新产业集聚,后向催生新业态形成、新消费提升。开展新城建建设,要推动产、学、研、用、政、资的有效协同,同步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融合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新城建产业体系。

3.数字底座,保障安全

新城建发展的创新突破重点是要打好数字底座,建好基于“一网通联”“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同步建立健全城市体检体系形成闭环。开展新城建建设,要推动产、学、研、用、政、资的有效协同,同步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可控、产业链融合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新城建产业体系。

在新城建项目运营管理中,会涉及到很多公共信息以及个人隐私信息。对于这类系统应该有哪些主体来开发运营、开展增值服务,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在构建商业模式,需要特别慎重考虑。另外,新城建工作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支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安全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商业模式构建

1.多举措引导社会投资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贴息贷款、风投基金等优惠政策提供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市信息模型、智慧社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不断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参与范围;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发展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创新产品,政府给予一定的风险资金补贴;鼓励商业银行为新城建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提供更加多元的信贷金融支持;鼓励创建专项基金,引导帮助大学生等高知人才在新城建产业方面进行创新创业。

2.加强全局性部署规划

立足新城建涉及多元主体,系统复杂的特点,需要多方参与,针对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智能化城市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智慧社区建设、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众多方面,应把握各项重点任务的联结关系,提高建设效率,应从满足各方利益和需求着手,把当下建设重点和未来持续运营统筹考虑,形成全面多层次、全局性的规划部署。

3.发挥财政资金的 “杠杆”作用

积极推动财政性资金与社会资本合资建设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应用系统等公共物品;对于产业类项目,加强财政性专项资金出资,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组建专业化的新城建相关的建设公司;针对新城建部分建设项目开发周期长、市场利润率低的特点,探索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部分参与企业发放适当财政补贴;政府投资扶持新城建相关的科技型企业,引导新城建相关企业会聚集群,形成发展合力。

猜你喜欢

新城商业模式建设
珠江新城夜璀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商业模式从0到N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封新城:悬崖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