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粪污暗贮肥化技术在内乡县的探索与运用

2022-01-01马中群张定安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内乡县全量粪污

马中群,张定安

(1.河南省内乡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河南 内乡 474350;2.河南省内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闻名全国的生猪养殖大县,是牧原公司的发源地和注册地,也是南阳黄牛、伏牛白山羊和南阳黑猪的中心产区。随着年产210 万头的牧原肉食综合体项目的建成,2021 年全县生猪出栏能力将达到360万头饲养规模。同时内乡是国家南水北调汇水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守护一渠清水永续京津是内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由于内乡县养殖量大,特别是规模以下养殖户主体众多,环保意识弱,投入能力差,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如何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保成为内乡县畜牧局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为提升广大农村民众生活幸福指数,为守护好南水北调的一渠清水,保住养殖户农民致富的一条道路,2018年以来,内乡县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对全县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进行了探索。在实现了刁河、汤堰河流域规模以下养殖户试点整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玻璃钢罐为载体的粪污全量收集,资源化利用技术,该技术被河南省畜牧总站命名为畜禽粪污暗贮肥化技术。该技术为农村畜禽粪污处理规范化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内乡模式,通过粪污就近收集处理、废水就近储存资源化利用,小养殖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规范完善了乡镇收储中心建设,通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典型经验在《农民日报》发表,河南省两次在内乡县召开现场会,成为河南乃至全国农村小养殖户畜禽粪污治理的先行者、领跑者。现就内乡畜禽粪污暗贮肥化技术探索与运用情况做一介绍。

1 探索背景

内乡是南水北调汇水区,涉及全县桃溪、乍曲、瓦亭三乡镇,环境位置敏感,同时境内的刁河、汤堰河为出境河,2018年以来在执行地表水Ⅳ类标准的情况下COD仍出现多次超标,群众关注度高。刁河、汤堰河流域涉及桃溪、乍曲、瓦亭、师岗4 个乡镇、23 个行政村,约5 万人。为此县畜牧局、环保局组成两个工作队沿刁河、汤堰河及其支流两岸,对1 000 m范围内的污染隐患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建立了环境问题台账,发现涉及养殖污染的养殖户72家,其中刁河流域养殖户26家、汤堰河流域养殖户46家。养殖户普遍存在粪污长期露天堆放,遇雨季会直接流入河道、有的地方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臭气熏天。

2 试点开展情况

为提升刁河、汤堰河水质,内乡县开展了流域内四乡镇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属于禁养区内的刁河沿岸两侧堤脚外200 m 范围内和刁河支流及汤堰河沿岸两侧堤脚外50 m 范围内,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关停。对敏感地点需要关停取缔的,或主动要求关停取缔的规模养殖户,可由养殖户写出申请,自愿参与关停。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规范配套,对规模以下养殖户全部采用玻璃钢罐进行全量收集,建设防雨、防渗、防溢流的粪污收集储存设施。主要利用专用机制玻璃钢罐(玻璃钢式畜禽粪便三级厌氧发酵罐)对畜禽粪便进行收集和三级厌氧发酵处理。

瓦亭镇对全镇52户养猪户(累计生猪存栏1 152头),进行了粪污全量收集、暗贮肥化技术处理,最终全部资源化利用,推广率达90%。师岗镇对全镇96户养猪户(累计生猪存栏1 987头),进行了粪污全量收集、暗贮肥化技术处理,最终全部资源化利用,推广率达100%。乍曲镇对全镇67户养猪户(累计生猪存栏1 381头),进行了粪污全量收集、暗贮肥化技术处理,最终全部资源化利用,推广率达100%。桃溪镇对全镇57 户养猪户(累计生猪存栏1 268头),进行了粪污全量收集、暗贮肥化技术处理,最终全部资源化利用,推广率达95%。

刁河、汤堰河流域四乡镇累计推广272 户生猪养殖户,共存栏生猪5 788头,通过试点治理,每户每头猪节约粪肥开支44 元,累计增收25.5 万元。同时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规模以下养殖户以前的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基本绝迹,全县大部分臭水坑已抽干填平,利用填平的场地和罐体上的空间搭建猪棚,拆旧换新,粪污直接流进地下发酵罐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已杜绝,为全县农村规模以下养殖带来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3 主要做法

在总结试点基础上,内乡县高规格成立以县长为指挥长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指挥部,大员上前,行政推动,建立“专班跟进”制度,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列入督查台账。同时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统筹县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划布局,科学设计治理路径,以刁河、汤堰河流域4个乡镇试点为突破口,使全县155个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套齐全、1 279 个农村小散户畜禽粪污全量收集利用全覆盖,全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撬动,县财政列出专项经费100 万元作为工作奖励,对各乡镇按污染整治数量、进度、质量进行考核,每10 天评比一次,前3 名各奖励2 万元、1 万元、5 000 元,召开一次现场会奖励2 万元,调动了乡镇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各部门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定期会商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政府出钱,部门出力。建立督导考核体系,加大对污染整治工作任务和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关停督查督导力度。坚持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域推进,压实责任,党政同责,建立明确的包村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县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对建设进度、质量、效益等进行检查和通报,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动员村支两委和基层防疫员全员参战,分清重点,集中整治。通过新闻报道、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于措施得力,很快在全县掀起了整治工作高潮,整治工作真正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拥护,畜禽粪污暗贮肥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推进。

4 取得成效

4.1 形成了一套全量收集技术标准

县畜牧局通过实践,及时总结,收集了大量资料,形成了一套包括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污全量收集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收集设施,以及材料、设计、施工、使用等有关设施建设要求在内的技术标准。它主要利用专用机制玻璃钢罐(玻璃钢式畜禽粪便三级厌氧发酵罐)对畜禽粪便进行收集和三级厌氧发酵处理,具有价格低廉、运维简便等特点和无害化(杀灭病虫卵)、资源化(腐熟)以及一定的储存能力(第三格)。在玻璃钢罐全量收集发酵技术基础上,内乡县畜牧局组织技术人员编制了技术标准,目前已由南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实施;该规范的制定对农村地区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治理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4.2 摸索出了CMSV监控定位技术

利用CMSV 监控定位软件,建立监管平台,通过对粪污运输车辆安装北斗定位装置,监控运输车辆轨迹,定位粪污收储中心坐标,设置电子围栏,自动记录粪污车出入粪污收储中心次数,根据粪污车出入粪污收储中心次数和活动历程数,作为对乡镇绩效考核依据;同时可防止粪污运输车乱排乱放和挪作他用。

4.3 探索了一套粪污收储利用可持续健康运营机制

通过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畜禽粪污暗贮肥化技术探索与运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有关文献和内乡试验,小麦、玉米增施粪肥可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促进作物高产,能实现小麦单产增加4%、玉米单产增加5%的产量水平,增施粪肥可替代部分化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小麦、玉米化学肥料减量与增效协同、生产与生态兼顾,减轻面源污染。试验结果亩增施粪肥40 kg(有机质55%),比传统习惯施肥减少10%~15%的用量,最多减施5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877-2011》畜禽粪便土地承载力测算办法,使用水泡粪工艺进行粪污厌氧发酵、沼液贮存还田利用的,小麦+玉米每亩土地氮为2.3猪当量,磷为2.2猪当量,以此计算每5头猪可满足1亩地氮、磷需求,每年可节约复合肥50 kg,节约成本150 元,同时小麦单产增加4%、玉米单产增加5%,增收70 元,5 头猪全量收集可增收220 元,平均每年每头猪增收44元。四年累计通过12万头,养殖户增收达500多万元。

同时随着粪污暗贮肥化技术推广与运用,全县实现了科学、安全、高效、生态养殖,有效促进了养猪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粪污产生,每头猪排污量仅为576 kg,比传统养殖耗水量降低50%,四年通过12 万头,节约用水将达13 万t,大大减少了粪污处理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尤其是在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实施,以前的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基本绝迹,全县大部分臭水坑已抽干填平,利用填平的场地和罐体上的空间搭建猪棚,拆旧换新,粪污直接流进地下发酵罐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杜绝了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为全县生猪养殖带来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猜你喜欢

内乡县全量粪污
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力内乡县马铃薯获丰收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赴内乡县开展马铃薯产业种植技术服务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南阳市电教馆领导调研内乡县教育信息化工作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271家网货机构公布资金存管信息超八成全量业务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