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湖清水连入江 系统治理见“乡愁”

2021-12-31闫怀强

环境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惠州市泵站金山

闫怀强

“一泓清水缓缓东流,两岸草木郁郁葱葱,远处高楼拔地而起,脚下碧道弯弯延伸……”这是近期笔者在惠州市金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外围看到的景象。

金山湖,地处惠州市东江流域中下游,位于东江一级支流西枝江左岸,是西枝江改道后形成的低洼湿地,其流域内主要入湖河流有莲塘布河、冷水坑水、河桥水、金山河,即通常所说的“一湖四河”,最终汇入西枝江、流入东江。由于从空中俯瞰呈“心形”环状,宛如开天的“聚宝盆”,故得名金山湖。

由于水系众多、历史欠账多等原因,过去金山湖流域虽经持续治理,但水质总体为劣V类,部分河流为黑臭水体。但随着惠城南高铁城铁站点项目落地,金山新城战略新引擎蓝图绘就,作为将来大湾区城市会客厅、体现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新招牌,金山湖流域治水攻坚战一触即发、刻不容缓。

2019年以来,惠州市全面开展金山湖“一湖四河”全流域系统治理,通过实施截污治污工程、因势利导整治塘堰河道、构建河湖水网连通体系,持续改善水质、消除洪涝隐患,着力打造流域治理的“金山湖样本”。

互联互通让水“活”起来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成败。坚持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在金山湖的治理上亦是如此,“不同于以往碎片化的传统治水模式,金山湖治理探索‘治水养水、以水定城、水城共治’新模式,采取系统规划、分期推进和分片治理思路,依托‘一湖四河’流域水系展布,打通城水生态格局,引导城市由背水向面水发展,产业由分散布局向沿河沿江聚集,实现治水、兴业相辅相成,最终实现‘水、城、产、人’协调发展。”惠州水务集团碧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相关现场负责人刘增淳介绍说。

金山湖系统治理工程总投资约51.52亿元,先行实施水质改善、水利改造和示范碧道试点建设三大工程,计划2021年底完工,治理目标是金山湖主湖区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入湖支流金山河及南部三河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

治水如同治病,通则不痛。打通经络、水系连通是金山湖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惠州市提出在“南山河”(冷水坑河、河桥水和连塘布河)上游蓄水和新建西枝江水利工程。2019年10月以来,在冷水坑河上游新建冷水湖,在河桥水上游新建红女湖,利用这两个人工湖进行调蓄水,从而增加两条入湖河流水动力。此外,还加固连塘布水库,新建西枝江补水泵站1座,通过泵站从西枝江引水,再对全流域河道进行生态补水,通过上游蓄水、下游引水、中间连通,原来相对孤立的莲塘布河、冷水坑水、河桥水、金山河全部实现互联互通,有效保证下游河流旱季流量和水质,因势利导让水“活”起来。

截污治污让水“清”起来

“水環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难点也在岸上。”刘增淳坦言,金山湖靠东南、西南、东北侧均为城中村,入湖的主要河道及支流大都穿过城中村,两岸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汇入金山湖。经过追踪溯源、系统梳理,“一湖四河”需整治的污水排口有210处。

针对沿河沿湖污水直排问题,惠州市成立“一湖四河”排口整治分片包干工作小组,以目标为导向,挂图作战,实行网格化管理。截至目前,排口已整治完成93个,正在整治的有77个,对外协调整改的有40个,部分流域内直排局面已经终结,城中村内的污水统一截污纳管,并送往金山污水处理厂处理。

管网建设是关键一招,但又是整治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针对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低、排水系统欠账多等问题,惠州市制定了截污纳管作战图,通过构建“源头减排、过程阻断、分质调蓄、智能管控”的控源截污系统,确保流域内点源和面源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截至11月底,累计投资约9.7亿元,新建管网156公里,已完成95%的总新建管网任务。

为实现污水有效调度,惠州在原有3座提升泵站的基础上,投入约580万元,新建6座污水提升泵站,将金山新城辖区内污水科学调配至金山污水处理厂和梅湖污水处理厂。

“由于生活污水直排等原因,金山湖湖底堆积了大量淤泥。”刘增淳介绍说,为提升金山湖水质,惠州采用生态清淤的方式对金山湖受污染较为严重的7.5公里长湖底进行清淤。采用环保式绞吸船通过泵管输送至新建的底泥处理厂内,再经过沉淀、加药混合后进行脱水压榨,最终形成含水率小于40%的泥饼,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泥饼可直接作为景观绿化用土,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截止11月底,已投资1.34亿元,完成清淤总量约71万立方米。

共治共享让水“灵”起来

“金山湖是历史形成的低洼湿地,总集雨面积为63.7平方公里,容量相当于三个惠州西湖。由于金山湖为西枝江老河道裁弯取直、回蓄而成,受东江水利枢纽水位顶托影响,金山湖流域内水动力条件较差,增加了洪涝隐患。”据刘增淳介绍,除金山河、莲塘布河、冷水坑河、河桥水4条河涌部分河段前期通过整治达20年一遇标准外,金山湖流域内其余河道宽度约3~15米,河道断面狭窄,两岸灌木丛生,行洪不畅,涝点多达7处。

“我们将流域内城市防洪标准,由现状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通过“上蓄、中分、下调”的系统布局,因势利导整治塘堰,疏浚拓宽25公里河道,连通高布水、湖山村水和官桥水等主要河涌,新建白沙仔换水排涝泵站等工程,形成有效的防洪排涝体系,消除洪涝隐患,确保城市水安全,构建安全、健康的流域水环境体系。

“以前一到下雨天楼下洪水直流,垃圾四溢,走路裤腿都要挽到膝盖以上,大伙儿都怨声载道,如今即使是暴雨天,也看不到什么积水,出入自由多了,干净整齐多了”,一位城中村的居民兴奋地说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老百姓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建好了,各部门通力协作营维护好至关重要,但流域治理模式的关键还在于人,只有全民生态环境意识提高了,把保护环境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当笔者问到治水最大的瓶颈时,刘增淳深有感触的说到,调动流域内老百姓的积极性,建立水污染防治巡河管护长效机制才能确保金山湖长治久清。

据悉,惠州市投资1100万元,已完成环湖5公里碧道试点建设。未来,还将规划建设环湖休闲、城市滨水、郊野探秘、江滩生态、乡村风情五大特色的百里碧道。此外,还计划利用江滩湿地滨水空间和金山湖优质水质,选择水域面积较好的区域营造天然浴场,让水域回归自然,让江水回归百姓,让一江清水真正承载起岭南乡愁,届时金山湖有望重现“肥鱼鲜虾取不尽,一湖清水连入江”的昔日光泽。

猜你喜欢

惠州市泵站金山
农业用中小型泵站运行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班级里的趣事
一体化泵站在农田灌溉排水中的应用研究
雷波RMI泵站大修的技术控制点探析
泵站运行调度中的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