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挚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2021-12-31

前进 2021年2期
关键词:危重病护目镜孟加拉国

已经当了多年主任医师,又回去当住院医师是什么感觉?已经年届不惑,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却为家国大义、医者仁心,舍生忘死、冲往疫情一线是什么感觉?先后驰援湖北、孟加拉国的农工党党员、海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康福新可以告诉你: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而是诚挚的问题,但是就我的情况而言,诚挚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提前一个小时去穿防护服,凌晨4 点半,康福新按照墙上示意图的流程,将帽子、口罩、防护服、手套、隔离服、靴套、护目镜、防护面屏一一穿戴整齐,和护理老师一起进入舱门开始值班、查房,其中的危重症病人徘徊在生死边缘,呼吸、循环、营养、抗感染……每一项治疗都要慎重考虑。

进舱仅5 分钟,护目镜开始起雾;30 分钟,护目镜中心视野模糊,只能用侧光来观察病情;60 分钟,贴身手术衣已经湿透;120 分钟,护目镜和面屏带子勒进肉里,又疼又痒;180 分钟,完成患者翻身俯卧位操作,数次清洗后,手套被汗水黏在了手上;240 分钟,护目镜内侧的水雾冷凝后沿镜面留下来消失,汗水冷凝留下的水迹成为唯一的视野。

值班期间,除了诊疗,康福新在协和西医院还要负责录入医嘱,对于早就成为主任医师的他来说,这可真是手生了!加上操作系统不同难度翻倍,只能边学边做,医保诊断、CT 申请单、输血申请单……各种各样的琐碎工作让他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岁当住院医师的岁月,不同的是,那时虽然辛苦,但没有生命危险,可在抗疫前线的医生们却扛着双重压力,没有退路,只能前行。

康福新把自己的压力放在一边,重点关注病人的状况,身处重症病房,面对那些治疗近一个月核酸仍然没有转阴的病人,能做的就是不断给予他们安慰,哪怕是一点点的好消息,他都会详细地讲给他们听,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焦虑。有一位80 多岁的老奶奶,每次查房都不太爱讲话,通过多次交谈,才知道她住院已经一个月,和家里没有联系,非常担心家人的安全。后来,通过工作手机让她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看到家里人一切平安,老奶奶的话语多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辛苦、烦琐不仅没有打垮康福新,反而催生出他的智慧。他总结出了针对医生个人的抗疫经验:高度重视组织纪律,服从抗疫前线指挥部的各项规定及要求,服从驻地医疗队员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个人安全;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开始工作前进行详细的交接工作,积极参与医院、科室组织的死亡病例、疑难危重病人讨论,从工作中总结经验;个人物品尽量考虑周全,防止到驻地后各类生活物品短缺;接触病人前按照所属医院的防护流程进行严格训练,非工作期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心理放松。

他还总结了应对疫情暴发的诊疗经验:大量病人涌现时,按照战时检伤分类原则对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实行“四集中”(集中病人、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根据病人分级组建相应的诊疗小组,成立危重病人救治专家小组,每日集体诊治危重病人;医疗队要成建制抽调,队伍中应配备管理和行政人员;建立各种专业小分队,如插管小队、清肺小队、置管小队、CRRT 小队、ECMO 小队等;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控培训,要有三级防护物资;要做好队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2020 年6 月8 日至6 月22 日,康福新第二次踏上“战场”!他主动申请作为重症医学专家随中国政府赴孟加拉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对孟进行抗疫指导。虽然在国内时对孟方疫情有准备,但到达孟加拉国后仍被那里的状况吓了一跳,个人防护极其不规范、社区防控不严、病人没有集中、医院没有分区、医务人员感染率高……与孟加拉国11 家医疗机构沟通中发现孟方部分医院危重病人死亡率高达50%以上,于是,他重点讲述了中国新冠肺炎病人重症危重症诊疗方案,指出氧疗在重症危重症病人治疗中的重要价值,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执行MDT 制度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医疗队把中国抗疫成功的经验和孟方进行了充分分享,同时和其他专家组成员一起,对孟华人华侨及包含孟加拉国商务部长在内的15 名新冠肺炎病人进行视频会诊,针对个体给出具体治疗建议,做到一人一方案。康福新所在的医疗队和孟华人华侨视频连线,讲解新冠肺炎的分级及治疗、指导居家隔离如何判断病情、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有效提高了华人华侨的个人防护能力,缓解了对疫情的恐慌,医疗队不仅传递了中国抗疫经验,还向孟方提交了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建议书,圆满完成了援孟抗疫医疗任务。

猜你喜欢

危重病护目镜孟加拉国
护目镜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孟加拉国疫情中受饥的马
Hungry horses amid pandemic in Bangladesh 孟加拉国疫情中受饥的马
莫迪访问孟加拉国
显示护目镜裂纹故障分析及改进
平视显示护目镜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你是谁
孟加拉国将建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