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1-12-31

前进 2021年2期
关键词:临夏甘南黄河流域

甘肃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黄河全长约5464 公里,面积约79.5 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段长约913 公里,约占总面积的18%。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全国生态安全战略“两屏三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甘肃段承担着保障水源涵养、下泄流量、水土保持、维系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黄河甘肃段存在的问题

(一)水源涵养功能出现退化。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条件变化影响,甘肃省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呈逐步恶化趋势,作为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甘南高原草场存在沙化退化现象严重,草原生产能力大幅下降,湿地面积锐减等问题,致使黄河干流玛曲段、洮河、大夏河等河流来水呈衰减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黄河上游水量的汇集和生态系统的安全。

(二)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完善。在实践中存在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生态补偿法律基础欠缺,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已经明显滞后于生态补偿实践。二是生态补偿技术体系亟待确立,目前尚缺乏对甘南草地生态系统相对统一完善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三是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方式有待明确。

二、意见与建议

(一)科学制定对策,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一是科学评估甘南临夏黄河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现状,甄别和量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二是精准研发甘南临夏黄河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技术体系,创建甘南临夏黄河重要水源地水源涵养功能,综合提升生态保护方案。三是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性治理工程。四是建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五是建议国家在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时,将甘肃省整体纳入规划范围。六是设立甘南州草原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把农牧民群众转化为草原及林业生态管护员。

(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步伐。一是积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现生态补偿程序化、法制化。二是构建多元补偿机制,不断优化政府主导模式,以资金和实物补偿等造血式补偿为主,以政策、项目和智力技术补偿等输血式方式为辅;同时,建立以市场调节为手段、以法律保障为前提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三是准确测算补偿标准。四是建议国家强化对生态补偿的干预力度,建立甘南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基金、建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加快水资源税费制度改革,落实水量分配和水权制度,科学合理征收流域生态补偿费,加大水源保护支持力度。五是立足省情,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工作机制,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生态补偿路径。六是将甘南州的湿地全部纳入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范围。七是提高原有的纵向补偿标准,提高农牧民响应政策的积极性。(在农工党中央第十五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上的报告,略有删减)

猜你喜欢

临夏甘南黄河流域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寻觅临夏至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