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技术探讨

2021-12-31李忠菊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2期
关键词:民居村落绿色

申 雯 李忠菊

(1.湖南科技学院,湘南传统建筑与乡村建设研究所;2.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传统民居在我国分布广泛,它不仅仅是指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建筑实体,同时还涵盖传承下来的当地风俗习惯、思想文化、行为方式和制度等。传统民居蕴含的丰富的绿色营建技术,对目前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有利于构建绿色、低碳的建筑环境,能够大量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当前传统民居正面临保护与传承的严重威胁,因此保护传统民居意义重大。

1.传统民居保护面临的困境

1.1 村民及当地政府保护意识淡薄。当前相当一部分村民及当地政府对传统民居的重要价值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私自拆除、改建传统民居的行为时有发生,还有些村民在传统民居旁边乱搭乱建新的建筑物,这些行为导致直接破坏了整个村落的传统风貌,让传统民居的价值大打折扣。

1.2 维护修缮资金短缺。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不足5000个,而到了2010年,较为珍稀的传统村落已不到3000个。

一大批传统村落面临维修资金短缺的问题,尽管在201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四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一大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给予了维修经费支持,但是国家是从宏观层面做出的传统村落保护决策,维修资金也是按照同一标准拨付,而实际上各地传统民居损坏程度不一,仅仅依靠政府发放的维修资金明显是杯水车薪,也不是长久之计。而对于没有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那些村落来说,境遇更让人揪心,如果一直没有资金的投入,那么这些传统村落直接面临消亡的危险,村落中的传统民居将得不到修缮,只能在风雨中独自飘摇,一旦损毁再难以恢复,这对国家来说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1.3 传统村落保护、活化模式单一。目前大多数传统村落保护模式较为单一,依靠国家下拨的维修资金勉强维持,劳动力外流严重,村落中人口空心化,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当地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缺乏活力。有些村落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是没有顾及自身的承载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结果制约了后续的发展,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影响传统民居建造的主要建筑思想

2.1 “天人合一”建筑思想。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天人合一”中的“天”是指自然,“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一切人事均要顺应自然规律。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民居中体现出来的就是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很多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是受到“天人合一”建筑思想的影响。

2.2 建筑风水学理论。“风水”二字妇孺皆知,通常被大众认为是迷信,建筑风水学主要是研究建筑物的选址、方位、通风采光等问题,考虑的是人们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和现代“环境科学”有共同之处。且不论风水观念中人们迷信的一面,建筑风水学有积极合理的因素,推崇选择背山面水的宅基地,前面有平坦空旷的地坪,这样的选址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审美的需求。

2.3 “中庸适度”勤俭节约思想。我国国人深受勤俭节约思想的影响,这方面在传统民居建筑形态中也得到了体现,传统民居通常讲究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要适度,比如在材料的选择上很少采用奢华的装饰,对营建技术的运用也以适当为原则,对建筑物的周边环境也有保护意识,由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技术

当今地球上资源极其紧张,传统民居蕴涵的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营建技术对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借鉴意义。传统工匠的精湛技艺让我们叹为观止,同时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并进一步创新。

3.1 “自然和谐,择优而居”的选址原则。传统民居的选址通常是自发的,人们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结合当地的地理状况、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并沿袭祖辈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在当地择优而居,并代代相传,由此逐渐形成了聚落;传统民居的选址就是对当地环境的一种适应,既不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又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环境特点以期达到保护环境同时又适宜居住的目的。

通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背山面水的地形较多,这既符合实际生活所需,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建筑不是单一的存在,将人、自然、建筑当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待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的民居更适合居住,居民的舒适度也会大大提升。

3.2 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方法

3.2.1 自然通风设计。通风设计是营造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人要呼吸新鲜空气,夏天要带走多余的热量都离不开通风,室内风环境是影响宜居度的关键要素。传统民居设计中的天井、廊道、巷道等建筑元素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自然通风的目的,主要利用的是热压与风压通风原理。热压通风主要是利用太阳照射不均而形成的热压作用达到民居内纵向风循环,如天井通风。风压通风主要是利用门窗、廊道、巷道的相互连通,这样自然风能够顺利地进入室内,从而使室内空气流通。俗称的“穿堂风”就是利用风压的作用到室内“走”上一圈 ,室内的通风效果这样就比较均匀了。

自然通风的实现是热压作用、风压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热压作用、风压作用实现的自然通风技术与现代的空调技术比较而言,自然通风技术非常节能、环保,是一种纯粹的绿色生态技术,是借助外界的自然力量而实现的。

受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传统民居的通风只能靠自然通风实现,当时的科技水平还不足以通过计算或分析然后建造,工匠们只能凭借对当地气候、自然环境的把握以及传承下来的营造经验来进行建造。这些经验对现代的建筑设计、传统民居的修缮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3.2.2 自然采光设计。首先,室内的采光也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民居通常布局比较紧凑,室内的采光主要依赖门窗、天井、屋顶的明瓦、建筑高差来实现,其中门窗的采光效果最佳;其次是天井,天井在传统民居中是非常重要也是很常见的建筑设计,通过天井可以实现多个房间的采光需求,通常临近天井的房间会把窗户设置在天井方向,从而实现室内采光优化的目的;再次利用屋顶的明瓦、前后屋檐的高度差也可以达到自然采光的目的,但是效果没有门窗和天井明显,只能优化局部光线。

3.2.3 保温隔热设计。传统民居建筑为了实现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目的,在设计上也是有着独到之处,冬季的保温措施主要有利用天井、廊道、庭院的缓冲作用阻挡冬季寒冷空气入侵,外墙封闭加厚措施防止热量流失,并且门窗、巷道朝向通常很少面向北面。

隔热方面主要是廊道、巷道的自然通风带走热量,高耸的院墙形成的阴影、挑出的屋檐等达到遮阳避热的目的。此外通常传统民居中会设置阁楼,使得屋顶和室内之间形成空气层这样也能实现隔热的目的。

3.3 传统民居的选材。传统民居选材通常遵循“就地选材,因材施造”的原则,土、木、石、砖是最常采用的主要建材,土的使用主要是砌墙和铺地,土坯墙防火隔热效果较好,并且制作工艺简单,造价低,能够循环使用;用三合土铺设的地面能够很好抵御潮湿;木材刷上桐油能够防虫防腐,与现在的水泥相比有着更好的隔热效果;青砖的保温隔热性能良好,且耐磨损;石材耐腐蚀耐磨损性能优良。

这些材料成本低,获取便捷,经过简单的加工即可使用,并且可以循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极小,非常符合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理念。

综上所述,传统民居营建工艺蕴含了丰富的绿色技术,这些技术将为现存的传统民居保护与修缮、现代建筑的绿色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便于将传统绿色技术应用到现代建造过程中,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4.绿色营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技术、营建材料等也在更新换代,对传统民居建筑形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如何在当代民居中科学应用传统民居的绿色营建技术值得探索与创新。例如在选址布局上选择向阳的地方,同时尽量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段,“依山”可以有效地抵挡冬季的寒冷气流,“傍水”在夏季的时候更有利于消暑,这样在小范围内能够做到形成良好的小气候。在建筑的朝向上以正南或偏离正南些许角度为佳,这样建筑物冬季可以接受充分的日照并且在夏季的时候建筑物有更好的通风条件,有利于调节室温,获得更佳的居住环境。此外,为保障民居建筑能够经久耐用,可将夯土墙、木架结构、土坯墙等技术进一步创新,比如采用更坚固耐用的框架结构,这样抗震性能优、施工周期短,有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在材料的选择上可就地取材,并尽量循环使用。这样既降低了经济成本,也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例如建筑物拆除后的木可以作为燃料,土可作为肥料,废弃的水也可处理利用,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当今,我国新城镇化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民居建筑的发展前景广阔,要避免片面注重高科技新型材料的不良趋势,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因材制宜”地运用于传统民居建筑之中,从而达到生态节能效果,营造出蕴含当地文化、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

5.传统民居保护的对策

5.1 保护生态环境。传统民居是传统村落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民居与周边山水相互依存,融合为一个整体。保护民居就要对农田、林地、湿地要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构建核心保护区、环境协调区等区域。平原区要加强农田建设治理农田污染,山区要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还要治理水污染,保护好与传统民居息息相关的山水格局等生态环境,让传统民居依存的周边环境持续焕发生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加强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一些进行了旅游开发的村落更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紧绷环境保护这根弦,始终记住金山银山才是我们的靠山。

5.2 打造绿色建筑。目前全球资源短缺、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在规划与建筑中要推崇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的理念打造绿色建筑。传统民居通常缺乏资金和技术,挖掘匠人们的营建技术并运用在传统民居的修缮与维修上,可以用尽量少的资金对现存的传统村落环境进行最大限度地修复、保留,使传统村落焕发生机。绿色建筑的思想正契合我们当前全社会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节能、环保在当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尤其显得可贵。

5.3 发展生态经济。传统村落要实现再生必须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坚决杜绝为了短期利益牺牲环境的盈利行为发生。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因地取材,发展生态经济,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无毒处理,使生产生活发展能够良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

5.4 发展数字化保护技术。发展数字化技术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有效措施,也是未来传统村落保护的趋势。目前相当多的传统村落中空心化问题严重,大量青壮年外出工作,维修资金极端短缺,当地村民及政府保护意识不强,交通又不便利,难以吸引游客观光,这种情况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不小的压力,那些传统民居及历史遗迹在风雨飘摇中很可能会逐渐消失。发展数字化保护技术,就可以将传统村落永久地保存下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博物馆,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感受它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

除此以外,国家、各级政府还要继续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投入,并大力向村民普及传统村落的相关知识,增强村民和基层组织的保护意识,变被动保护为主动自觉维护。

6.结语

传统民居作为传统村落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是无数人的精神家园。探讨传统民居中蕴涵的绿色营建技术,不仅可以为现存的传统民居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而且对现代民居的绿色营建有着意义非凡的启示,因此,研究传统民居中的绿色技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民居村落绿色
绿色低碳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油画《村落》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