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报刊中关于国外图书馆员的著述

2021-12-3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图书馆员原著

李 娇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1)

晚清时期,西风东渐,“图书馆”一词作为舶来品由日本传入中国,各地纷纷创设图书馆,传统藏书楼日渐式微。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书籍的性质、功能、使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他要素亦是如此。关于图书馆的构成要素,1929年陶述先在《图书馆广告学》一文中指出,现代新式图书馆之要素有三:书籍、馆员、读者。陶述先还进一步指出:“有充分的书籍,而无图书馆专门人才整理之,使无论何种图书,都有读者阅读,无论何界读者,均有适当的书籍,则书籍虽多,亦终无用”[1]。可见,早在民国时期,图书馆界就认识到馆员在图书馆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力量,如何有效提高馆员的专业服务水平,一直是图书馆专家研讨的重点之一。与其他新生领域一样,学界并未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而是把目光转向国外,学习其经验与技术。民国报纸和期刊等连续出版物中,关于国外图书馆员的著述颇多,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厘清图书馆员问题在民国时期的译介历程,丰富图书馆史料,并为当今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著述内容

1.1 培训模式

图书馆是专门机构,图书馆员是专门职业,国外馆员的培训模式当仁不让成为译介焦点。

《北美合众国图书馆员养成法》,《出版界》1919年第49期《译丛》栏目开始连载,文中详细介绍了美国培训图书馆员的4种主要机关:图书馆学校、大学及师范学校之图书科、夏期讲习会、大图书馆之实习。

李大钊(署名守常)《美国图书馆员之训练》(《晨报》,1921年12月1日),介绍了17处图书馆学校的成立略史和课程设置,还介绍了夏期学校见习生班、图书馆讲演会及谈话会、师范学校内图书馆训练等其他训练形式。

《俄国图书馆员养成之概观》(《浙江图书馆报》,1927年第1卷第1期),日本竹内善作原著,张印通译,介绍莫斯科谢业福斯概纪念民众大学图书馆学部、国立图书馆学研究所、俄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事业研究调查委员会、莫斯科图书馆学校等情形。

1.2 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提高行业整体声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民国报刊中,关于馆员道德素养的译介文章并不鲜见。

《图书馆员立身准则》(《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1年第6卷第4期),原为美国图书馆协会一专门委员会所编,日本《图书馆研究》翻译刊载,题曰《图书馆道德法典》,于震寰译为中文。全文分管理部、馆长(或主任)、职员、图书馆专业四节,职员一节指出所有职员应对馆尽其忠诚,有优良的健康状况,保持和谐与相互之合作精神,对所有利用图书馆之人负有公平周到之劳务。

《图书馆员之人格》,美国MargaretClaire Mckelviig原著,载于《威尔逊图书月报》1932年1月号。陈东原译为《怎样做图书馆员?》(《学风》,1932年第2卷第5期),指出好的图书馆员并非天生,需要训练和学习,先论对于书籍的情感、专门技能之重要、办事效率之考究、服务社会的正当态度、对于职务的自信心,后谈图书馆员的人格修养:健康的身体、交友的热忱、快活的心情、信用的创造、服从的精神、判断的能力、馆务的推进心、良好的言行、勤勉的习惯、正确的社会观。沈培凤亦译该文,以《图书馆员之人格》为题发表于《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3年第5卷第3期~4期。值得一提的是,《青海评论》1934年第35期~36期亦有《怎样做图书馆员?》一文,署名邹仲康译,除按语之外,行文措辞与陈东原所译毫无二致,当属抄袭。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约》(《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0年第14卷第5期),美国图书馆协会职业道德规约委员会拟订,徐家璧译,规约共28条,分总则、馆员与主管机关之关系、馆员与阅者之关系、馆员与图书馆内部之关系、馆员与职业之关系等五章。

1.3 角色定位

在我国图书馆诞生之初,外界对馆员的认识仍停留在“藏书吏”上,只负责借借还还的刻板印象一成不变,国外对馆员社会角色的讨论被适时译介。

《图书馆馆员为智慧上底外科医家》(《晨报副刊》,1925年5月12~13日),美国鲍士伟演说于圣路易牙科学会,孔敏中译,所讲切合牙科医生之工作,提出服务图书馆的人是近于智慧方面的行道者,馆员是掌管各种学说的人。

《假使我是个图书馆馆员》,徐旭节译,《教育与社会》1931年第9期、《民众教育》1931年第3卷第4期~5期均登载,全文以假设的口吻讲述了理想的馆员形象。

《图书馆员为教育者辨——华盛顿公共图书馆之教育工作》(《民众教育季刊》,1934年第2卷第3期),G.F.Bowerman原作,戴子钦译,力证图书馆为教育机关,图书馆员乃教育者。

1.4 专业技能

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员,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国外馆员的工作内容亦是关注点:《工艺图书馆之馆员》(《武昌文华图书科季刊》,1931年第3卷第4期),J.H.Friedel原著,房兆颖译。工艺图书馆是“一种机关专搜藏关于应用科学于工业之一切书籍及材料,尤注重制造工业、工程及应用化学方面”,馆员须有一种“分析的技能”。

《美国图书馆界服务人员之新职责》(《中央时事周报》,1935年第4卷第30期),William Warner Bishop原著,徐觉译。文中指出美国图书馆近年新增世界各国之无价珍宝,如档案资料、手抄本、影印文件、地图、草纸本、古本、英国文学珍本等,其管理、保存与应用责任重大,须训练特种专门人才。

《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应有的任务》(《教育杂志》,1937年第27卷第2期),DicksonJr.C.W.原著,陈友松译,分论图书馆管理员应注意的事项、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宣传事项、正常书籍的选择、设备事项、教师兼任图书馆员、图书馆的任务。

1.5 从业状况

国外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分析与研究,为我国图书馆行业发展提供参考:《美国大学图书馆服务人员的研究》(《时事类编》,1935年第3卷第13期),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教授兰达尔所著Collage Library之第五章,吕绍虞译,专论职员的人数、职员的教育、职员的薪给、服务生。

《美国图书馆女职员概况》(《上海妇女》,1939年第2卷第8期),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何尔发累斯原著,载于《威尔逊图书月报》第13卷第3期,吕绍虞译。文中指出美国女子在图书馆及图书馆协会中担任着重要职务,且在持续发展。

《苏维埃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中华教育界》,1949年复刊第3卷第5期),M.Terdoi原著,芷译,介绍苏维埃的图书馆情形,馆员尽“读书顾问”之责。

1.6 其他

国外关于图书馆员的文献并不限于学术研究和新闻报道,其他形式的著述也可在民国报刊中得以一瞥。

白本《外国图书馆员的牢骚语》(《东方杂志》,1925年第22卷第16号)开篇即言中国图书馆员有三大痛苦:藏书缺乏,不能满足阅书者的需要;借书者把书借去后,往往久假不归;薪水太少,待遇欠佳。而后介绍《泰晤士报》所载辣脱博士的投函,函中痛诉借书者不讲公德心,在书中随意乱写。

鲁斯·华特《克拉斯诺达的图书馆员》(《时代杂志》,1943年第3卷第43期),讲述克拉斯诺达镇被德军占领时,图书馆员宝丽娜·尤陀凡柯冒着危险秘密转移藏书。

《图书馆员》(《文教通讯》,1949年第58期),斯达尔诃夫著,沙云译自《苏联妇女》1949年第2期英文版,文中描绘了列宁格勒柏林斯基图书馆女馆长耶丽扎维也达·米罗诺瓦30年间的工作与生活。

2 著述方式

2.1 译

相较于原文,译文的国内受众人群呈几何式增长,这也是将国外相关文献翻译成中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前文所列举的例子中,多篇文献均采取了“译”这一著述方式,原文的传播范围扩大,传播效力增强。

2.2 编译

根据需要,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编译,是常见的译介方式之一。《图书馆学季刊》设有《时论撮要》栏目,专门介绍中外关于图书馆学的论文,其中涉及国外馆员的有《养成学校图书馆馆员之要素》(柯克士著)、《美国协会的图书馆员标准太高吗?》(HenryO.Severance著)、《为青年图书馆员而呼吁》(Anbry Lee Hill著)、《参考部管理员及其读者》(Hellen L.Purdum著)等。

而国外关于图书馆员的专著,可以从民国报刊中的书讯得到线索,如《图书馆学季刊》1926年第1卷第4期介绍了《图书馆馆员位置及酬劳金计划书》,是书乃美国公共服务人员行政局交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服务人员位置等级委员会之报告;又如《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1年第7卷第3期介绍了《图书馆员の保健と日光浴》,是书由日本加茂正一讲述,青年图书馆员联盟出版,论述图书馆员之健康,内容有日光浴之意义与沿革、日光浴之利益与方法、人工太阳灯等。此外,《中央军校图书馆月报》1936年第26-32期介绍了《图书馆员之训练》一书,是书佛里特尔原著,杨昭悊、李燕亭译述,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21章,详述各种图书馆之组织与精神,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本关于图书馆员的专著。

2.3 著

翻译之外,还有独立撰述者,前文所列李大钊《美国图书馆员之训练》即是如此。又有喻友信《美国法学图书馆及其馆员之现状》(《学觚》,1936年第1卷第7期)介绍美国法学图书馆馆员之训练、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法、美国法学图书馆协会,并回顾我国法学图书馆及其一般问题。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图书馆员原著
驯烈马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水家乡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