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及策略分析

2021-12-31李秋彤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图书馆

李秋彤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我国始终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而专利信息服务又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加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建设,有助于高校的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将成为高校图书馆重要的日常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5年就提出应将知识产权服务支持机构建立在高校负责信息服务的机构,如高校图书馆等,并倡导利用国内外知识产权数据库和图书馆的数据文献资源,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获取知识产权信息,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管理[1]。

目前,高校图书馆在专利培训、盘点、查新、分析报告等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无法满足专利信息服务的深度层次和个性化需求。如何根据高校图书馆的需要进行业务规划,克服人才和激励机制的不足,促进专利信息服务,促进核心成果的保护,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使其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

1 专利信息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知识产权管理、专利查新和专利情报服务等方面。高校师生专利意思相对淡薄,缺乏专利申请撰写能力,图书馆作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理应利用自身优势向在校师生及科研人员提供知识产权素养的培训服务[2]。

专利盘点及核心专利筛选是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内容,利用专利数据库对专利信息进行专业分析,通过分析解读行业专利,寻找合作伙伴,既能提供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依据,又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专利查新用于判断专利申请文本的创新性,与文献比较的检索方法相似,但更偏重于创新性结论的判定。目前,图书馆专利查新同知识产权局的审核范围存在一定差别,加之缺乏涉密专利,因此查新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

专利情报服务包括更深层次的专利、评估和预警的服务,并且需要贯通整个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无论是项目立项前期、研发阶段,还是项目结题阶段都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专利服务。而提供情报服务的质量取决于图书馆开展相关业务的人力和资源投入。

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

2.1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处于发展阶段

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发展较晚,我国专利制度从《专利法》于1985年颁布开始实施,到1988年才开始有关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方面的研究,直至2008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才涌现出大量专利,同时也开始重视专利信息服务。在2010年的调查中,只有少数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有限的专利信息服务。

目前,专利信息服务在内容上相对单一。我国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大多限于介绍知识产权与专利的基本概念、专利文献资源的整合和使用、专利查新、专利信息检索和利用等方面的服务。只有一少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更深层的专利分析、评估和预警等服务。

通过调查,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多为线下服务,只有少数高校提供线上服务,并且多为专利文献资源链接等。有些高校图书馆并未在网络资源库建立独立专利文献分类,或者根本不提供专利资源。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以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2.2 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主要为“985”和“211”高校,普通高校只有少数提供该项服务,且大多集中于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只有部分高校将专利信息服务纳入日常工作,大多数高校还处于起步或筹划阶段,就连本校师生都很少了解,急需加强宣传。

2.3 缺乏专业的服务观念和意识

在我国还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忽视专利信息服务的建设,能够认识到专利信息服务重要性的高校还只是少数。高校图书馆大多只提供科技查新等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很少开展深层次专利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员在专利信息服务的开展方面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服务意思薄弱,而服务意识的强弱又直接影响专利信息服务的效果。

2.4 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专利信息服务具有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等特点,专利信息服务人员不但要有专利法规及对应学科的相关知识,还需掌握大数据检索、分析及处理的技能,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信息分析和检索的专业素养。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起步较晚,服务人员中掌握专利分析工具并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馆员很少。亟须培养具有较高服务能力及合理知识结构的专业服务队伍。

3 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3.1 完善专利信息服务制度

完善规章制度有利于专利信息服务相关工作的深入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落实我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在严格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相关工作,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相关政策指导下完善制度规范,制定服务范围和收费标准等,以此作为解决问题依据。同时,逐渐建立并完善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机制,不但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从而提升服务人员积极性,还应制定相关绩效考核标准,明确岗位职责。此外,要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制度,严控信息发布,引导用户正确使用专利信息,确保平台中专利信息真实有效,对于涉及用户项目或课题的专利信息要制定完善的保密制度与权限分级。

3.2 完善专利数据库与分析工具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专利数据库及分析工具的支持。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缺乏完善的专利信息资源建设,无法提供专利分析、预警和知识产权战略等深层次服务。高校图书馆要依据用户需求,在市场上采购适当的专利分析工具及数据库,也可整合网上免费专利信息,将其纳入虚拟馆藏,或自己建设特色专利数据库。此外,还应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作为专利信息服务的基础保障。

3.3 专利信息服务人才建设

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点在于是否拥有可以建设并维护专利信息服务持续发展的专利信息人才。专利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取决于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可采用内部挖潜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利信息服务团队建设。①可以将馆内从事信息服务相关工作的馆员中信息服务能力较强,且有一定学科背景的人才转岗为专利服务人员。②可公开招聘具有专利导航、分析和预警等经验的专业人才。③还应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服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培训,如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进修,使其了解先进的服务理念,掌握系统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务质量。

3.4 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

在起步阶段,通过合作有助于专利信息服务的快速开展。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离不开科研,应与本校科研管理及成果转化等部门深度协作;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协同合作,利用服务机构系统的专利信息资源、专业的分析工具、高端的服务人才和丰富的成功案例,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建设提供专业的数据和分析工具,以及馆员的深入实践机会。通过合作即可达到提升服务品质,完善服务建设的目的,又可实现多方共赢。

3.5 加强宣传推广

专利信息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和拓展,还不被那些迫切需求专利信息服务的企业所了解,这些企业通常到传统信息服务机构花费高额费用来寻求专利信息服务。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相关业务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了解本馆可提供的服务。实践中,可以通过主动联系、开展专利信息相关讲座等方式让企业对本馆的专利信息服务内容及能力有所了解,也可利用网络和媒体加强宣传,广而告之,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图书馆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图书馆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去图书馆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