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研究

2021-12-30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自贡盐都支行课题组

农银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

■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自贡盐都支行课题组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当前部分农村地区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外来污染产业转移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留下了健康隐患。因此,国务院明确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在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创新“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金融成为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振兴也为银行业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目前,绿色金融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诸多堵点与难点。绿色金融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因此,如何高效运用绿色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目前银行业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

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振兴乡村生态经济的利器,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是活跃乡村经济,推进乡村生态经济圈建设。以绿色信贷支持农村生产经营,打破乡村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市场供给不足、基础薄弱等条件制约,引入科技化管理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新型农业方向发展,为构建农村生态经济圈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乡村可持续循环发展。“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色金融正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域环境治理、垃圾发电、重工业产业转移升级等项目的扶持,支持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循环发展。三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绿色金融支持,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能;加快培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四是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绿色金融促进乡村变美、乡村变强、乡村变富,而乡村振兴发展也将推动绿色金融推陈出新;农业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的活跃、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从而带动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发展。

一、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上世纪70年代,绿色金融在西方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以德国、波兰、荷兰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积极建立生态银行,创立“赤道原则”,在环保领域逐步推动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国外对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宝贵经验。相对国外而言,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2008年发布的《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2012年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等文件,提高了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也为绿色金融产品指明了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步确立,绿色金融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9年,我国发行了31只绿色金融债券,共募集约834亿元;绿色信贷高速发展,规模超10万亿元,重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和新兴企业发展。我国绿色金融从起步至今,不断推动着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但在绿色金融政策制度、监管体系、配套设施、产品创新等方面还亟待完善解决。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二、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案例分析

绿色金融是发展绿色经济、振兴乡村的重要措施,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财政的支持激励,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信贷、债券、基金等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供给。近年来,农行安吉支行积极助力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乡村旅游开发,向安吉县多个重大项目贷款超过一百亿元,创新推出“乡村旅游贷”“民宿贷”等多种绿色金融产品,支撑安吉县打造了多个乡村旅游和生态治理项目,促进了白茶种植、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在这股绿色金融改革的浪潮下,成为了全国首个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在绿色金融的助力下,将绿色金融政策、产品、技术、服务等融入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成功助推绿色经济转型升级。值得关注的是,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阻碍与难点。

1.传统产业向绿色经济产业转型动力不足。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传统的制造型、资源型产业所暴露出的污染高、能耗大、效益低等问题已不能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因此,亟需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但是由于传统产业的技术、产品、市场都已成熟,进行工艺的升级或加强污染的治理会额外增加产品成本,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明显不足。

2.发展绿色产业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绿色金融产品起步晚,规模小、覆盖范围不广,至2018年该行绿色信贷占全部信贷比仅有9%,绿色债券只占到全国债券发行的1%,绿色金融资金的供给严重不足,缺少发展绿色产业的启动资金。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需要机制激励。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商业银行在发展振兴乡村业务上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乡村振兴中的乡村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等项目投资周期长,收益率不确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资金投入大而回报低,银行机构出于盈利的目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农业相对于工商业而言市场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较低,从而导致涉农业务的收益率也相对较低。因此,迫切需要银行内部的正向激励,助推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业务的发展。

2.绿色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支持乡村振兴绿色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急需完善,绿色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及时性都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资金需求。囿于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分工格局,受限于网点覆盖率等客观条件,短期内难以延伸触角去大规模地介入乡村业务发展,金融服务农村基础还较为薄弱。

3.绿色金融人才较匮乏。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性也对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从业人员了解掌握制度政策、农村机制、法律法规、生态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在绿色金融发展初期,专业素质过硬的绿色金融从业人员匮乏,也影响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体系的建立。人才是商业银行支持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瓶颈,目前缺乏既精通金融知识,又了解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而复合型优秀人才会偏向于向城镇地区的金融机构集中。

4.绿色金融产品较缺乏。部分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着资金急、周期长、回收难等问题,制约着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在惠农贷款、普惠金融方面产品品种少、额度小,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各类资金需求。乡村振兴较多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回收成本,虽然在宏观上、整体上对社会发展有利,但对商业银行来说,承担着较大的信贷风险,一旦贷款形成不良,商业银行的营收指标将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各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涉农信贷产品,但主要集中在扶贫信贷产品方面,且普遍存在期限短、额度低等问题,无法切实地满足农村生产经营、环境保护、农村生态旅游等项目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绿色金融产品单一仍然是乡村振兴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5.绿色信贷供求不对称。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其中最特别的是信贷服务,其信息要求度较高。而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从而导致农村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中信贷的可获得性较差。尽管随着乡村信息化的推进,信息不对称程度在逐步减弱,但是,在较长时期内,乡村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缺乏的事实仍然难以改变。一方面,农村经营主体缺少符合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物。农户本身的可抵押物品和自有资产都十分有限,且农村资产的变现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发放抵押贷款往往较为谨慎。另外一方面,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的规范性不足。由于设立门槛较低,经营证件不全,管理松散,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准确判断其经营实力,且农业受不可抗自然风险影响较多,经营风险较大,信用风险较高。

三、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建议和可行路径

(一)拓宽渠道,发现乡村绿色金融需求

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既是政治任务、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商业银行调整和优化信贷、基金、债券等结构的契机。商业银行应树立绿色金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落实信贷下乡政策,地毯式推进农户信息建档,通过上门走访、扶贫对接、公私联动等多渠道获取乡村绿色金融需求,将一揽子绿色金融产品着眼于乡村企业融资项目、家庭农场建设和个体养殖户经营,为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圈注入金融活水。

(二)强化合作,切实防控绿色信贷风险

在支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绿色信贷业务风险尤为突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本参与方,在考虑贷款用途、贷款真实性、还款来源、贷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风险防控和化解措施不可或缺。一是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最核心、最重要的角色,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政策导向、相关资本方及技术引进方面的措施都对绿色信贷产生着巨大影响,能够获得政府及社会资本方最大限度的支持,将有助于风险的分散,是防控风险的重要举措。二是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以应对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传导机制,避免信息不对称。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关注和监测绿色信贷还款情况,为风险化解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三)加强培训,着力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作用,加强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培训是关键。一是强化服务“三农”队伍建设。向从业人员宣讲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从业人员服务“三农”的决心和意志,通过绿色金融产品、营销技巧、风险防控、贷后管理等方面技能的培训,提升服务“三农”队伍的业务素质、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辨别能力。二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搭建绿色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随着金融科技的融合,商业银行应引进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将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有机结合,强化传统物理网点与互联网电子渠道的互补优势,不断拓展网上银行、在线融资、涉农电子供应链渠道,线上线下并举,向农村地区延伸绿色金融服务。

(四)创新产品,大力支持乡镇经济发展

在支持乡村实体经济发展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一揽子绿色金融产品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例如农行的“彩灯贷”,为加强扶持政策和综合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对彩灯行推出了针对性的融资产品,从而推进乡村特色优质产业提质增效;关注农村普惠金融,协助小微企业发展,例如农行的“抵押e贷”“纳税e贷”等金融产品,满足了小微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将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促进乡村生态经济长效发展。

(五)创新机制,构建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支持“三农“发展普遍存在门槛高、流程长、担保难等问题,如何在乡镇企业缺少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将贷款放出去,收回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拓宽担保方式和抵押担保范围。深挖政府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共同担保的机会,探索农村“四权”的新兴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村项目建设、小微企业和养殖大户等提供可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二是建立健全财政体系。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加大税收费用的减免力度,针对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同时推行可行的信用担保基金与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投放率,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资金。三是搭建复合型绿色金融支持体系。针对乡村发展的不同金融需求,有序搭建“政府+金融机构+乡村经营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绿色金融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在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政策性补助等方面发挥最大效益,商业银行则根据实际发展规划,提供资金需求,使绿色金融落实到点、推行到位。

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助推绿色金融发展。在支持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完善机制,以更加快捷、高效、智能的绿色金融服务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振兴实体经济,助力乡村绿色转型,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