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启示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21-12-28北部湾大学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韦朝晖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本量表应用型

◇北部湾大学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韦朝晖

随着“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发布和实施,我国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进入新的阶段。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新挑战,同时也找到新的发力点。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课程目标、学情等因素,本文认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精神实质,参照其标准和做法,制定好校本测评体系,做好与校本测评体系相配套的教材选编和创新教法等相关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18年2月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缩写CSE,以下简称量表)。量表是对我国英语使用者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系列描述,分3个阶段9个级别,其中一二级大致对应小学水平,三级对应初中水平,四级对应高中水平,五六级对应大学水平(非英语专业),七级对应英语专业,八九级对应高端外语人才。量表规定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能力等级,描述了各等级的能力内涵与特征。它是一个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其建设目标确定为: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国情,对接国际,改变现有考试不全面、不系统、不衔接的局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准、功能多元的外语能力测评标准和考试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科学选才,服务于外语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量表研制启动起,多名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发表了一些具有开创性、建设性和启发性的文章,提出新见解。刘建达[1-3](2015,2017,2018)连续发文对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科学性、理论基础、英语测评等问题,进行较为详实的说明与论述;冯莉等[4](2018)对量表应用可行性进行调查和论证;贾芝[5](2018)阐释量表对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意义;王华[6](2018)分析了基于量表的大学英语教学测评问题;严梦娜等[7](2018)探索量表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改革;蔡基刚[8]则对量表的科学性和适切性提出商榷。专家学者们富于前瞻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成果,对正在进行的相关教学实践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但是,对于量表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问题,尚未得到探讨。鉴于此,本文针对量表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旨在给相关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建议。

一、立足本位,研究量表

量表是在对我国英语教学进行反思,经过调查与研究后提出来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建设性。但是,教学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社会性活动,为之提出的任何新的改进方案和模式,都会存在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共性问题:方案和模式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还有待实验证明的时候,某些负面的东西已经以现实性或可能性的面孔站在前方,成为拦路虎。因此,面对量表时,既要看到它的创新性和建设性,也要时刻提防与它相伴相生的可能困难和危险,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更需要如此,它们需要对一些具体而关键的问题进行客观思考和评估,开展切合实际的改革,否则事与愿违的结果成为可能。主要理由如下所示。

首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能力构成的要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对特殊性的高要求,几乎是区别领域和行业的硬核指标,而专业能力是体现人才特殊性的主要因素。目前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取向,大致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偏向于学生英语能力构成的普遍性,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是偏向于其特殊性,即着力把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与他们所学专业有效结合起来,使得他们的英语能力更直接地成为他们职业能力的一部分,让他们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行业工作中能够直接运用英语。我们认为,第二种选择才是合理的,而量表强调“量同衡,车同轨”的理念,如果硬搬硬套的话,将会与此有所抵牾。

语言和专业知识是一对矛盾共同体,语言描述着专业知识,离开语言,专业知识无从说起,但是专业知识又选取语言,规定着它的特征,并按照自己的内容、特征和表达需要,对语言进行专业性建构,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自足体系。这种语言的专业性自足体系,让从事相同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工作的人员进行有效交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又存在一定的阻隔性,向不熟悉该专业的人士亮出较为陌生又复杂的面孔。也就是说,对本专业知识的语言描述驾轻就熟的人,对陌生专业知识的语言描述,不管是阅读还是表达,往往感到吃力,甚至举步维艰。比如,同在母语语境下,擅长文史哲的人,对理工科的语言描述,大多是不自信的。反之亦然。这个道理,早已获得国内外专家的承认。蔡基刚通过研读Hyland等国外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认为“国际学者对各个学科和各个专业的语篇进行大量语料库的研究表明,学科间和行业间不仅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不同,而且它们各自理论和知识通过语言构建和传播的方式也各异的。”[8]他进一步解释说:“即使是同一语类如研究论文,其文本的语篇结构、修辞手段和句法形式都是因学科和行业而异的。如人文学科的论文是通过知识协商即引经据典组织的,而自然学科的知识则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起来。因此同样文献引用,前者往往高于后者……语言要求的提出还要考虑需求,如专业学习需求、今后工作需求甚至日常生活需求。”[8]同母语环境下某专业人士面对其他专业知识的语言描述与表达,尚且如此困难,可想而知,他们面对非本专业的外语材料时,面临的语言困难要大得多。

其次,我们在仔细研究量表,并对照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之后,提出以下商榷性的看法:在选拔性阶段,即小学到高中阶段,量表是有直接实际意义的,能够很好地指导和评价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以“量同衡,车同轨”的公正标准,指导教师们同方向、同任务地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面对同样的任务和要求,打好英语基础,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并通过各级选拔性考试进入到不同层次的高一级学校进行深造。但是,学生进入大学,参加不同专业的学习之后,专业能力的构成、未来职业对他们英语能力的要求,就出现区别了。如果再以“量同衡,车同轨”的选拔性标准来评价他们的英语能力,就有可能违背大学英语开设的初衷,量表推行的力度越大,越有可能造成一种千军万马一处赶的热闹场面,但其实效性却令人担心,因为这种做法只不过是把英语在自身内部,往难度和深度延伸,忽视了大学教育与基础阶段教育的区别,忽视了大学英语与不同专业之间的个性互动关系,其结果有可能是,对于学生来说,英语还是一个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学科。

第三,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中,服务于区域经济文化的目标定位必不可少。而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在目标定位上,必须要凸显出所在地的区域性特征,各显其质,有所侧重。即使是同一区域里不同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各自打造的中心学科、特色专业也不尽相同,有的偏重于农业,有的偏重于林业,有的偏重于海洋生物等等,它们在具体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出自己独有的东西。此外,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应用型高校和学术性高校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它强调学生具有一定学术素养,更强调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了解行业工作内容、流程、环境等,其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和训练成为,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技能上,都能胜任和基本胜任具体工作的“即时可用”后备人才。高校的层次不同,办学定位不一样,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性较大,过于强调和依赖量表的测评,既不可取,也不实际。这就给量表的推行提出了新的问题:是直接使用量表标准开展教学改革呢,还是在量表指导下,结合学科群和专业群的特征和需要,做出新的测评体系?我们认为,选择后者,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事。

不可否认,量表在理论启示上,是有价值的,在实践上,是可参照操作的,因此在现实上是有意义的。它的出现,给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思考和改革方向。但是,在结合量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前,需要严肃认真思考四个与开设大学英语相伴相生的问题:为什么开设大学英语?为谁开设大学英语?如何搞好大学英语教学?好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对于前两个问题,不同大学给出的答案不会有太大出入,而对于后两者,给出的回答多半会五花八门。“五花八门”是古代对一些职业和身份的分门别类,带有轻蔑性,不大适合当下语境对于人才的分类。这里借用,主要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一个问题:每所高校培养的“花”或者“门”不尽相同,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不尽相同。每个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在面对量表时,不能脱离了教学条件、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等实际因素,把师生都往一个标准上赶,而应该立足学校和学科本位,参考量表,量身定制,制作好自己的测评体系,即校本测评体系。

二、参照量表,制定校本测评体系

面对量表,处于学校转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深刻领会量表精神,以之引领教学改革方向,并结合转型发展的本质要求,基于自己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紧紧咬住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作出自己的思考,做好自己的整体设计,制定好校本测评体系。

首先,要充分调研。通过调研,把握各个行业对于不同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和水平的期待,尤其是了解各专业/行业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和期待,以此确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预设其内容、难度和量度甚至教学方式方法,为制定校本测评体系夯实基础。

其次,要保证本末顺序。设计和制定校本测评体系时,要把量表精神和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对大学英语的要求结合起来。地方应用型高校主要为地方各行各业培养出兼具较高学术素养和较强职业技能的建设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任务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需要看清的问题,也是不能偏离的方向。量表作为评价体系,其主要功能性特征属于手段和过程范畴,不能把它当作教学的唯一目标,否则大学英语就会受到考试指挥棒的控制,有悖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目的和任务要求。

第三,对照量表,制定校本测评体系。量表的五、六等级,面对的是绝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体现出共性要求,而对个性要求无法做到兼顾得当,有所忽略。我们需要在它的指导下,根据转型发展的需要,按照各学科、各专业的本质特征和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对照量表的各项能力指标,在内容安排和技能要求上,有针对性地侧重和补充。“侧重”是为了保证普遍性标准的同时,给专业性标准留下必须的空间;“补充”就是体现出专业性标准的具体落实。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部,尤其是在相近学科和专业的院系里担任大学英语教学的老师,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校情、学科和专业特征,以及行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参照量表,研究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测评体系,并以此作为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标准体系,从而反过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简而言之,校本测评体系以量表为参照,紧扣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地融入专业知识,重新设定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指标和要求,在内容难度和知识含量与量表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专业性特征。

三、根据校本测评体系,选编好教材

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校本测评体系,选编教材就成了必然。选编教材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内容上要融合英语知识基础性和各个专业的专业性。教材是教学的内容载体,其选编的内容涵盖面和难易梯度,必须紧扣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使之成为推进教学不断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有了合适的教材,老师才知道他要教什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要学什么,靠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师生间又开展怎样的互动去层层推进教学,如何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日有所新,日见其长,以便学生最终达到校本测评体系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说,大学英语教学部需要组织人力,编写或选用既有利于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提升语言使用能力,又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接的教材内容,做到语言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选编教材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只要认真努力学习这些教材,就能够提升符合专业能力发展和行业需求的英语使用能力。

第二,教材的选编要体现出渐进性。教材内容要体现出循序渐近性,这是共识。量表给大学英语运用能力目标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体现出明显的渐进导向性,给选编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选编有两大路径,一是并列式,即英语基础知识和行业/专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各成一体,但两者要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二是交织式,即把英语知识的基础性与行业/专业性融为一体,在难度和量度上相向推进。

四、基于校本测评体系,创新教法

秉承量表的精神和主要特征的校本测评体系,具有稳定的和强制性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认真钻研和改革教学方法,组织起有效的教学和指导,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有目标、有兴趣、有信心地加强英语学习,助推他们达到综合能力的目标要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英语运用者。量表背景下,创新教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紧扣专业,强抓英语基础知识。在量表推行的语境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提高质量,必须在校本测评体系的导向下,进行教法创新。但是,教法创新需要尊重不同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引起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因为,同一个老师对不同专业学生授课时,虽然运用同一教法,学生的反应可能是不一样的,其效果往往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的看法、评价和接受度就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创新教法,并加以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语言是记录和进入所有知识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力量,只有掌握它的基础性力量,才能有效地与各种知识建立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所以,在创新和实施教学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它们是否有助于打牢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避免重专业性,而过分轻语言基础性的做法。

第二,以量表为参照制定出来的校本评价体系,具有量表绝大部分的精神特征,比如导向性、实践性、渐进性和整体能力构建性等。因此,在教法创新上需要体现出这些特征。实际上,当下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教法或教学模式,比如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向法、OBE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等,和校本测评体系有着很大的呼应性和适用性。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在量表和校本评价体系的共同观照下,对这些教法进行补充和改进,使之服务于教学。同时,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探索出新的、更加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法,以不断创新的教学法来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量表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对我国的英语教学起着强大的导向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从中获取新的视野与思路,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其他实际情况,制定出与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校本测评体系,在保证其指标与量表五、六级各项指标大体相当的前提下,完成语言基础性与不同专业知识的融通,然后,在校本测评体系的观照下,选编好教材,改革教法,切实让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成为他们专业能力构成中的有机部分。

猜你喜欢

校本量表应用型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