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

2021-12-28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1年5期
关键词:准则政治生活

李 娜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山西 太原 030013)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建设质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深刻影响着党的建设质量,而党的建设质量又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正常发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总结回顾党成立以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对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

正确地、科学地界定“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和内涵,是总结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历史经验的前提,也是在实践中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求的前提。笔者在对铁路基层党组织领导人员、支部书记、党员干部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调研中发现,部分同志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概念不清晰。有的认为“党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党内政治生活”;有的认为“组织生活就是政治生活”;还有的认为,“‘三会一课’就是党内政治生活”,概念不清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范围、性质、目的和要求界定不清,从而产生政治性不突出、战斗性不强、实效性不强等现象。

如何科学地界定“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以及内涵呢?首先,“党内”界定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空间和范围。从政党自身建设规律来讲,政治生活是发挥政党功能、实现政党目标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评价一个政党是否有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就是看他的政党生活。从狭义而言,党内政治生活是各级党的组织、党员按照党的规章制度开展的各项政治活动的总和。各级党组织、党员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党章党规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遵循。“政治”界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组织,从事的是政治活动,执行的是政治任务,政治性是基本的特征。“生活”界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载体,一个执政党既要通过“政治”确保党内秩序的健康运转,又要通过“生活”来激发和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愿自觉地维护保持党组织的活力。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了“开创期”“波折期”和“发展期”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党的第一个纲领对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原则要求。党的第一部党章,从党员、党的组织、党的会议和党的纪律四个方面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明确规定。古田会议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遵义会议恢复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成为党内政治生活恢复正常化的一次生动实践。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个服从”,用严格的纪律规范党内生活,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这一党史上最为全面、集中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党的七大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参与方式、基本原则等作出了更为系统、完备的制度规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前期的很多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也为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储备了力量。

(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健康有序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充分发展党内民主,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从团结的角度出发,达到团结的目的,使党的事业得到顺利进展。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开展,有序运行,全党上下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党的八大报告中突出强调“党内斗争应当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基本原则”,对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原则作了进一步规定。毛泽东同志提出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局面,“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此来动员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为新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样对党内政治生活目标的描述沿用至今。

(三)从1957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党内政治生活付出沉重代价

从1957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是党的建设遭遇挫折的时期,也是党内政治生活付出沉重代价的时期。“反右倾”斗争,违背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损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十年期间,党的组织和党内政治生活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践踏,党和国家的事业因此受到严重挫折。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政治生活秩序得到恢复和提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深刻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内政治生活的惨痛教训,系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老准则),立足当时的情况,从“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等十二个方面做出了规范,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明确规范。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一批党内法规,为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了坚实保障。2005年开展了以党内政治生活为主要载体的“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创新党内组织生活方式,作用发挥明显,凸显出时代特点。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加强和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新的规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成为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八大期间,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重申:“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一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新表述、新论断、新思想,是对党内政治生活本质属性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总结运用,是对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活建设规律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自此,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党内政治生态进一步改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方位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实效性不断提高,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启示

(一)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

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化,国情、世情、党情也在发展变化,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党的建设也需要求变、求新、求发展,党内政治生活自然也会随着党的建设发生变化,所以不同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活有不同的主题、任务和要求,表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与时代性。对比新老准则,我们可以看出,新准则是在坚持老准则主要原则的基础上,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而制定的,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所以必须辨证地看待党内政治生活的“变”与“不变”。

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属性和灵魂所在,不论处在什么历史方位和历史阶段,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是不变的,要始终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个原则和前提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要求和社会主要矛盾在“变”。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同的。比如,老准则第12条“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是针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队伍的文化程度不高,干部队伍“专业化”“知识化”不足的情况制定的,并且强调“这是摆在全党面前一项迫切、重大的政治任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党员数量、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专业化”“知识化”的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二)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党内政治生活要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不同要求,确定不同的内容,在形式上要体现时代特征。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忘我奉献、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笔者调研发现,党内政治生活质量高的往往都能找到形式与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比如,有的党组织能够立足自身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开展“靶向治疗”,主动适应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精准选择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形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借助学习强国APP、微党课等新媒体,通过在微信群里过“组织生活”,打造“手机上的党支部”,制定组织生活“路线图”等创新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那些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的党组织,往往是形式内容两张皮,没有把形式和内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形式单调没有吸引力,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种是将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等同于一般的活动,在形式上花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内容却空洞乏味,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并服从和服务于内容,且随内容变化而相应改变。同时形式又有独立性,选择有效的形式可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富有吸引力,高质量的党内政治生活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把握坚持与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具有内在的规律,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不会因时空条件的变化而过时,也不会因形势发展的变化而失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以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对中国共产党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起到了保障作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都不能丢,丢了就是忘了“初心”,必须坚持和继承。

在新老准则里,最大的亮点就是坚持和创新,既坚持了过去行之有效的基本规范,又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了新规定。比如,新老准则里都强调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严明党的纪律”“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基本规范。所以在新准则里对老准则的定性是“其主要原则和规定今天依然适用,要继续坚持。”对于党内政治生活来说,创新就是从党的建设新情况出发,立足新问题,以新的经验来指导实践,用新的方式方法,解决时代问题,回应时代关切,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比如,在新准则里,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要位置,这就是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的现实问题制定的,这就是创新。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有序,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实现大发展;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猜你喜欢

准则政治生活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学学准则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